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雖然都還比較重視體檢,但卻容易忽視針對性的體檢。
比如糖尿病人做專項的糖尿病檢查,篩查病情控制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展。
再比如過了40歲后,除了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其實還應該增加防癌體檢。
我國是人口大國,同樣是癌癥大國,特別是肺癌、胃癌、腸癌、肝癌等,都是多年穩居前十的癌癥。
包括我身邊的一些人,其實平日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基本不會主動去做癌癥方面的篩查。
當然,也有人會在常規體檢時增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說明至少還是有了這方面的意識。
但大部分人,卻都認為自己還年輕,身體挺好,沒必要檢查,甚至出現了長期的不舒服癥狀,也沒放在心上。
杭州的一位35歲的媽媽,連續5個多月,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后來更是出現了嘔血、黑便等癥狀,到醫院一檢查,確診了 胃癌晚期。
很可惜,年紀輕輕的,如果在一開始感覺不舒服時,就去醫院,很可能胃癌處于早期。
大部分的癌癥,在早期的時候,治愈率甚至達到了90%以上。
而且,癌癥的篩查,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不少高發癌癥,通過一個檢查就可以提早預防。
提醒大家:體檢報告這6項指標正常,或許說明你的身體基本無癌!
1、胃鏡報告正常
發現早期的胃癌、食管癌,最直接的篩查方式就是胃鏡。
消化道腫瘤是我國高發的腫瘤,與我國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特別是不少農村地區,尤其愛吃腌菜、咸魚、臘肉,甚至頓頓都有,從年初吃到年尾。
前陣子老媽來我這住,特意帶了四五斤臘肉、熏魚,其實我看這些肉啊魚,都有一些異味了。
但老媽幾乎沒頓飯都要搞幾塊臘肉,要么跟魚一起蒸,要么放在飯里蒸。
老一輩的人,飲食方面其實不太講究,并沒有葷素搭配之說,一頓飯四五個菜,三個是肉菜,頂多一個蔬菜。
時間久了,在N-亞硝基化合物、苯并吡等致癌物的影響下,胃病也可能發展成胃癌。
2、腸鏡沒查出問題
腸鏡是篩查腸癌的有效手段。
過了40歲后,一般建議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可以一次性做,減少麻藥次數。
但如果你出現了長期的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比如腹瀉和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一定要警惕早期腸癌信號。
通常來說,腸癌的發生要經過較為漫長的過程,一開始是大便不成形,然后大便次數多,再到粘液大便,然后是腸息肉、腸內腺瘤,最后發展成癌癥。
3、胸部CT正常
不少人體檢,做胸片,一般會發現陰影,進一步做胸部CT時,發現了肺結節,一般醫生會建議復查。
其實胸部低劑量CT,也是篩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臨床數據顯示,超過7成的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時晚期了。
只要早發現一年,就可能處于早期,治愈率也能達90%左右。
建議過了45歲以后,特別是有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吸煙達到30包/年以上,經常吸二手煙的人,不論男女,都要到醫院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項目。
4、乳腺鉬靶報告正常
乳腺癌是女性高發的癌癥,特別是女人過了35歲之后,更要重視這方面篩查。
以前乳腺癌的第一個高峰在45歲左右,但如今卻有提前的趨勢,在乳腺癌患者中,35歲以下的人占了10%~15%。
所以,青年女性,同樣要關注這方面的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