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博物館的可持續運營還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文創開發能力弱、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等諸多挑戰
政策支持應實現“一館一策”、吸引全鏈條專業人才、創新拓展展覽手段、跨界合作研發文創產品等,以使文化資源“活”起來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隨著“縣域游”“文化游”等旅游消費偏好日益顯現,文旅深度融合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中部多省縣域了解到,當前縣級博物館作為承載著地域歷史與文化精髓的場所,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但不少縣級博物館存在自身建設弱、文旅融合不足、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等情況。
這些藏品豐富、特色鮮明的縣級博物館,如何提質升級、“走出深巷”?多位受訪者建議,政策資源的支持應實現“一館一策”,縣級博物館應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全鏈條專業人才,深化與上級博物館、高校機構、社會力量的聯動合作,創新展陳方式和文創產品開發,通過提質升級打破發展“限級”。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展廳內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借文旅熱潮乘勢而上
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舉辦陳列展覽4萬余個、教育活動38萬余場,接待觀眾12.9億人次。2025年春節假期,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達7264.87萬人次,日均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2.84%。
在文旅熱潮下,眾多小城博物館從“文物倉庫”變身“文化會客廳”,成為地方文旅消費新地標。縣級博物館當前的發展機遇,主要來源于供給端的政策支持和需求端的文旅融合。
從供給端來看,國家政策明確支持縣域文旅發展,通過專項規劃、資金傾斜與資源整合等舉措,為縣域文旅產業注入強勁動能。近年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政策出臺,推動多地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并將縣級博物館融入地方文旅規劃。
一方面,部分縣級博物館得到地方財政支持。安徽省宣城市績溪博物館館長王志超說,中央對地方博物館紀念館提供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的同時,縣財政每年支持一部分開放經費,納入全縣年度財政計劃。
另一方面,實行文物主題游徑等舉措,有利于資源整合與品牌推廣。2023年,國家文物局等部門《關于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干,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
多地將博物館與景區打包推廣,促進資源聯動,推動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例如,湖北省鐘祥市委市政府將明顯陵、莫愁村、莫愁湖和博物館“四位一體”打包,成功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鐘祥市博物館館長周紅梅說,當地將博物館納入旅游景區中,豐富了當地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還提升了縣級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文旅消費需求升級,文旅融合產業鏈不斷延伸,推動縣級博物館成為文旅新地標。隨著游客從觀光游轉向文化體驗深度游,縣級博物館憑借“小而美”的特色成為游客探索地方歷史細節的重要目的地。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高安市博物館已建成近十年,是一座元青花專題博物館。館長金勇軍說,受“文博熱”的帶動以及南昌、景德鎮等周邊城市的影響,2024年該館接待游客量約為50萬人次,較之前的約30萬人次大幅增長。
依托當地文化,多地縣級博物館積極開發特色文創產品。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依托5A級景區徽州古城景區,徽州歷史博物館開發獨特的徽文化IP,策劃“徽商婦”“初登第,得意回”等主題夜游活動,開發書簽、明信片、裝飾品等文創產品。2024年該館接待游客達80萬人,文創產品銷售額超300萬元。
為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縣級博物館功能逐漸從單一展覽向公共教育與社會服務拓展。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博物館作為“忻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長城保護活動宣傳周”等節點,開展“行走的博物館——文物進校園”“寧武關長城專題圖展”等活動,參與活動的青少年達到全年參觀總人次的32%。
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多名從業人員表示,縣級博物館的可持續運營還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文創開發能力弱、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等諸多挑戰。
——“面子”大于“里子”,自身建設還不足。受訪人士反映,近年來一些新建的縣級博物館,存在文物開發利用不足、專業人才短缺等情況。
記者發現,某縣級博物館占地面積達7200平方米,展出文物僅600余件,館內設置的實驗室、修復室并未有效利用。有的縣級博物館內定級文物在上級博物館開館、策展時被全部借調走,陳列的仿制品與文物原型存在出入,難以起到科普宣傳作用。
寧武縣博物館館長劉萬壽說,一些縣級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多,且大部分藏品具有重復性。由于專業研究人員缺乏,一些文物的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尚未得到開發,只能深藏在博物館文物庫房里。
缺乏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縣級博物館面臨的普遍難題。多名館長說,無論是對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提煉,還是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營銷,縣級博物館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均較有限,難以滿足需求。
——聯動少、文創弱,文旅融合深度不夠。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大部分縣級博物館展陳方式較為傳統,主要是對文物做基本陳列,有些場館常設展陳內容甚至近十年內沒有更新。縣級博物館活動形式單一,講解服務低效,難以形成文旅吸引力。
據了解,部分地區要求縣級館“一年三次臨展”“開發文創”,卻未配套相應資金與政策說明。一名受訪館長透露,之前上級要求做文創,博物館設計了圍巾、鑰匙串等文創產品,因缺乏資金沒能實際生產。
“目前和企業試著合作開發文創,我們給授權、出場地、不出資金,拿銷售額的三成。”一名受訪館長說,該館想開發冰箱貼,合作企業要求至少定制6000套,該館擔憂貨品積壓,后續能否長久合作。
此外,多名館長提到,文創設計和營銷大多依賴社會資源,但社會力量并不了解縣級博物館的情況,難以精準闡釋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
——營收低、負擔重,運營管理能力不強。記者走訪了解到,部分縣級博物館文旅消費收入少,主要靠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維持運營,幾乎沒有自身“造血”功能。
湖南省慈利縣政府每年為博物館安排免費開放補助資金20萬元,維持博物館日常運行都不夠。“如恒溫恒濕庫房達到保存條件,僅電費開支就需上萬元,整個館每月水電開支需兩萬多元。”慈利縣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中心黨支部負責人說。
一些縣級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為,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吸引了更多游客,但也增加了運營成本。“我們日常組織的社教活動、夜游活動,以及每周五周六的常態化夜間開放等都是免費的。”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文物事務中心副主任周虎說,除了免費開放補助資金外,還需要縣級財政投入大量經費,保證像徽州歷史博物館這種大型縣級博物館的正常運轉。
據反映,目前博物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的補助標準,不是按照博物館定級和館藏文物來區分,而是依據行政級別劃分,這可能帶來資源錯配。
提質升級走出深巷
縣級博物館要突破發展限制,需積極探索提質升級之路。受訪人士建議,政策支持應實現“一館一策”、吸引全鏈條專業人才、創新拓展展覽手段、跨界合作研發文創產品等,以使文化資源“活”起來。
——穩步推進政策傾斜與資金扶持。多名館長建議,政府應保持對博物館尤其龍頭館財政保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因地制宜“一館一策”發放補貼,推進政策資源向文物保護與研究較為迫切的重點中小博物館傾斜。
“從博物館發展的整體格局來講,縣級博物館的存在很有必要,若省市縣文博資源差距越來越大,我國博物館發展會不平衡。”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運良說,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可設立縣域博物館發展提升專項資金,同時允許文創收入按比例留存,用于人員激勵與再生產。
縣級博物館則應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做好本地文化提煉和精細化定位。例如,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博物館與唐河縣圖書館合作臨展,展陳圖書館收藏的古籍真品,更好呈現當地文化遺存。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原館長劉金成說,縣級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不宜“貪大求全”,應符合本館特色、文物藏量和地域特征,做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提煉,同時量力而行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游客的互動體驗,促進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
——培養吸納文博全鏈條專業人才。為了彌補人才短板,多位受訪者建議,從定向培養、多渠道交流等方面,吸引多元化、專業化人才投身縣級博物館。
在人才培養中,地方可通過定向培養為基層輸送專業人才。例如,山西省自2022年起連續5年定向培養600名文物全科人才,畢業后可勝任相關基層文博單位的工作。多地受訪人士表示,可借鑒推廣文物全科人才培養計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基層文博考古事業。
在日常工作中,縣級博物館應積極協調資源,通過舉辦培訓班、參加研討會等活動,在文化闡釋、運營創收的全鏈條上提升各類人才的專業素養。周紅梅說,鐘祥市博物館目前已與湖北大學考古基地聯合,輸送員工到基地跟班學習,單位出報名費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國家、省市文博系統線上線下培訓學習。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劉德龍認為,可充分發揮志愿者力量,吸引藝術愛好者、專業學生及研究者、退休專家等,下沉至縣級博物館參與講解、文物修復等工作。
——加強社會化聯動與跨領域合作。多名受訪者建議加強博物館省市縣聯動,通過“文物出差交流”讓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同時創新機制增進大館小館交流,例如開展人員交流,邀請省館工作者駐基層館指導、從基層館選派人員到大館學習等。
王運良說,促進當地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回歸,彌補縣域博物館文物資源藏品不足的問題,省市級博物館還可聯合縣級館策劃巡展,扶持其開發文創等,形成幫扶帶動效應。
劉德龍說,建立中小文博展館聯盟,實現藏品、展覽、人才等資源共享,政府引導中小館加強與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跨領域合作,更新并策劃精品展覽。
(執筆記者:馬曉潔 參與采寫:劉美子 任卓如 張格 袁慧晶 喻珮 熊翔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