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徹底是分紅險的時代了。
分紅險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保證收益,這部分非常明確。
還有一部分是分紅收益,這部分的收益,不確定,要依照保司當年投資情況。
以現在普遍分紅險為例,保證部分收益長期能達到1.8%左右,分紅部分的收益如果按照4.0%演示的話,那紅利部分的收益就能達到1.4%,已經接近總體收益的40-50%了。
所以對于分紅部分的收益,能拿到多少,就決定了我們實際到手的收益情況。
而對于分紅收益這塊,有一個現實問題是,各家在演示分紅收益的時候,演示收益上限會存在一定的差別。這個在我們昨天的文章,也簡單和大家提到了。
就是監管只規定了,最高演示收益上限,但沒有定死,每家的演示收益到底按照多少去設定。由此現在市面上分紅險的演示收益,極度不統一。
一般按照公司規模,中型保司4.0%;大型保司3.5%,是兩類常見的演示利率;
除此外呢,還有一些保司是按照4.5%、4.25%等演示收益去設計的。這就導致,我們在看一款分紅險的時候,不能僅從達成率來預估產品收益,還要加入演示收益的考量。
這是這個數值其實還挺復雜,也很專業,不太容易理解。
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我們怎么去判定分紅險的演示收益是多少,盡量在購買時選擇高演示收益和高達成率的產品,拿到更高的收益。
一、分紅險的收益到底怎么算呢?
監管在2020年所發布的《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里面,提到了具體分紅公式。
——(Vo+P)*利差水平*紅利分配比例
這里面比較重要的就是利差。
這樣,保司就只能根據利差帶來的分紅,來演示分紅收益了。
而在這個規定前,保司會另外兩差,死差、費差拉進來。這樣演示收益就存在虛高。
另一個關鍵數據是,紅利分配比例,監管規定最低是70%。
這個公式呢,明確了分紅險的上限。
接著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這個利差水平。
根據監管2022年發布的文件提到,紅利不得高于以下兩個值——
第一是0;
第二是4.5%減去產品預定利率(就是原來的中檔收益)。
由此,現在保司都會按照中檔收益來演示分紅部分的收益,由此分紅險演示利率的公式,大致是——
分紅收益=(中檔演示利率-預定利率)×可盈余分配70%×分紅實現率。
下面我根據實際產品,會帶入這個公式。
二、演示收益不同,收益差距有多大?
我就以兩款產品為例,讓大家感受下,不同演示收益,差別有多大。
兩款產品預定利率,都是2.0%的分紅險。
A產品的分紅演示收益是4.0%;B產品的演示利率是3.5%。
我們以35歲老王,一次交清50萬為例,做個對比。
保證收益部分,兩款產品差距并不大。
長期IRR都能達到1.8%左右。
但分紅收益部分,差距就很明顯了。
第10年A產品(4.0%演示利率)加上分紅部分的收益,按照100%達成率計算的話,能拿到63.1萬,這時候復利IRR是2.36%;
作為對比B產品(3.5%演示利率),同年份,加上分紅部分收益,預期收益是61.7萬,復利只為2.13%。
從收益角度,就差了1.4萬,復利查了0.2%左右。
這兩款,都是市面上最拔尖的產品,代表著按照不同演示利率下,各自的天花板。
同樣是2.0%的分紅險,如果按照4.0%的演示收益計算,那么實際能拿到手的收益,到后期能接近3.2%-3.3%。
而保底利率相同,按照3.5%演示收益的分紅險,收益上限就只能達到2.8%-2.9%。
這其中差別,就要根據分紅險的演示收益來反推。
那假設達成率都100%的情況下。
按照4.0%演示收益的產品,分紅部分的收益就是(4.0%-2.0%)×70%×100%=1.4%;;
相應的,3.5%演示利率的產品,分紅部分的收益則是(3.5%-2.0%)×70%×100%=1.05%。
在兩款產品保底利率接近的情況下,即便兩家保司達成率都是100%,4.0%的演示收益,要比按照3.5%的演示收益,預期要高0.3%左右。
大家別小看這0.3%個點,以上述產品為例,同樣交50萬的情況下。
第30年,實際收益可能要差出個10萬多,占到本金的20%。
所以我們在挑選分紅險的時候,絕對不能忽視演示收益。
特別是,后續預定利率繼續下調,演示收益也很可能出現調整,這也影響著分紅險的收益預期。
下面我就和大家計算一下,目前市面上分紅險演示收益大概有幾種,是怎么判定的呢?
三、具體分紅演示收益總結
目前市面上的分紅演示利率,大概有以下幾種,4.5%、4.25%、4.0%、3.5%。
4.5%的演示收益,收益情況,我以一款產品為例。
還是按照上述條件,老王一次交清50萬。
這款產品第10年加上分紅部分的收益,能達到64.5萬,復利2.59%;
第30年結合分紅部分,復利IRR達到3.34%。
拉長至大后期,復利IRR能超過3.5%以上。
那我們結合收益計算,2.0%保底收益,按照4.5%的演示收益來計算。
分紅部分的收益,就是(4.5%-2.0%)×70%×100%=1.75%。
這樣的話,結合保底部分的收益,預期收益長期能超過3.5%的,會比按照4.0%演示利率高出0.2%左右。
接著呢,我們再來看一下,按照4.25%演示收益,實際收益情況。
我以某款分紅增額為例。這款產品,是按照1.5%的預定利率設計的,演示收益是4.25%。
在第10年的時候,保底利率只能達到0.52%;而相應的,加上分紅部分,預期收益能達到2.42%;
再往后,第30年,結合分紅部分的收益,能達到3.0%左右,越往后,越趨近于3.2%-3.3%這個區間。
結合演示利率部分的公式。
若按照4.25%演示設計,分紅部分的收益就是(4.25%-1.5%)×70%×100%=1.925%。
和按照2.0%預定利率,演示利率4.0%的分紅險,收益上限相似。
但差別在,按照1.5預定利率+4.25%演示利率設計的分紅險,保底利率要低了很多,更為依賴分紅部分的收益了。
而低保底、高分紅,也會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趨勢。
下面,我就總結一下,不同預定利率和演示利率下,按100%達成率,紅利部分的收益情況。
結論是,演示利率對分紅險影響非常大。
按照高預定利率,高演示收益展示的分紅險,整體預期收益就是會更高一些。
在分紅達成率都假設是一致的情況下。
紅利部分預期收益上限排名——
2.0%+4.5%的演示利率>1.5%預定利率+4.25%演示利率≈2.0%預定利率+4.0%演示利率>2.0%預定利率+3.5%演示利率。
這也是為啥,我在開頭和大家強調的,分紅險在評定收益的時候,不能只看達成率,也要看一款產品的演示利率。
那大家可能會有個疑惑,就是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制定紅利演示利率嘛?畢竟預定利率相同的情況下,紅利演示利率越高,預期收益就會越有優勢。
但這點保險公司必須要根據自身的投資能力去做制定,如果沒有達成演示收益,是要進行調整,下調演示利率的。
這個來自于《2015年原保監會分紅型政策改革》。
若保司在售的分紅險,實際分紅,連續三年達不到中檔演示收益。那么保司就必須下調中檔演示水平。
下調后的演示水平,不得高于公司近3年實際平均分紅水平。
給大家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在購買分紅險時,一定要結合演示收益、分紅達成率這兩項來共同判定。
每次我們在測評產品的時候,都會和大家展示,具體收益情況和分紅實現率水平。
具體收益,包括保底利率+演示紅利收益;達成率則要看,過往達成率表現和公司投資、運營情況這些。
這兩個疊加一起,才測評出我們覺得最值得推薦的分紅險。
諸如中意人壽的一生中意尊享版,或是中英人壽福滿佳2.0。
這兩款產品,結合保底利率和分紅部分收益,基本上是市面上最高的一檔,然后過往分紅水平過硬,即便去年分紅險遭遇限高,普遍50%達成率的情況下,這兩家還是能達到80%左右的達成率,是非常優秀的水平。
而且根據去年的投資的情況,我也預測,我提到的這兩家,達成率數據會比去年更好一些。
就是高演示收益加上高達成率,兩項結合,才是分紅險的王炸產品!
總的來說,在我們購買分紅險時,因相對固定類增額存在一個浮動收益,就導致我們在對比產品時,要求有些多。
我們想要更高的預期收益,就要相對做一下功課。
但如果實在接受不了分紅類型的產品,認為存在不確定性,目前2.5%的固定類增額和快返型年金,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對象。
畢竟,我們對比,現在的20年期國債,評估利率只有1.98%;
30年期國債,評估利率只有1.88%。這意味著無風險利率就是這個水平,后面20年、30年這個很長的時間跨度,能超過2%的利率,就會是奢侈的。
最后,如果對某款分紅險感興趣,想了解實際演示收益情況,不知道怎么算。可以在文末留言,或者直接掃文末二維碼,讓顧問老師為你講解下。
今天就到這里了,咱們下期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