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夜,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發生事故后起火,造成車內三名女性乘員身亡。4月1日中午,小米公布“SU7高速爆燃事故”詳情。(點擊鏈接查看往期報道)
如今,事情進展如何?25小時君綜合網絡信息,對事件進展進行了最新梳理,一起來關注下!
4.1日晚
雷軍發文回應
4月1日晚,雷軍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回應“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全文如下:
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并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
由于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隨后,該事故遇難者母親在雷軍文后留言:“希望說到做到...”
當晚,小米汽車也發文《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回應爭議。
01
網上傳聞,安徽事故發生后,小米官方為什么不聯系家屬?
碰撞發生后,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到非車主本人在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30日,我們的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
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于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止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02
網上有說法稱,事故車輛已經被拉回北京?
這一說法失實。事故發生后,警方隨即介入調查。截止目前,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
03
事故發生時,路況和車速情況是什么樣?
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
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04
車輛發生事故后為什么會起火?
事故發生后,當地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目前仍在調查中。
基于目前已知情況,我們僅能確定,事故車起火并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后,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05
事故后,車門是否能打開?
我們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打開。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06
事故發生時,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礙」后已啟動減速。約1秒后,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4.2日
事件持續發酵,小米辟謠
4月2日,一篇以雷軍之名的《致所有關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戶和公眾的一封信》在網上傳播,信中提到了事故的善后工作包括承諾探尋真相、反思與行動、透明化溝通,以及用十年堅守兌現安全承諾等。
其中提到,如果調查車輛存在問題,將立即停止相關車輛銷售并無條件召回已經銷售車輛;雷軍將個人捐資1億元成立“新能源汽車生命守護資金”,以及聯合寧德時代啟動“極端碰撞斷電技術”聯合攻關。
但是很快,有業內人士稱這個截圖為假,發布者為一個資深車評人,他刪除了該圖并表示“那個圖是假的,抱歉”。記者聯系到小米,小米方面回應稱此為假消息。目前,小米官微和雷軍個人微博并未發布上述信息。
4.2日晚
遇難者母親相關微博已刪除
雷軍發文回應
4月2日晚,小米SU7爆燃事故遇難者母親 @詩雨370491153已刪除相關博文。此前,她曾在微博發布關于SU7爆燃事故經過以及對于女兒主要問題的回應。
據遇難者家屬介紹,4月2日三家遇難者家屬已經跟小米的工作人員見過面了。目前,小米方面還在參與調查,他們也在等待調查的結果。
高速遇險駕駛員能做什么
此類悲劇可以避免嗎?
這場事故中,事故車輛在兩秒內從116km/h減速到97km/h,在高速行駛狀態下撞上水泥護欄,釀成悲劇。
多項研究結果認為,L2級別的智駕系統無法在超過80km/h的速度下成功避障。
記者查閱中國汽研(CAERI)報告發現,現有L2級智能駕駛系統對靜態障礙物的平均識別延遲為1.2秒,車速高于80km/h時可能無法完全避讓。
央視《智能駕駛安全挑戰》的一項實驗結果表明,在封閉高速路段模擬遇到障礙物(輪胎、紙箱)的情況下,小鵬、蔚來等多個車型在60km/h以下均能有效剎停,但100km/h時僅有50%車輛通過測試。
以100km/h的速度計算,車輛兩秒可以在路面行駛約55米,這要求智駕系統至少要提前50-100米感知風險并發出預警。
2022年,曾有媒體報道,理想ONE在高速公路撞上施工樁桶,因車主開啟輔助駕駛時,系統未識別施工區域錐桶,車輛未減速直接撞擊,安全氣囊彈出。對此,車企回應:“當前L2級系統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施工場景需駕駛員接管。”
有網友認為,此次事故遇到的路況在高速上并不罕見,只要高速修路就會出現,汽車智駕系統能否過這種彎,還很困難。“如果人接管之后立刻強減速,把速度降下來,那也不會有事,過彎失敗撞塑料錐形桶是肯定沒事,不幸撞混凝土墻了,只要時速不是97公里那么夸張,那也不至于殞命。”
高速公路遇障礙物,應該怎么做?
在高速公路行駛時,遇到障礙物并不罕見,如何安全避讓?
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就曾對這一情況進行分析:“高速行駛中,讓速不讓道是基本原則。突然變道可能導致更嚴重事故,而車輛正面防撞設計往往能最大限度保護乘員。”
網友@風馳電掣 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在夜間行駛時突然發現前方卡車掉落輪胎,急打方向避讓導致車輛失控撞護欄后翻滾,車內人員輕傷。“交警事后說不如直接撞上去,車速110km/h時急轉向必翻車。”
對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建議:
1、保持冷靜,控制車速:緊握方向盤,避免急打方向或猛踩剎車,防止車輛失控。
2、提前觀察路況:合理使用燈光(遠光燈、霧燈)和鳴笛提醒其他車輛。
3、障礙物無法避讓時:優先減速正面碰撞(尤其車速高于100km/h時),而非急轉向(易導致側翻或撞護欄)。
4、及時報警:撥打12122報告障礙物位置,由交警或路政部門清理。
針對夜間、霧天在高速公路遇到障礙物的情況,北京交警官方微博建議:
1、降速至60km/h以下:低能見度條件下預留更長反應時間;
2、利用車道偏移功能:若車輛配備輔助駕駛系統,可小幅避讓但避免人為猛打方向。
廣東交警發布的《高速遇障礙物如何避險》一文中引用真實案例指出:高速行駛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急轉向致死率更高,正確做法是“減速并握穩方向盤,即使碰撞也盡量保持車輛直線行駛”。
來源 | 廣州日報、@雷軍、@小米汽車、財聯社、羊城晚報、封面新聞、澎湃新聞
編輯 | lin
審校 | 遠方
聲明:部分圖片、視頻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
關注25小時網的朋友還喜歡看
01
02
03
04
小編跪求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