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雯第無數次在深夜醒來,陰道炎又犯了,那種熟悉的、令人坐立不安的感覺又從下體蔓延開來。她看了眼手機——凌晨三點十七分,明天上午還有個重要的客戶提案。她想起浴室柜子里那盒剛拆封的克霉唑栓,包裝上"快速止癢"的廣告詞此刻顯得如此諷刺。
35歲的蘇雯是北京某廣告公司的資深平面設計師,霉菌性陰道炎卻像影子般跟隨她2年之久。她記得第一次發作是在連續加班兩周后,內褲上突然出現豆腐渣樣的分泌物,外陰紅腫。當時藥店店員推薦的硝酸咪康唑栓確實緩解了癥狀,但此后每隔兩三個月,惱人的瘙癢就會卷土重來。
晨光透過紗簾照進衛生間,蘇雯對著鏡子檢查:外陰皮膚因為反復抓撓已經有些色素沉著,原本光滑的肌膚現在粗糙得像砂紙。她拉開藥柜,里面躺著五六個不同品牌的栓劑盒子——克霉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每種都用過兩三輪,卻始終無法根治。
"上次那個婦科專家號要不要試試?"蘇雯想起曾經咨詢過的一個婦科醫院。她苦笑著想,“原以為自己買點藥就可以搞定,沒想到陰道炎這么難纏。”
北京嘉佩樂醫院婦科門診的走廊上,消毒水的氣味混合著淡淡的中藥香。蘇雯抱著鼓鼓的環保袋,里面裝著她這些年用過的各種藥物包裝。
"這些都用過?"任醫生——一位鬢角微白的中年女醫師,翻看著蘇雯帶來的"藥物展覽",眉頭漸漸蹙起。她戴上手套做婦科檢查時,棉簽剛觸到陰道壁,蘇雯就倒吸一口冷氣。
和藹可親的任主任
"陰道黏膜充血明顯,分泌物呈凝乳狀。"任醫生摘下手套,在病歷本上快速記錄,"您這種情況屬于復雜性霉菌性陰道炎,一年發作超過四次,單純用栓劑就像用滅火器撲森林大火。"
"反復發作可能意味著:一是菌株產生了耐藥性;二是混合了其他病原體感染;三是可能存在某些基礎疾病。"她指著屏幕上變色的陰道黏膜示意圖,"長期炎癥會導致黏膜屏障受損,增加HPV感染風險,甚至影響生育功能。"
一系列檢查后,真相逐漸清晰:蘇雯的陰道分泌物培養顯示不僅存在對唑類藥物敏感性下降的白色念珠菌,還有少量加德納菌——這意味著混合感染。血糖檢測雖然正常,但免疫球蛋白指標偏低,解釋了她為什么總是"一加班就復發"。
"治療需要'海陸空聯合作戰'。"任醫生在處方箋上寫著,"先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系統治療,再配合益生菌恢復菌群平衡。"她特別圈出復查日期,"霉菌就像頑固的雜草,必須連根拔起才能防止春風吹又生。"
三周后的復診,蘇雯的瘙癢癥狀完全消失。任醫生看著顯微鏡檢查報告,滿意地點頭:"菌絲看不到了,但還要鞏固治療兩個月。"她遞給蘇雯一張注意事項清單:
"穿純棉內褲,開水燙洗后暴曬;同房務必使用安全套;游泳后立即更換泳衣;抗生素使用時配合益生菌..."最后一條用紅筆標注:"壓力是免疫系統的頭號敵人,您的陰道比您更需要休假。"
離開診室前,蘇雯注意到墻上的錦旗,那位病友的語言就像她想要表達的心情,此刻已經溢滿感恩。
針對蘇女士這個情況,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存在,對于婦科疾病,千萬不要自行診斷,另外對于久治不愈的情況,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因為,陰道炎一旦反復發作,長期陰道炎癥可能上行感染導致盆腔炎;黏膜破損增加HPV等病毒入侵風險;可能引發性交痛、排尿不適等生活質量問題;部分研究表明與早產風險存在關聯
最后,北京嘉佩樂婦科醫院專家溫馨提示治療關鍵點:
必須進行分泌物培養和藥敏試驗
復雜性感染需要口服+局部聯合用藥
癥狀消失后仍需完成鞏固療程
伴侶必要時需同步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