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餓了么正式宣布啟動“餓補超百億”補貼計劃,通過App端上線“超百億”專屬入口,以每日更新的優惠活動直面美團、京東等競爭對手。這一舉措被業內視為餓了么在“三國殺”格局中主動出擊的信號,其“不打口水仗、只發真福利”的宣言更引發市場熱議。
百億補貼落地:用戶端優惠與騎手權益雙線并進
根據餓了么官方披露,本次補貼計劃覆蓋餐飲、生鮮、零售等多品類,用戶可通過搜索關鍵詞“超百億”參與活動。餓了么強調,補貼將直接體現于用戶端,而非“先漲后降”的營銷套路。這一策略與近期京東外賣“滿15減10”“滿40減20”的定向優惠形成對比,后者雖補貼力度大,但僅限大學生及PLUS會員群體。
在騎手端,餓了么同步推出多項權益保障措施。4月25日,餓了么與騎手代表簽訂《2025年度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明確“惡劣天氣補貼機制”“逐步取消超時扣款處罰”“每日配送時長不超過11小時”等細則。其AI助手“小餓”已上線,可基于歷史數據和訂單熱力圖優化路線,減少騎手無效奔波。這一動作被視為對美團“超時免罰”政策的回應,后者自2024年起已在部分城市試點積分制替代扣款。
行業格局生變:京東攪局,美團承壓,餓了么突圍
當前外賣市場已進入“三國鼎立”階段。美團憑借68.2%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餓了么以25.4%位列第二,京東外賣則以“0傭金入駐+騎手五險一金”政策快速崛起,上線40天日訂單突破百萬。餓了么的百億補貼計劃,被解讀為對京東的“防御性進攻”——兩者均瞄準品牌商家與中高端用戶,若京東站穩腳跟,餓了么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從財務數據看,餓了么的突圍需求迫切。阿里2024年財報顯示,本地生活集團(含餓了么、高德)收入同比增長12%至169.88億元,但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營收達693.7億元,是前者的四倍。用戶端,QuestMobile數據顯示,美團外賣月活用戶達4.64億,餓了么同比下滑0.42%;商家端,美團外賣商家版增速達9.99%,餓了么商家版僅4.52%。
深層挑戰:補貼戰背后的戰略困局
盡管補貼可短期拉升訂單量,但餓了么的長期困境仍存。
流量入口受限:餓了么雖接入支付寶首頁,但實際導流效果弱于美團依托微信九宮格的“高頻觸達”。高德地圖雖擁有龐大流量,但用戶目的性明確(導航),難以轉化為即時消費。
商家資源流失:京東“0傭金”政策對中小商家吸引力顯著,美團則以高流量綁定頭部品牌。某連鎖茶飲品牌負責人坦言:“美團抽成高但單量大,京東單量增速快,我們已縮減對餓了么的投入。”
組織架構掣肘:餓了么并入阿里后,戰略重心多次搖擺,從外賣轉向全場景服務,后又加碼即時零售,但均未形成合力。反觀美團,始終以“外賣為核,多元輻射”,2024年非餐飲品類日訂單量突破1800萬單。
未來走向:從補貼戰到生態戰
餓了么的百億補貼能否破局,取決于其能否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用戶粘性。目前,餓了么正嘗試通過“品牌近場官方旗艦店”深化與品牌商家的合作,同時借助阿里電商生態(如88VIP會員互通)提升用戶價值。然而,京東的“電商+即時零售”協同模式、美團的“高頻帶低頻”生態閉環,均對餓了么構成降維打擊。
行業分析師指出,外賣市場的競爭已從單一的價格戰轉向“用戶心智+商家服務+履約效率”的綜合較量。餓了么的百億補貼雖能短期提振聲量,但若無法在騎手保障、商家合作、用戶體驗等維度建立差異化優勢,恐難撼動現有格局。
餓了么的百億補貼計劃,既是應對京東攪局的“防御性武器”,亦是打破增長瓶頸的“破局之矛”。在“真福利”的口號背后,是外賣市場從補貼戰向生態戰的深刻轉型。未來,誰能更精準地捕捉用戶需求、更高效地整合供應鏈資源,誰將在這場“三國殺”中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