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上汽集團以“懂車更懂你”為核心主題,拋出了一系列戰略布局——品牌煥新、Glocal全球化戰略、技術平權、生態重構。
并且攜旗下智己、榮威、MG、上汽大通、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六大整車企業、十大品牌的上百款新車亮相,覆蓋全品類車型,并發布品牌煥新與全球化戰略。
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是對市場變革的回應,更是對中國汽車工業未來十年競爭格局的重新定義。透過表象看本質,上汽的思考與規劃,折射出中國車企從“跟隨者”向“規則制定者”躍遷的深層邏輯。
從“多生孩子好打架”到“精準狙擊”
上汽此次車展的“全家桶”策略,絕非簡單的產品堆砌,而是對中國市場分層需求的精準切割。
榮威品牌將采用“三標分立”策略,以字母標、獅標、R標精準錨定多元化國民車市場,其中字母標聚焦C端市場、獅標深耕B端服務市場、R標定位精選系列AI汽車。以不同的標識和定位,榮威品牌完成主流市場的全覆蓋。
MG品牌定位為“China for Globe”,深化品牌基因,通過智能化賦能百年英倫品牌。讓Cyeberster等產品持續輸出向全球市場,
智己汽車定位高端智能電動領軍者,是上汽品牌向上的踐行者、創新技術的先行者,強化底盤、智駕、智能座艙等方面技術,成為具備L2/L3/L4級智駕全棧量產能力的品牌,并于未來覆蓋增程等技術路線產品。
上汽正將品牌矩陣從“廣撒網”轉向“垂直穿透”,通過技術下放(如L4級自動駕駛商用化)和場景細分(如商用車“油電同補”模式),實現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升維。
在合資品牌方面,上汽也開始“反向賦能”。
比如上汽大眾奧迪E5 Sportback首搭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成為燃油車與高階智駕融合的破局者;別克“至境”子品牌依托“逍遙”超級融合架構,實現純電/插混/增程全能源形態覆蓋。
合資車企不再僅是利潤奶牛,而是技術本土化的試驗田。同時這種從“合資1.0”到“合資2.0”的躍遷,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鏈的話語權正逐步提升。
用技術平權推動汽車產業生態重構
上汽此次最犀利的動作,是將高端技術“平民化”,重構市場競爭規則。
上汽提出的“技術平權”絕非簡單的配置下放,而是通過開放生態和技術普惠,推動行業整體進階,實現“我有、你有、大家有”到“我好、你好、大家好”的躍遷。
在安全方面,上汽首創“不怕撞、不會撞、撞不怕”三層安全體系,通過預碰撞主動安全系統、彈射氣囊等技術,將高端電動車的安全標準下放至主流車型。
智駕方面,上汽L3級自動駕駛將于2026年商業化落地,L4級Robotaxi計劃在浦東機場實現全自動接駁;華為ADS智駕系統、地平線征程6芯片等跨界技術的引入,打破外資對高階智駕的壟斷。
在能源方面,半固態電池(400Wh/kg)首搭MG4車型,2027年全固態“光啟電池”量產,將徹底解決續航焦慮與安全痛點。混動領域,DMH超級混動技術實現“破二進一”的油耗目標,覆蓋從家轎到商用車的全場景。
雙向賦能的尚界,也將主打20萬主流市場。與華為深度綁定的“SAIC尚界”,以鴻蒙智行體系為底座,將華為的智能駕駛、車云服務與上汽的制造能力深度融合,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從“單點技術突破”轉向“全鏈路生態共創”。
在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賈健旭透露:SAIC尚界首期投入60億,雙方已組建超5000人的團隊,并打造尚界專屬的“超級工廠”。另外,賈健旭不斷強調:“尚界一定要給用戶最好的,一定會拿出最好的資源。”
眾所周知,20萬級市場既是新能源汽車的“紅海”,也是用戶需求最旺盛的區間。尚界將華為的智能化體驗與上汽的大規模制造能力結合,有望以“越級配置+合理定價”重塑市場格局。這種定位既避免了與智己等高端品牌的內卷,又對傳統燃油車形成降維打擊,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按下加速鍵。
這一模式直擊外資品牌在智能化轉型中的短板,為中國車企爭奪全球標準制定權提供樣本。
從出海到中國標準全球化輸出的演變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上汽提出“Glocal(Global+Local)”戰略,以“技術輸出+本地化創新”為核心,構建起覆蓋產品、生態與標準的全維度出海體系。
依托在固態電池、全棧3.0智能車解決方案等領域的先發優勢,上汽計劃未來三年推出17款海外車型,覆蓋SUV、轎車、MPV、皮卡等細分市場。全新HEV混合動力系統與固態電池技術的落地應用,將幫助其在歐美等高端市場建立技術壁壘。與此同時,上汽商用車在混動大輕客、氫能源皮卡等領域的布局,則進一步拓展了全球化業務的廣度。
與單純依賴出口不同,上汽通過建立研發、制造、營銷的全鏈條本地化體系,實現“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
在供應鏈自主化方面,上汽自建22艘遠洋滾裝船隊,覆蓋全球8條航線,規避國際航運風險,確保出口物流可控。
在本土化深耕方面,與埃及曼蘇爾集團合作項目落地,MG品牌實現本地化生產;歐洲市場雖受48.1%關稅重壓,仍通過混動車型和智能化差異化維持增長。
同時在技術輸出方面,上汽固態電池、HEV混合動力系統、L2級智能駕駛的全球適配,不僅是產品競爭力,更是對歐洲碳排放法規和東南亞市場壁壘的“破壁工具”。例如,MG4 EV通過歐盟技術認證,直接挑戰大眾ID.3(參數丨圖片)的歐洲霸主地位。
上汽大通MAXUS混動輕客“新途遠界”以800V半固態電池和L4級自動駕駛經驗,重新定義全球商用車標準。中國車企首次在商用車領域對外資巨頭形成技術壓制,這是中國汽車技術反向輸出的開始。
再加上與華為合作的“SAIC尚界”品牌入列鴻蒙智行體系,將中國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標準推向全球;與OPPO的“車機無縫互聯”,則試圖復制蘋果CarPlay的生態霸權。
上汽的全球化已從“產品出口”升級為“標準殖民”,通過技術授權(如DMH混動系統向合資輸出)和生態聯盟(如與寧德時代的千億級協議),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汽車產業新秩序。
從“規模領先”到“規則制定”
上汽集團此次車展的戰略發布,表面是產品與技術的堆砌,內核則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規模領先”到“規則制定”的轉型宣言。
通過技術平權打破外資壟斷,通過Glocal戰略輸出中國標準,通過生態共創重構產業價值鏈,上汽正在書寫一條不同于特斯拉“技術霸權”或豐田“精益制造”的第三條道路——以開放生態實現普惠共贏。
然而,挑戰猶存。目前合資品牌銷量下滑的拖累、歐盟關稅壁壘的壓制、自主高端品牌的市場認可度,仍是上汽必須直面的“三重門”。
不過正如王曉秋所言:“跪著學習的謙遜,站著創新的勇氣”。未來上汽若能將“平權驅動進階”的理念貫徹到底,上汽或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從“跟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有力推動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