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日上午,春和景明,襄陽市社會福利院攜手襄陽市民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習家池景區(qū),共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 “春日暖陽、樂游同行”社會融入活動,為福利院的服務對象們帶來了一場兼具歷史韻味與春日活力的溫暖之旅。
習家池,這座承載著 600 余年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勝地,春日里繁花似錦、綠意盎然。據(jù)導游介紹,明嘉靖末年由湖廣按察副使江匯建習杜祠,以紀念習鑿齒和杜甫。后毀于戰(zhàn)亂,多次重修,現(xiàn)存的建筑為清道光六年原址重建。服務對象們認真聆聽,似是與歷史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沿著小徑前行,大家來到了濺珠池半規(guī)池。濺珠池呈日字、半規(guī)池成月字形狀,中間一條暗逗相通,蘊含著天圓地方、陰陽調和的哲學思想,彰顯古人高超的建筑智慧。
行至六角亭,這座飛檐斗拱、造型典雅的亭子,宛如一顆璀璨明珠立在池塘之中,春日暖陽下池中清泉熠熠生輝,周圍綠樹成茵,恰似一幅天然的畫卷。相傳著名的史學家習鑿齒曾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后有《漢晉春秋》流傳于世。
在小樹林,大家圍著在一起,做游戲,開展有獎問答和游園分享活動。
與服務對象同行的是15 名熱情滿滿的黨員志愿者,他們緊隨老人左右,一對一陪伴服務,為此次出行保駕護航,在“文化 + 生態(tài) + 社交”的精致活動中,悄無聲息地為他們編織了一張堅實有力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
社工們更是別出心裁,將文化導覽與趣味十足的任務打卡有機結合起來,在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處,設計拍照打卡任務,鼓勵服務對象與志愿者攜手合作,共同留下珍貴瞬間。
據(jù)襄陽市社會福利院民福社工譚顯坤介紹,值此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開展外出踏青活動,旨在為服務對象提供親近自然、溝通交流的機會,豐富其精神世界。借助習家池古典園林景觀與文化資源,讓服務對象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增強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福利院黨員志愿者及職工對服務對象進行“一對一”陪伴服務,給予他們細致入微的關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傳遞社會溫暖。
下一步,襄陽市社會福利院將深挖本地文化資源,策劃推出更為豐富多彩、多元融合的文化活動,為服務對象提供更優(yōu)質、更貼心的專業(yè)服務,助力他們?nèi)谌肷鐣蠹彝ィ寽嘏c關懷如春日暖陽,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記者:何軍 通訊員:陳榮 占榮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