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針對網傳金條“摻假”傳聞發布公告稱,一位客戶在該支行轄屬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
5月7日,網傳在上述金條剪開加工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經核實,該情況不屬實。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其朋友在工商銀行上海市南翔支行購買的金條,在熔后含有雜質,疑似非純金。此事隨即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表示,該行高度重視此事,已與客戶取得聯系,安排相關金條生產廠家進行了現場核實,未發現明顯異常情況。此后,經與客戶協商一致,上述兩款金條送至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國家金銀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上海)進行質量檢測,送檢、領取檢測報告環節,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證處辦理證據保全公證。
經檢測,兩款金條檢測報告均記載“檢測結論:金含量為 99.99%”,無質量問題。經上述質檢機構以專業方式清洗疑似雜質已脫落,應為金條售出后的外部附著物。以上結論均獲客戶認可。
公告稱,該行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力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對所銷售的金條都提供回購服務。
結果公布,檢測報告赫然寫明:“金含量為99.99%”,兩款金條均無質量問題。而此前網絡上傳的所謂“雜質”,經專業方式清洗后完全脫落,確認屬于金條售出后外部附著的物質,極可能為加工工具帶入的異物。
此外,照片中所見的金條表面粗糙、不平整等現象,也被專業機構指出為打金過程中金店的操作問題,與產品本身無關。客戶在知曉情況后也已予以確認,并領取金條。
有時候,真相只差一次專業清洗與冷靜判斷。
整起事件從發酵到平息,用了不到72小時。工行的反應迅速,全程公開、公正檢測、第三方見證,為此事劃下了句號。但更值得深思的是:
當“宇宙行”被按在熱點上反復揉搓,真相背后的冷靜與專業,能否獲得與質疑同樣的傳播速度?真金不怕火煉,但火勢太猛,也會燒到信任本身。
經此一役,黃金的純度早已超越了物理層面的檢測。當公眾情緒裹挾著碎片化信息在社交平臺奔涌,真相往往成為第一塊被沖散的"金屬"。
工行事件中,專業機構的權威發聲與公證程序的全程透明,恰似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網絡時代最難得的信任錨點——不是情緒的宣泄場,而是理性的坐標系。
這場風波猶如現代社會的信任試金石:企業面對質疑時,是否有直面問題的勇氣與制度化的解決預案?公眾接收信息時,是否保有等待專業驗證的耐心與判斷力?當數字時代的輿情火山頻頻噴發,我們既要警惕"熔金之火"傷及無辜,更要建立熔煉真相的公共熔爐。
須知,每一次輕率的"雜質指控",都在無形中消耗著社會信用的純度;而每一起經得起考驗的"真金驗證",都在鍛造著現代商業文明的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