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楊家將十大高手”,分別是“火山王”楊袞、“小張飛”楊七郎、大刀王蘭英、“玉面虎”楊懷玉、“渾天侯”穆桂英、“金錘無敵”楊士瀚、“看破紅塵當和尚”的楊五郎、“賽溫侯”楊金豹、“再世典韋”楊繼周和楊七郎之子楊宗英。
當時,我把在不吃不喝和千里奔襲的前提下,還能馬踏遼軍連營,并且在幽州城外“力殺四門”的楊七郎排在了第二位。因為,我與下圖中的兩位朋友持有相似的觀點。
但當我看了更多的評論后,我動搖了。因為,還有不少朋友說,楊七郎的實力其實與楊六郎差不多,與王蘭英根本不能相比——甚至還有朋友說王蘭英能打兩個楊七郎。他們因此認為楊七郎在楊家將的一眾高手之中,難進前六。
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他們說的并非全無道理。因為,楊七郎除了“勇猛第一”無人質疑之外,在與強敵單挑的時候,其武力值的表現與楊六郎確實相差不大。而且,如果單單看他們倆與遼國第一高手韓昌的交戰記錄,楊六郎的戰績還更拿得出手。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看吧!楊七郎三次與韓昌交戰,就有兩次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輸給了韓昌。而楊六郎四戰韓昌,贏了三次;只有在遂州城前,因為韓昌不講武德,帶著一班手下圍攻楊六郎,楊六郎以一敵眾,最后戰馬被敵人劃傷,被受傷的戰馬帶到了童山,見到了王蘭英的這一次算是落敗了。
當然,不管是楊七郎還是楊六郎,他們的實力肯定都是在韓昌之上的,所以他們敗得并不難看。前者是因為力氣耗盡,后者是因為輸在別人“以多欺少”之上。
但如果光看結果,楊七郎三戰韓昌輸了兩場,而楊六郎四戰韓昌卻贏了三場,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楊六郎的戰績更拿得出手嗎?因此,既然楊六郎都未能在之前的“楊家將十大高手”排名中上榜,那楊七郎自然也難在本次的“楊家將六大高手”中占有一席之位了。
有人說過,就算是同一本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品讀,也會常讀常新。確實如此,基于以上的看法之后,俠哥心目中的“楊家將六大高手”,自然不可能再是以前“楊家將十大高手”中排名前六的六位了。那么,本次“楊家將六大高手”分別是誰,他們的排名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位:“看破紅塵當和尚”,出家之后的楊五郎
楊五郎出家之前的實力,確實難比楊七郎和楊六郎。但他出家之后,由于有更多的時間精進個人武藝,因此本事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何以見得呢?從后來楊家將但凡有難以擺平的勁敵,只要派人(經常是派大將孟良)前往五臺山相請,只要楊五郎前來,一切幾乎都能迎刃而解,就能說明一切。
這不,在穆桂英、王蘭英等超凡的高手成為楊家將的一員之后,在遇到刀槍不入的蕭天佐束手無策之時,大家只好將希望寄托在了五臺山上的楊五郎身上。
話說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楊家將接連取得大捷,士氣十分高漲。然而,就在這時,北國派來了猛將蕭天佐,場上局勢因此很快便有了反轉。
這蕭天佐身材魁梧,長得像一個巨人一般,他一登場,便如同一座巍峨的巨山壓向宋軍陣營。他面容冷峻,雙眸中透露出一股令人膽寒的殺氣,仿佛能看穿對手的一切動作。他手持一把巨大的五金隕鐵刀,大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冰冷而刺眼的光芒。
只聽“嗷嗚”一聲,蕭天佐猛地將大刀高高舉起,帶著千鈞之力,向著宋軍的陣營橫掃而去。大刀所過之處,塵土飛揚,猶如一陣黑色的風暴席卷而來。
幾位大宋牙將急忙迎了上去,試圖抵擋這如洪水猛獸般的一擊。然而,蕭天佐的力量實在是太過驚人,他只輕輕一揮,便將那幾位牙將打得如斷了線的風箏般向后倒飛而去,“撲通撲通”幾聲,重重地摔在地上,口吐鮮血,久久不能站起。
孟良見此,連忙揮動一柄大斧,怒吼著沖了出去。他沖到蕭天佐馬前,奮力一揮,斧光閃爍,直奔蕭天佐而去。
然而,蕭天佐本事太不簡單,只見他微微側身,便輕松避開了孟良的凌厲一擊,隨后反手一揮大刀,一道黑光閃過,孟良只覺手臂一麻,差點沒掉下馬去。
焦贊見狀,也急忙加入戰團。他揮舞著大鐵槍,如蛟龍出海,向蕭天佐刺去。
蕭天佐以一敵二,依舊不慌不忙。他見焦贊的長槍來得太快,便用刀柄往上一擋,“鐺”的一聲,焦贊只覺一股巨大的力量從槍身傳來,震得他雙手發麻,情不自禁地出聲叫道:“哎呀,太厲害了!”
花刀岳勝聽到焦贊的叫聲,擔心好兄弟落敗,于是一邊喊:“兩位兄弟,你們快快回來,我來對付他!”一邊連拍馬背沖了過去,替下了孟良、焦贊兩位。
岳勝的本事不錯啊,當年他未與楊六郎結義之前,曾與楊六郎比試,兩人激戰良久,難分高下。最后楊六郎使出絕招“回馬槍”,這才打敗了他。
再說岳勝憋著一股勁兒,誓要打敗蕭天佐。他使出渾身解數,將大刀舞得眼花繚亂,帶著層層花影向蕭天佐打去。
蕭天佐見岳勝刀法不凡,也不敢怠慢,連忙使出“驚天三十六刀”的招式與之周旋。
兩人刀來刀往,戰得好不激烈。過了好久,岳勝終于趁蕭天佐稍有疏忽,一刀砍在了對方身上。可令人驚訝的是,大刀砍到對方身上之時,不僅沒見鮮血流出,還激起了滿天的花火。
岳勝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震驚,他知道不能再戰下去了,再下去必定有敗無勝。于是,他趕緊趁二馬交錯之際,一拍戰馬退回了本陣。
岳勝回來之后,便將蕭天佐刀槍不入之事說給了結義大哥楊六郎聽。
起初,楊六郎并不相信世上真有刀槍不入之人。于是,他披掛上陣,親自去戰蕭天佐。
戰場上,楊六郎與蕭天佐展開了更為激烈的交鋒。
楊六郎武藝高強,手中的長槍舞動如飛,槍尖所指,皆是蕭天佐的要害之處。
可蕭天佐依仗自己刀槍不入的本事,只守不攻,任由楊六郎的槍尖如雨點般落在身上,卻始終毫發無傷。
直到這時,楊六郎終于相信世上果有此般能人,他知道再戰下去,也是白白浪費體力,于是,只好虛晃一槍,撥馬回營。
回營后,楊六郎眉頭緊鎖,與眾將商議對策。
王蘭英出聲道:“此人刀槍不入,必是修煉了金鐘罩一類的護體神功,尋常兵器難以傷他分毫。”
穆桂英沉吟半晌,邊點頭邊道:“我曾聽師父(黎山圣母)說過,蕭后有一位兄弟乃天上黑龍轉世,此人莫非便是蕭天佐?”
“一定是!”孟良一拍大腿,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我想起來了,我在北國給六哥求取鳳發之時,曾聽遼人提過,蕭后有兩位兄弟分別叫蕭天佐、蕭天佑,他們兩人正是蕭后的左膀右臂。”
眾人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楊六郎。
楊六郎沉思片刻,緩緩點頭:“既如此,唯有請五哥出山了!”
眾將紛紛稱是。
孟良自告奮勇,連夜策馬趕往五臺山。
五臺山上,云霧繚繞,古剎鐘聲悠遠。楊五郎正在禪房打坐,冥想著武藝的精進之道。
這時,孟良匆匆趕到,瞬間打破了他的這份寧靜。
“五哥,不好了!北國來了一員猛將蕭天佐,十分厲害,我方多位將領都不是他的對手,特請你下山相助!”孟良焦急地說道。
楊五郎緩緩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絲凝重:“這蕭天佐到底是何來歷,竟如此棘手?”
孟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楊五郎。
楊五郎聽畢,微微一笑,道:“蕭天佐雖然刀槍不入,卻也不是無懈可擊。只是……”
楊五郎話未說完,孟良著急了,他搶過話道:“五哥,你就別再猶豫了,楊家的生死存亡就全靠你了!”
楊五郎見此,便起身來到窗前,望著遠方的戰場,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然:“好,我這就隨你下山,看看蕭天佐是究竟何方神圣!”說完,轉身到藏兵器處取出一柄古樸的降魔斧,道:“此乃我許久不用之物,這次我就帶著它與你前去,用它會一會那蕭天佐。”
次日戰場,蕭天佐見宋軍陣中走出一位僧人,不禁狂笑:“楊家將無人矣!竟派個和尚前來送死!”
楊五郎并不理會蕭天佐的嘲諷,他雙手合十,口念佛號,繼續向前。他來到蕭天佐的馬前,沉聲道:“施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何必執迷不悟,徒增殺孽?”
蕭天佐冷哼一聲:“少廢話!看刀!”話音未落,他已揮刀直取楊五郎。
楊五郎身形不動,待刀鋒逼近,猛然側身避過,手中降魔斧順勢一挑,直擊蕭天佐手腕。
蕭天佐雖刀槍不入,但手腕關節卻是薄弱之處,被這一擊震得虎口發麻,險些脫手。
蕭天佐大驚,連忙后退數步,重新審視眼前這位看似普通的僧人。
楊五郎微微一笑:“施主,你的護體神功雖強,卻并非無懈可擊。”
蕭天佐怒道:“休要猖狂!”說罷,再次揮刀攻來,刀勢更加凌厲。
楊五郎不慌不忙,以靜制動,每一招都恰到好處地化解蕭天佐的攻勢。兩人你來我往,戰得難分難解。
觀戰的宋軍將士無不屏息凝神,心中暗暗為楊五郎捏了一把汗。而北國的士兵們則在一旁歡呼雀躍,他們認為蕭天佐定能再次輕松擊敗對手。
然而,事情并沒有如他們所想的那樣發展。楊五郎越打越勇,他的每一次攻擊都帶著強大的力量和精準的角度。漸漸地,蕭天佐開始感到有些吃力。
“哼,不過如此嘛!”楊五郎大喝一聲,趁著蕭天佐一個疏忽,他快速地欺身上前,大斧帶著雷霆萬鈞之力,狠狠地向蕭天佐砍去。
蕭天佐急忙用大刀抵擋,可這一次,他卻明顯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從刀柄上傳來,震得他雙手發麻。他心中一驚,暗自后悔自己剛才的大意。
蕭天佐不甘示弱,連忙調整狀態,再次發起攻擊。他施展出自己的獨門絕技,試圖扭轉戰局。只見刀上閃爍出一層詭異的光芒,他的攻擊也變得更加兇猛。
但楊五郎卻絲毫不為所動,因為他對自己的武藝十分自信。他一邊巧妙地躲避蕭天佐的攻擊,一邊在尋找蕭天佐硬功本事的“命門”,隨時準備向對方發起致命的一擊。
在激烈的戰斗中,楊五郎終于發現了蕭天佐硬功的薄弱之處。
“受死吧!”楊五郎大喝一聲,突然變招,降魔斧化作一道金光,直劈蕭天佐的頭頂。
蕭天佐大驚失色,連忙舉刀格擋,卻覺一股巨力壓下,雙腿一軟,當即跪倒在地。
楊五郎趁勢上前,將斧頭反轉,用斧柄一指,剛好點在蕭天佐的膻中穴上。
蕭天佐頓時渾身一僵,心道不妙。
楊五郎趁機用降魔斧砍向蕭天佐的眉心,喊一聲:“破!”聲音未落,便見一道金光自斧尖迸發,蕭天佐慘叫一聲,仰面栽倒,再也站不起來了。
宋軍將士們見狀,歡呼雀躍,都說楊五郎的本事太厲害了。
自此,楊五郎威名更盛,世人皆嘆:“五郎雖出家,卻仍不忘精忠報國,不愧是楊家將的頂梁柱!”而蕭天佐被楊五郎打殺后,北國士氣大挫,宋軍乘勝追擊,再次取得了戰場上的大捷。
楊五郎之所以這次被俠哥評選為楊家將的第一高手,除了他成功斬殺讓大家束手無策的蕭天佐之外,與他出家之后,在楊家將相關演義和評書中世外高人一般的“人設”也不無關系。你看他的朋友圈,都是鄭道平、任道安這樣的方外高人,所以,他的本事是難以限量的。
再有,從楊五郎所教的兩個徒弟,不管是狄難撫,還是呼延平,都成為了后來的無敵將,也可見一斑。因此,他能排名更前,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位:大刀王蘭英
王蘭英,她作為金刀圣母的高徒,不僅是楊門女將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位,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她還是楊家將的武力天花板的。在俠哥的心目中,她也一度是楊家將第一高手的不二人選。直到看懂了楊五郎世外高人的“人設”和楊家將但凡有搞不定的還要去請楊五郎前來幫助這一點,才知道王蘭英排名第二,才更合適。
因此,有“寧遇閻羅王,莫見板門刀!”之說的王蘭英為什么能夠排第二就不用說了,她根本就沒有排不到前二的可能!不信,你想想,誰能夠一刀一個連斬韓昌麾下四大都督龍路、龍快、仇朗、仇旺?誰能夠三招不到就差點要了遼國兵馬大元帥韓昌的性命?誰能夠一刀斬殺天門陣的總陣主顏榮老道?楊六郎做不到、楊七郎也做不到,楊懷玉、穆桂英、楊士瀚也不可能做得到。
第三位:“玉面虎”楊懷玉
楊懷玉,楊文廣和吳金定的兒子,方外高人王敖老祖的得意弟子。
在評書演義之中,王敖老祖有四大弟子,除了楊懷玉,還有薛丁山、狄青和呼延慶,而四大弟子中,武藝最全面,本事最高的正是“玉面虎”楊懷玉。
在《呼楊合兵》、《楊懷玉征西》和《小五虎演義》中,大宋有“震京虎”呼延云飛、“金毛虎”高英、“臥街虎”焦通海、“都興虎”孟通江和“玉面虎”楊懷玉。其中,呼延云飛是第一個被皇上賜為“震京虎”的,“臥街虎”焦通海和“都興虎”孟通江之所以成為“虎將”,要感謝呼延云飛的推薦,皇上見他們兩人本事也還不錯,心想既然賜了呼延云飛為“虎將”,也封他們為“虎將”吧。而“玉面虎”楊懷玉是最后一個被賜名“虎將”的,那為什么他還能成為“小五虎”之首呢?就是因為他的本事在“小五虎”之中最高。
楊懷玉在戰場上的表現,也說明了他的實力確實不凡。在困龍山前,就連洪飛這樣的絕頂高手,也被他一刀斬殺,其實力之強悍,可想而知。
第四位:“渾天侯”穆桂英
穆桂英,少帥楊宗保的妻子。她刀槍雙絕,槍法能讓在驪山看了她練槍的楊宗保忍不住高聲叫好;刀法就更不用說了,她平時就喜歡用刀,在陣前刀劈白天祖、熊天貴,就連楊六郎、楊宗保都曾敗在她的刀下。
穆桂英作為黎山圣母的得意弟子,她的本事肯定是非常厲害的。除了刀槍雙絕,文武雙全,她的箭術也非常驚人。在大破天門陣之時,王蘭英之所以能一刀斬殺老道顏榮,穆桂英之前一箭射瞎了顏榮的左眼功不可沒。
第五位:“金錘無敵”楊士瀚
楊士瀚,他是楊懷玉的兒子之中武學天賦最高、力氣最大的一個,曾失手打死了上門挑釁的少王趙定國。也因此,他逃亡在外,才遇到了良師司馬林,習得“擂鼓翁金錘”的絕技。
后來,北國再次犯境,楊士瀚奉師父之命下山為國報效。適逢清風寨比武選帥,他縱身登臺,一錘震飛呼延豹與陸全彪的兵刃,讓二將心服認輸,其威不亞于羅松一槍挑開李元霸和羅士信兩樣兵器之舉。
再說楊士瀚奪得帥印,成功掛帥之后,在掃北的路上,如虎嘯山林,所向披靡。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在晝夜之間,連破敵人三關八寨,雙錘所至,敵軍無不聞風喪膽。最后,斬敵無數的他大勝北國雙龍王,大敗“八寶將”鐵雷于泥雷城,終于成就“金錘無敵”的威名,在《楊士瀚掃北》四猛八大錘之中位列首位。
第六位:“再世典韋”楊繼周
楊繼周,楊再興的兒子,《說岳全傳》中高寵之下的武力第一人。
當時,岳飛已經被害,高寵更是先在岳飛之前,便因為在連挑十一輛“鐵華車”之后,由于戰馬脫力的緣故,被“鐵華車”壓成了“扁人”為國捐軀。所以,在岳雷掛帥掃北遇到金國的第一高手山獅駝之后,宋將之中雖然還有陸文龍、關鈴、王英、趙云等一眾高手,但他們根本不是山獅駝的對手。
有人說:“山獅駝這么厲害?”可不!關鈴被他“一連十來鏜”打敗,王英更是被他幾鏜打跑。而當時的牛皋,也早已不是昔日“阿蒙”,他已拜了方外高人鮑方祖為師,然而,他遇到山獅駝時,竟然連山獅駝的一招也不能接住,兩人兵器相交之時,只聽“當”的一下,他手中的锏被梟到了半空之中,久久不見落下。
牛皋沒有辦法,只好用“激將法”激山獅駝:“嘿嘿,你本事雖好,但沒有我徒弟的本領強!”
“你徒弟是誰?”山獅駝果然被激起了好勝之心,銅鈴般的眼睛瞪得滾圓。
牛皋見狀暗自松了口氣,故意慢悠悠地說道:“我徒弟就在山的那一邊,你若真有本事,就在這等著,我這就去叫他前來與你比試比試,你可千萬別跑啊!”
山獅駝聞言仰天大笑,聲震山谷:“莫說是你徒弟,便是岳飛復生、高寵再臨,某家也完全不懼!”說罷將鎦金鏜重重插在地上,濺起三尺塵土,“某家就在此等候,你快快去叫,若你那徒弟不敢來,我便踏平宋營!”
牛皋不愧是福將,他剛來到山前,便聽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很快便見一隊人馬如飛而至,為首之人身穿銀甲外披白袍,腰間雙戟在夕陽下泛著寒光——正是楊再興之子,楊繼周。
楊繼周與牛皋互通姓名之后,得知牛皋與山獅駝的“約定”后,他便笑著說:“師父不必擔心,弟子這就前去會一會那山獅駝!”說完,一拍戰馬,如一道銀色閃電般沖向山前。
山獅駝正等得不耐煩,忽見一騎飛馳而來,馬上將領英姿勃發,不由得握緊了鎦金鏜,大喝道:“來者可是牛皋的徒弟?”
楊繼周勒馬停住,朗聲答道:“正是!聽聞閣下武藝超凡,特來領教!”
山獅駝見楊繼周氣度不凡,心中暗喜,總算遇到個像樣的對手,當即揮動鎦金鏜,直取楊繼周。
楊繼周不慌不忙,雙戟交叉一架,“鐺”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兩人各自震退數步。
山獅駝心中一驚,暗想:“好大的力氣!”楊繼周也是暗自贊嘆:“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你來我往,戰了五六十余合,不分勝負。
山獅駝越戰越勇,鎦金鏜舞得如狂風驟雨;楊繼周則沉著應戰,雙戟如蛟龍出海,招招精妙。
很快,兩人又戰了三十多個回合,仍舊勝負難分。
山獅駝見久戰不下,心中焦躁,突然賣個破綻,誘楊繼周來攻。
楊繼周識破其計,將計就計,假裝中計,待山獅駝鏜鋒襲來,突然一個側身,右手戟順勢一挑,正中山獅駝手腕。
山獅駝手腕吃痛,勃然大怒,于是使出渾身解數,恨不得一鏜將楊繼周擊斃馬前。他雙臂肌肉虬結,鎦金鏜舞得如同車輪般旋轉,帶起呼嘯風聲,招招直取楊繼周要害。
楊繼周見其來勢洶洶,卻絲毫不亂,雙戟如銀蛇吐信,時而格擋,時而突刺,將山獅駝的攻勢一一化解。
塵土飛揚之中,兵器碰撞的“當當”之聲震得兩軍士卒耳膜生疼。不一會,兩人又戰了三十多個回合,還是難分高下。
山獅駝越戰越急,招式愈發凌厲,但楊繼周卻穩如泰山,見招拆招,絲毫不落下風。
山獅駝心中暗驚:“此人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武藝,難怪牛皋敢夸海口!”他雖自負勇力,卻也明白今日遇到了勁敵,若不速戰速決,恐怕難以取勝。
就在此時,忽聽遠處傳來一聲大喝:“楊兄弟,我來助你!”只見王英手持長槍,策馬飛奔而來。原來他先前被山獅駝擊敗,心中不服,見楊繼周與山獅駝激戰,便想趁機報仇。
山獅駝見王英沖了過來,心中一驚:“這廝雖不如楊繼周,但若二人合力,我必吃虧!”他不敢戀戰,虛晃一鏜,逼退王英,隨即調轉馬頭,大喝道:“今日暫且饒你二人性命,改日再戰!”說罷,催馬疾馳而去。
楊繼周見狀,也不追趕,收戟笑道:“此人武藝確實不凡,若非王兄相助,恐怕還要再戰許久。”王英哈哈一笑,道:“楊兄弟武藝高強,我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兩人相視一笑,隨即一同返回宋營。
楊繼周一來,山獅駝便沒有了昔日的囂張氣焰。宋軍因此士氣高漲,于是,岳雷開始布置反攻,決定在界山與金軍展開決戰。
在界山之戰中,楊繼周與山獅駝再次上演巔峰對決。兩人交手不到幾個回合,楊繼周突然大叫:“你太厲害了,我不是你的對手!”說完,左手戟虛晃一招,然后拍馬便走。
山獅駝連忙拍馬疾追,卻不料這是楊繼周的誘敵之計。楊繼周聽身后山獅駝戰馬腳步聲音越來越近,于是右手用力,一戟朝身后擲去。
這一招,正是楊繼周從楊家槍的絕招“回馬槍”中改良而成的“回馬戟”。只聽“嗖”的一聲,那銀戟如流星趕月,直取山獅駝面門!
山獅駝大驚,倉促間剛想側身閃避,戟尖已刺穿了他的護心鏡,從前心直透后心!
山獅駝悶哼一聲,鎦金鏜“當啷”墜地,他龐大的身軀在馬上晃了晃,終于堅持不住,轟然栽下馬去。
楊繼周戟殺山獅駝,不僅讓宋軍士氣高漲,還嚇得連兒心善慌亂緊張起來,被正在與其交手的陸文龍抓住戰機,一槍將其咽喉刺穿。到此,金國的兩大高手,全死在宋將之手,士氣瞬間低落到了谷底。岳雷大手一揮,宋軍趁機掩殺過去,宋軍成功取得了界山之戰的大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