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選擇TWS耳機的時候,除了像有線耳機一樣考慮其聲音表現之外,還會綜合降噪、操作等方面進行挑選,以期同時獲得優秀的聲音體驗和實用性。
final真無線耳機系列新作ZE3000SV在問世之后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此前,有多位發燒友深入體驗了這款TWS耳機,一起來看看大家真實的使用感受吧。
@ 山里的王老師:
作為一個都市牛馬,我每天通勤的時間有兩個小時以上,真無線當真是電車地鐵大馬路上的良伴。就說降噪功能和過安檢拿下斜挎包時沒有線材的打擾,就讓人無法割舍了。在這個場景中降噪的優先級無疑是最高的:拿地鐵場景舉例,這個場景下的降噪不僅要處理軌道摩擦和車廂里的雜音,還得解決一些耳朵不舒服的問題。每次列車加速的時候,耳朵里總會有那種坐飛機時的壓迫感。這時候普通降噪耳機就容易翻車——開降噪吧,耳朵像被堵了團棉花似的發悶;不開降噪吧,地鐵過彎時刺耳的金屬摩擦聲又聽得清清楚楚。好幾年前的降噪算法是不太能處理好這個情況的,所以我偶爾會把耳機摘下來讓耳朵緩一下。
最近兩年的芯片算法和單元設計都進步了不少,這種場景下的悶感基本上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狀態了。ZE3000SV的降噪效果和印象中的ZE8000比應該是持平或略有進步,主動舒壓式降噪的效果也很顯著,與更高階的AirPods Pro2比的話則缺少了自適應降噪功能,音樂聲音大的時候會聽不清報站。
第二個使用真無線較多的場景是開會。在這個場景中,使用麥克風時的續航和收音質量,尤其是單耳的收音質量都較為重要。ZE3000SV的續航結合10分鐘的快充,比我那臺用了幾年的AirPods Pro2好了不少,基本很難在使用中聽到電量不足的提示,Type-C的充電方式也讓隨手充個電容易不少。收音方面兩者水準類似。最近兩周我開會基本上還是在用ZE3000SV,確實其續航帶來的安全感比較省事兒,耳套舒適性也能更好地應對較長的會議(AirPods Pro2我戴30分鐘就得摘下來歇歇)。
第三個場景就是在工位上聽歌,對于這種又要隔離一些辦公區噪音,又隨時需要把耳機摘下來應付交流的場景,真無線是無可替代的。從打開降噪的聲音水準來說,ZE8000以及ZE3000SV都是顯著優于AirPods Pro2的,AirPods Pro2打開降噪后虛浮的低頻和狹窄的空間感為我不喜,而ZE3000SV的聲場則寬闊得多,低頻和高頻也調校得更加精致。這款耳機整體聽感舒適而寬松,它的低頻比較蓬松且有明顯的下潛,并不會影響到中頻的表現力。
最后就是運動場景了,作為一天不跑步會死星人的我,用真無線聽個廣播就是刷公里數最好的辦法。ZE3000SV這次形狀變成了圓潤小豆子,單邊僅僅4g重,淺入耳的硅膠套佩戴很舒服。當我熱身完畢跑起來,長按面板就能直接打開抗風噪模式,實測6分貝以下完全可以應付,算是相當優秀的表現了。耳機表面的粉雪涂層不易沾染油脂和戶外的灰塵,跑步時流下的汗水對這款耳機也不會帶來什么壓力。
@ 數碼風向標:
第一次用的時候,這款耳機的音色表現就非常讓人驚喜,鋼琴觸鍵的顆粒感清晰得像是能數出琴槌敲擊的次數,這種體驗在無線耳機中確實少見,其f-Core SV單元的效果確實名不虛傳,沒有數字均衡介入的痕跡,倒讓聲音多了份原生的自然。
低頻處理是另一個驚喜點,底鼓的沖擊力足夠帶動運動節奏,卻不會掩蓋貝斯線條的律動。官方提到的f-LINK端口技術,或許正是這種層次感的來源。不過在地鐵環境中,當環境噪音增強時,低頻存在感會稍有削弱,這可能是物理降噪的天然局限。
特別是這款耳機還有著出眾的主動降噪表現,辦公室的空調嗡鳴、咖啡館的背景音樂都變成了模糊的白噪音。與傳統降噪耳機那種“真空罩”般的壓迫感不同,ZE3000SV的Comfort ANC確實更接近自然消音的狀態。即便是自己在敲機械鍵盤,聲音也會變得像隔著一層毛玻璃,既不會完全消失又不會干擾注意力,這種微妙的平衡對需要保持環境感知的自由職業者可能特別友好。
不過需要誠實地說,面對高頻噪音——比如地鐵進站時的尖銳摩擦聲,它的過濾效果就不如某些強調降噪性能的競品。但對于我這種每天使用不超過3小時的輕度用戶,這種程度的降噪已經足夠,畢竟完全隔絕環境音反而會帶來安全隱患。
續航表現基本符合標稱數據,在開啟降噪+LDAC編碼的情況下,耳機單次使用約6小時后會提示充電,足夠覆蓋我的日常通勤和午休時間。充電盒的“易取設計”十分用心,耳機在充電倉內凸起的耳柄確實比平面設計更好取用,這個小細節可能是設計師的洞察所在。
相比于其他同價位的耳機,ZE3000SV沒有追求某個單項的極致,而是在音質、舒適度、功能性之間尋找平衡點。LDAC編碼對音質的提升需要搭配優質音源才能完全展現,如果日常以流媒體平臺的普通音質為主,或許不必強求這個功能。但當你找到匹配的音頻文件時,那種樂器分離度的提升確實能帶來驚喜。
@ 單端遺老:
作為ZE3000老用戶,經過兩周深度使用,我覺得ZE3000SV這款耳機不僅在佩戴舒適度上交出滿分答卷,更在聲學表現上實現了令人驚喜的突破。
相比前代產品,SV版本通過重新設計的聲學腔體將體積縮小了18%,單耳重量控制在4.7g的水準。這種突破性減重并非簡單堆疊輕質材料,而是基于人體工學數據庫開發的"三點支撐結構"。當將耳機放入耳甲腔時,能明顯感受到耳屏輪、對耳輪、耳甲艇三個支撐點的精妙配合,即便是連續佩戴4小時玩《三角洲行動》,也不會產生傳統TWS常見的耳道脹痛感。這種佩戴穩定性在運動場景下尤為突出,實測在跑步機上以12km/h配速奔跑時,耳機仍能保持紋絲不動的貼合狀態。
音質提升則是本次升級的隱藏驚喜。final在微型動圈單元上應用了新一代"f-Core for Wireless"技術,優化了振膜剛性和磁路系統。ZE3000SV在電競模式下的聲學優化堪稱FPS玩家的福音。在手機版《三角洲行動》游戲中,開啟專屬低延遲模式后,槍械換彈聲與腳步聲形成立體的方位感知,通過final CONNECT APP的3D音效設置,可以清晰分辨出敵人的方位變化,這種空間定位精度對一款TWS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在軟件調校方面,final CONNECT APP提供了多段EQ調節,不同于常規的預設模式,其頻率點設置精準對應人耳敏感區域,在"清澈人聲"模式下,2.5kHz頻段+3dB的微調就能顯著提升對話清晰度。
@ 遠航的加菲貓:
身為HiFi發燒友,音質始終是咱們關注的重中之重。ZE3000VS的音質表現獨具特色,當然也存在一些值得討論的點。
先聊一下人聲,很多人說它的人聲偏薄,這點確實沒錯。不過,這薄人聲確也有著別樣的魅力。例如我用陳意涵Estelle的《日常的鏡頭》來試聽,播放時,她聲音里的齒音控制得相當出色,毫無毛刺感,氣音細節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歌手的呼吸聲、唇齒開合聲清晰可聞。和final家經典的E3000相比,E3000的人聲醇厚,是“女毒”風格,而ZE3000VS則是一種“清透少女感”。這種清透的人聲特別適合洛天依、A - SOUL等虛擬歌姬,能把她們空靈、甜美的聲音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于ASMR愛好者而言,ZE3000VS堪稱神器。聽ASMR助眠播客里的人聲耳語時,空間定位的“耳廓效應”十分明顯,能精準分辨聲音是從左邊還是右邊傳來,就像有人在耳邊輕聲細語。它還支持LDAC傳輸,在這種模式下,音頻細節的還原度遠超同價位采用AAC傳輸的耳機,優勢顯著。
說到ZE3000VS的低頻,這是ZE3000VS比較有話題的部分。和前代ZE3000相比,這一代低頻量感明顯增加。用《孤勇者》的副歌測試,低頻彈性十足,“動次打次”的感覺超帶勁,聽電音、說唱這類音樂時,氛圍感直接拉滿。但對于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就可能不太對味。古典音樂注重整體平衡和細節精準還原,ZE3000VS增加的低頻量感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氛圍感過強”,掩蓋了部分樂器原本的聲音細節。所以說,ZE3000VS的低頻表現因人而異,喜歡重低音的朋友會愛不釋手,古典音樂迷則可能不太感冒。
@ poluozero:
final家耳機的一大核心,就在于其獨特的動圈配置以及調音。按照官方的說法,ZE3000SV采用了結合平板、靜電技術的f-Core for Wireless MKII動圈單元,推斷應該跟ZE8000采用的f-Core for 8K SOUND有著緊密的關系。除此之外,ZE3000SV還應用了f-LINK Port“端點鏈路”空氣聲學結構,通過位于耳機內層兩個不同位置的釋壓孔來控制動圈單元前后腔體的氣流阻尼,從而完成聲音的調校。
就實際聽感來說,ZE3000SV依然有著final標志性的暖厚聲底、相對蓬松的質感,絲毫沒有一般藍牙耳機的干癟、冷薄感。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是靠著糊來混淆過去,事實上ZE3000SV對于細節的呈現一點都沒偷懶,尤其是在高規格高解析的LDAC無損藍牙音頻編碼的支持下,信息量絲毫不比有線耳機差。
雖然我手頭上依然有著大量的有線耳機,但出門時,無疑是真無線藍牙耳機會更加方便。純以人聲而論,ZE3000SV完全可以比肩千元以內的有線耳機,配搭音頻小尾巴的效果。它的人聲屬于溫暖、深情的類型,尤其是對于女聲的表現會更顯著,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女毒”。相對較慢的瞬態,賦予了聲音一種松弛、甜潤的味道,尤其是在表達一些節奏舒緩的流行歌曲,或者是布魯斯爵士樂時,甜潤的聲線縈繞不散,讓人久久回味。
在開啟了主動降噪模式下,ZE3000SV的雖然聲音主體會基本聚攏在伸手可及的周遭,但邊界卻也有著不錯的深度,并不顯得局促。而且它對于“縱向”的表現會更明顯,有點“殿堂感”的味道。這就使得ZE3000SV不僅人聲表現出彩,哪怕是一些小規模的器樂演奏也能駕馭。
ZE3000SV的調音基本以中頻為主,兩端延展尤其是低頻方面比較克制,量感不算特別多,而且更偏重于力量感和爆發力,不會因為量多而對中頻形成干涉。因此ZE3000SV聽下來,跟前段時間聽的E1000相比,反倒顯得有點小清新。
至于高頻部分,它倒是跟E系列如出一轍的偏暗一些,并且有一定的涂抹,這樣一方面會讓高頻聽起來更順滑,可以更好地烘托中頻人聲,同時另一方面又能不挑錄音質量,哪怕是一些稍有點年頭的老歌,又或者是制作水平一般的口水歌,用ZE3000SV聽起來也絲毫不感覺有毛刺。
@ 科技懂點兒:
ZE3000SV作為final經典機型ZE3000的升級版,核心聲學架構迎來突破性革新。它采用了專為無線耳機開發的f-Core SV驅動單元,這一改變使得ZE3000SV在音質上更加接近有線耳機,呈現出立體且真實的聲音體驗。
在實際試聽過程中,我發現ZE3000SV在低頻的表現尤為突出。它的低音深沉有力,富有彈性,沒有絲毫渾濁感,即使是復雜的交響樂也能層次分明地展現出來。中頻部分則顯得溫暖自然,人聲清澈透明,情感表達十分到位。高頻部分延續了final標志性的通透感,解析力突出,聲音更具穿透力。
除了常規的音樂欣賞之外,ZE3000SV還特別針對游戲愛好者推出了電競娛樂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耳機能夠在保證清晰語音通訊的同時,耳機的延遲被大幅降低至60毫秒以下,對游戲中的各種音效進行精準的還原和增強。例如在玩射擊游戲時,玩家可以通過耳機準確判斷敵人的位置和腳步聲,極大地提升了玩家在游戲中的局勢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勝率。ZE3000SV支持LDAC高品質音頻編解碼器,最高可無線播放24bit/96kHz的高解析度音樂。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無線耳機上享受到接近有線HiFi耳機的音質體驗,無論是樂器的微動態變化還是歌手嗓音的細微顫動,都能被細膩地呈現出來。
@ 發燒汗寶寶:
安卓手機一加8Pro選擇Apple Music播放器,選聽Ciara《Ecstasy》最新R&B單曲,在大概4/5的音量前提下,ZE3000SV的低頻彈性極具深度,低音素質風格偏向綿密肥厚型,包裹感足,量感充沛、澎湃。ZE3000SV三頻整體曲線更偏向V型哈曼調音,尤其是中音部分略顯凹陷,初聽高頻略微有些毛刺,且與低頻呈現兩頭翹的風格。
換聽Pablo Ferrandez《Moonlight Variations》大提琴與鋼琴古典小編制高清晰無損在線音樂,整體聽感ZE3000SV醇香、富有韻味,十分耐聽,大提琴拉弦高音部分略有毛刺感。
此外,ZE3000SV官方app自帶的7段音頻均衡器既可以自定義LOW、MID和HIGH各個頻段的曲線,也可以選擇OFF關閉均衡器模式,更為注重原音重現。
@ kinglzr:
ZE3000SV采用全新設計的f-Core SV驅動單元,直徑從6mm增至10mm,三頻表現更平衡。低頻有力且下潛深,中高頻順耳亮麗,人聲位置略靠前,女聲細膩有感情,器樂層次感分明,空間感良好,細節表現精致。
耳機外形圓潤小巧,收納盒設計圓滑,適合不同性別用戶佩戴。SHIBO涂層賦予耳機類似雪花紋理的外觀,兼具美觀與防滑效果。腔體設計減少棱角,佩戴舒適且不易脫落,滿足聽音與穿搭需求。
在TWS耳機逐漸取代傳統有線耳機的背景下,ZE3000SV憑借技術迭代、場景適配與潮流屬性,成為年輕人的優選。相比有線耳機,TWS耳機在便攜性、功能集成與價格門檻上更具優勢。而與“性價比競品”相比,ZE3000SV在設計、音質與生態兼容性上表現更優。
對于final ZE3000SV,燒友們都有什么看法,或者有哪些想要了解的信息呢?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討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