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村歸》
云岫紆地絡,徙夢滯寒云。
回瞰滄波杳,墟煙護舊墳。
我打算寫夏村的時候,心里就知道這個地方基本上是找不到任何資料的。果不其然,當我正式行文的時候,翻遍手頭的相關文獻,愣是一丁點的書面內(nèi)容都沒有。幸運的是,我的好友里有個ID名為“獨行俠”的,他就是土生土長的夏村人,于是我如同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可奈何,他能給我提供的信息還是有限的很,這就是徽州絕大多數(shù)村莊的真實情況。
相比于那些藏匿在大山深處或是高山之巔的小村莊,因為僻處一隅所以沒有資料。夏村的地理位置其實極好,它就位于深渡和定潭兩個著名大村莊的中途。現(xiàn)如今的它村莊規(guī)模小,《歙縣地名錄》記載共計22戶,122人。那是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興修新安江水電站夏村整體搬遷去了潭渡。大多數(shù)的夏村村民如今依舊生活在潭渡,可當時也有一些不能適應從種地到種田生活的村民,毅然選擇了返鄉(xiāng)。這個人為因素使得,我們現(xiàn)如今想要搞清楚夏村的來龍去脈和它曾經(jīng)的往事,就變得異常困難。只有在村民口口相傳中,我們才能隱約想象一下當年的夏村也是個中等規(guī)模的村落。
幾年前我做過一期視頻節(jié)目,里面講述的是從昌溪一路去深渡的村落,開頭幾句是“昌溪府,壩潭縣,定潭是個金鑾殿。夏村、茂英坦是賣白灰面”。歌謠里所謂的賣白灰面,是這里原本有個非常大的水碓,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會來此磨面。通過這兩句歌謠,大家也能猜到,夏村就是定潭往深渡去的第一個村莊。而夏村其實本名“下村”,得名的緣由很簡單,就是位處定潭村之下。后來可能是有先賢覺著下村不好聽,于是雅化成了夏村。你別看如今從定潭去夏村很便捷,只要走定潭大橋下去,沿河前行就可以。但在以前,夏村要到定潭來,那可得實打?qū)嵉胤皆綆X。獨行俠談到孩提時代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總是對于那彎彎曲曲的山路心有余悸。不過,在沒有修水庫之前,昌源河并沒有這么深,村民挽起褲腳就能涉水過岸,枯水期甚至能直接徒步往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