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00后的孩子已經是成長于算法統治的數字原住民的時候,那些沉迷于"戒尺威懾力"的教師,是否正在成為教育現代化的絆腳石?
3月24日,福建漳州康橋學校的學生利用AI技術讓幾位校領導跳起最近爆紅的《李羲承進行曲》舞蹈,并將其投放在了學校的公共屏幕上。而之后校長接受采訪的時候看著自己被惡搞后妖嬈的舞姿然后開心的回應說:“只要學生開心就行!學校正在引入AI課程,是很鼓勵學生玩AI的?!?/strong>
網友就表示:這事要是發生在前幾天那個山東濟寧的教師身上,那他高低不得給學生九個耳光??!
3月18日,山東濟寧,有家長發視頻稱在鄒城二中附屬小學上學的孩子,因直呼老師姓名被連續打臉9下。一張家長群截圖顯示,這個家長向老師討要說法,老師回應稱:“我承認打了他嘴,他嘴賤不尊重我,我一個50多歲的老人竟然被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喊名字。”對此,孩子媽媽表示,“孩子上體育課時叫了老師名字,老師非常生氣打了孩子9個耳光,事后孩子耳鳴頭疼惡心。第二天家長把這事告到教育局后,老師和領導來看望孩子,孩子看到老師后恐慌不愿上學。學校說要賠償我們5000塊錢,但我們的訴求是開除這個老師。”教育局回應稱:“把孩子臉打腫的行為的確過分,現在正在處理這件事,一定會依法依規嚴肅處理?!?/strong>
在山東鄒城的校園里,五十歲的教師用暴力回應學生的"不敬",而福建漳州的校園中,校領導們用包容接納學生的"頑皮"。九記耳光和一支AI舞蹈,這兩起事件正好可以說明師生關系的一些本質性的問題:
對于山東的那個老教師,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老師,反正我是遇到過不少的。其實這樣的老師很有代表性,這樣的教師其實已經陷入了三個非常錯誤的認知誤區:
首先,權威的符號化:傳統教育體系里,"師道尊嚴"是一種不容置疑的存在,而很多教育者就是把“老師”這個稱謂已經異化成某種不可侵犯的權威的符號了。所以,那個老師那么生氣就是因為,在他看來,學生對他直呼其名那就是對他神圣地位的一種褻瀆。
其次,一些老師他們是把師生關系簡單的看成是一種支配和服從的權力游戲。而對于一個人來說,當他很在意的那個不容置疑的威權符號要是被褻瀆了,那這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權力遭受到了挑戰。你看這位老教師,他強調他打人的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孩子對他直呼其名,因為在他看來,學生對他直呼其名已經是對他權力的一種挑戰了!
第三,一些老師將教育懲戒等同于體罰。你看這個老師,當家長前來討要說法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的說:“我承認就是我打了他的嘴,是他嘴賤不尊重我?!焙孟袼敲醋鍪窃谕瓿赡撤N教育懲戒一樣。但是,你認為那是孩子嘴賤不尊重你你就可以隨便打人嗎?還連續打九個耳光!如果站在這個老師面前的是一個彪形大漢的話,我不知道他會不會還敢這么做?說白了,他并不是在教孩子什么叫做尊重,他就是想用體罰、羞辱等暴力手段來維系他那虛假的權威感而已。
只是,體罰和暴力,不會讓一個老師得到別人的尊重也不會讓一個老師得到真正的權威。
教師不是靠講臺的高度建立權威,而是用思想的深度和人格的魅力來贏得尊重的。
那個打人的老師,他特意強調了自己是一個“五十歲的老人”,而當他試圖用年齡和資歷來構建某種虛幻的權威的時候,恰恰說明,他沒有辦法用他的專業能力和人品來贏得別人的尊重。
而在這一點上,福建漳州康橋學校的教育者就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學生之所以敢于創作校長跳舞視頻,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一些表達會被老師溫和的接納。當學生用AI技術惡搞校領導,而校長笑著評價自己"妖嬈"的舞姿時,一幅師生關系最美好的畫面就呈現了出來。
而這種理想師生關系的密碼,其實就藏在"敬畏"和"親近"的平衡中。敬畏源于教育者的專業深度與人格高度,比如漳州校長對教育趨勢的敏銳把握;親近來自教育者對個體價值的尊重,如包容學生創意時的豁達胸襟。這種關系如同樹木與藤蔓,既各自獨立生長,又彼此滋養依存。
而這樣的教育場域,對社會來講,是溫馨的,對孩子來講,這是非常安全的。這種安全溫馨的場域中,教師的權威不再依賴制度性和符號性的某種身份,而是源于老師作為引導者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
九記耳光和一支AI舞蹈,這兩件事情特別具有代表性,這種反差不僅揭示了教育觀念的代際斷層,更是給我們拋出一個問題:當00后的孩子已經是成長于算法統治的數字原住民的時候,那些沉迷于"戒尺威懾力"的教師,是否正在成為教育現代化的絆腳石?
現如今00后、10后的學生在B站學習、用人工智能軟件寫作業,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平等對話的互聯網文化??墒且恍┙逃叩慕逃^念仍然停留在香爐里的“天地君親師”的迷信當中。
那么,"師道尊嚴"這四個字,如何才能擺脫封建性的歷史塵埃,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新的神采呢?
這可能首先需要我們的教育模式不再像衡水模式那樣執著于制造完美的服從者,而是要致力于培養自由的思考者,培養真正的人。其次,這需要我們的教育者們明白,真正的師道尊嚴,是令學生仰望的背影而不是令人畏懼的陰影,是離開教鞭依然能被追隨的光芒而不是離開體罰就不敢輕舉妄動的抱怨,是卸下威壓仍然愿被傾聽的力量而不是靠撲克臉和耳光來維護的虛幻。
就像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的那句話:"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這個定義里,沒有耳光的位置,也沒有恐懼的空間,有的只是生命與生命的平等對話。這或許才是師道尊嚴的終極答案。
本期推薦書籍:《什么是教育》——卡爾·雅斯貝爾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