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工業設計22級同學踏入國家大劇院,沉浸式體驗“藝象新生”數字藝術展。作為《智能交互設計》課程的課外實踐,此次活動旨在打破常規課堂邊界,拓寬同學們的視野,激發創新思維,為智能交互設計學習注入鮮活能量。觀展結束后,丁老師邀請學生們分享了此次觀展的體驗,較于展覽內容本身,同學們充滿思辨的觀展感受更具看點,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大家都打卡了哪些項目吧!
人人都是指揮家:音樂互動新體驗
在“人人都是指揮家”項目中,同學們化身為樂團指揮,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實時指揮虛擬樂團演奏。古典音樂在科技賦能下變得觸手可及,打破了傳統音樂欣賞與演奏的界限。
“今天我參觀了國家大劇院,果然是一個富含藝術氣息的地方,這里有很多的歌劇文化讓我眼前煥然一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是虛擬指揮。雖然說我的指揮技術有所欠妥,但是在這里可以體驗到一個音樂家真正站在舞臺上的感受?!?/p>
——陳泰豪
情緒療愈:AI技術賦能心靈呵護
情緒療愈項目則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情感計算技術。同學們置身其中,AI系統能夠敏銳捕捉大家的情緒狀態,并通過定制化的音畫內容進行療愈。
“只要你觸碰一下裝置,裝置就會反映出當下的情緒,并且根據情緒生成一個隨機畫面,同時配一個相關的音樂。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是隱藏在我們的皮囊之下的,久而久之,我們會戴上層層的面具,有時候甚至會忘了自己都是什么樣的情緒,但恰好是這個藝術裝置可以讓我們更好了解當下的情緒,理解當下的感受。”
——李欣潼
“情緒療愈項目讓我印象最深。站在那個裝置前,它像是能看穿我的疲憊,舒緩的音樂瞬間流淌出來,光影也變得柔和。那一刻,生活里各種壓力帶來的緊繃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全身心都放松下來,只覺得內心平靜又安寧。這場體驗讓我由衷感慨,科技不是生硬的,也能充滿溫情,給疲憊的心靈提供慰藉?!?/p>
——于米提江·阿卜杜熱西提
“感應情緒有一種故弄玄虛但是不太成功的感覺。”—— 王肖彭
三彩女俑大屏互動:傳統藝術新玩法
展廳里,同學們在三彩女俑區域體驗了體感交互技術在傳統藝術領域的應用,站在屏幕前,古老的三彩女俑會隨著同學們姿勢的變化“活”了起來,邁著靈動的步伐,展示著唐朝的服飾與妝容之美。
“我一直很喜歡唐代文化,這種交互方式,讓我能假扮陶俑回到千年前的大唐,并不由自主跳起舞來,還是很放松快樂的?!?/p>
—— 丁怡
貝克街探案:體驗當偵探的感覺
“貝克街探案的裝置,需要參觀者自己根據線索推理出答案,非常有參與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環節需要在一個場景里尋找一個四位數密碼,我明明已經發現了密碼藏在了哪里,但是因為我偵探小說和電視劇看多了,把密碼想得太復雜了,半天解不出來。最后是在同學的幫助下才解開了這個其實非常簡單的密碼?!?/p>
—— 鄒敏慧
“我認為不管是樂團指揮還是探究人的情緒這些交互裝置都不如像貝克街帶給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大。貝克街雖然沒有復雜的技術實現手段,但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更留得住人,它就像一個小的劇本殺,本身也是著作《福爾摩斯》衍生一個小支線。對了,這里面的角色都是真人扮演并且靠近鏡子會自動播放(還是運用了一些技術的),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看到“奔跑吧兄弟”里面的一集鏡子事件?!?/p>
—— 王鑫
通過此次觀展,同學們不僅了解了當前交互技術有哪些有趣的應用場景,同時也對技術發展以及技術對于創意本身的價值有了更多思辨的思考,這就是看展的收獲和意義!
供稿:丁怡、于米提江·阿卜杜熱西提
編輯發布:屈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