某些背地跟詐騙分子搞在一起的企業,被清算了!
3月19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通報,指出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在協議客戶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疏漏。這一疏漏致使涉詐騙的宣傳品得以進入寄遞渠道,進而造成了受害人重大的財產損失。對此,國家郵政局依法決定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展開立案調查。
次日,即3月20日,韻達股份迅速作出反應,發布了《關于因加盟網點違規收寄被調查的公告》。公告中透露,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在3月19日收到了來自行業主管部門的立案調查通報。收到通報后,韻達股份高度重視此事,并立即成立了專項工作專班,著手進行內部調查。
此事件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與熱議。有網友直言:“這些快遞企業早該被查了!”同時,不少網友還紛紛反映,在網購的過程中,時不時會收到一些“小卡片”,其內容多為中獎通知等誘導性信息。更有甚者,有網友表示曾因此類“小卡片”被騙走了高達70萬的巨款。
伙同干灰產,兜售用戶隱私
此前,焦點訪談曾曝光一種新式騙局:消費者明明沒有網購,卻突然收到快遞,里面還夾帶著一張刮獎卡,刮開后竟發現自己“中獎”了。2024年9月底,河南鄭州新密市的一位女士就因此被騙走了70多萬元。
這起詐騙案件的手法可謂狡猾至極。詐騙公司先是通過快遞寄送含有刮獎卡的包裹,誘使收件人掃碼下載某款APP,并贈送一些如牛奶、牙膏等小禮品。隨后,他們會讓收件人在手機上點歌,并承諾給予返現。在這一系列誘導之下,詐騙公司最終的目的便是讓收件人往里投錢。所幸,有不少人及時識破了這一騙局,但仍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在這場騙局中,最感到慌張的既不是韻達快遞這個“大冤種”,也不是那些詐騙團伙,而是遍布全國小區、兢兢業業的快遞驛站。
關鍵在于,這些二維碼是直接打印在快遞面單上的,這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情況?
官方發布的通告雖然信息明確,但用詞相對含蓄。如此大量的詐騙文件能夠通過“協議客戶”的寄遞途徑流入韻達的網絡,這難道僅僅是內部管理存在漏洞嗎?
據推測,犯罪分子很可能是通過中間人(一層或多層)接觸到發件網點,并在批量發件前就已經知曉這些是詐騙材料。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驅使,且風險較大,中間人和詐騙分子之間很難形成這樣一條完整的詐騙鏈條。
詐騙集團不惜花費重金在灰色產業購買上百萬的公民購物信息,然后利用快遞行業的“內鬼”,批量往全國各地發送裝有詐騙引流禮品卡的包裹。他們廣撒網、多捕魚,什么三只松鼠禮品卡、蘇寧易購、淘寶京東年貨節活動領禮物、冒充財政部國家扶貧部發放扶貧基金的文件袋等,手段層出不窮。
物流清算時刻,下一個查誰?
核心問題在于,韻達的快遞渠道被利用,使得“詐騙快件”流向全國,直接造成了受害人巨額的財產損失。
表面上,加盟模式能讓快遞公司快速擴張,但實際上,總部對加盟商的控制力卻弱得驚人。為了搶奪訂單,加盟商對客戶資質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主動配合滿足一些“灰色需求”。
去年4月,焦點訪談就曾曝光過義烏韻達網點將退貨件當作“盲盒”論斤賣的丑聞。一車快遞只需200塊就能隨便倒手,商家的退件直接被黑心網點截胡轉賣。
此前,到付詐騙、盲盒倒賣等事件已經讓不少人“中招”。而這次,事件直接升級到“涉詐騙宣傳品”大規模流通,相當于將快遞渠道變成了犯罪工具。這不禁讓人擔憂,以后誰還敢輕易簽收陌生快遞?
而人們對這種“詐騙小卡片”早就麻木了,誰網購還沒遇到過?但不理會不代表物流公司就可以任由這些詐騙信息混入用戶的收件地址。
事實上,類似詐騙案件涉及多家快遞企業,如某通、某中、某兔等均曾因擅自投放驛站、違規處理退貨件等問題被處罰。若其他企業未嚴格落實 “收寄驗視、實名登記、安檢” 三項制度,可能成為下一批調查對象。而且,國家郵政局近年加強行業整頓,2024 年已約談多家物流企業。
曾有物流公司 “內鬼” 出售用戶信息供詐騙團伙使用。若其他企業存在公民個人信息管理漏洞,可能因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被調查。
此次韻達被查,很可能成為行業整頓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如果以后還不老實,那下一個被查的就是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