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揚州盲人管先生在某運營商營業廳辦理手機卡時遭遇尷尬一幕:因無法完成刷臉驗證,他最終只能以親屬名義開通手機卡。管先生向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反映,自己眼部殘疾狀況肉眼可辨,且持有殘疾人證,可營業廳卻以“相關規定”為由,執意要求其進行刷臉驗證。
究竟是該營業廳從未給盲人辦理過手機卡,還是具體經辦人太過機械僵化?竟要求盲人進行刷臉認證,難道真不明白盲人根本無法通過眨眼完成驗證流程?這看似只是服務細節上的一個小瑕疵,實則暴露出相關運營商“為難”消費者的大問題。
如今,刷臉認證幾乎無處不在,辦銀行卡、手機卡,甚至部分小區門禁卡都需要刷臉。但這一做法至少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其一,人為設限,刻意刁難。對特殊群體區別對待,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不僅是盲人,人臉燒傷患者、腦癱患者、面癱患者、老年癡呆癥患者、唐氏綜合征患者等,在“刷臉”過程中都可能面臨重重困難。若不分情況地強制要求他們必須完成刷臉識別,否則就不予辦理相關業務,這種“霸王條款”,往輕了說是簡單粗暴,往重了說就是不尊重特殊群體,搞變相歧視,隨意設置門檻,剝奪這些群體的合法權益。
其二,圖自身方便,違反法規。即便不是特殊人群,正常人也有權拒絕刷臉等采集人臉數據的霸道行為。2025年6月1日,《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即將正式施行。該《辦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在實現相同目的或達到同等業務要求時,若存在其他非人臉識別技術方式,就不得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方式。若個人不同意通過人臉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相關機構應當為其提供其他合理且便捷的身份驗證方式。
正如專家所言,科技的初衷應是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而非制造障礙。運營商在面對特殊人群時,理應開辟綠色通道。針對無法完成刷臉驗證的特殊群體,運營商可積極探索指紋驗證、聲紋驗證或人工審核等其他身份驗證方式。同時,還需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對特殊群體的服務意識與能力,確保能以友好、專業的態度為特殊群體服務,切莫再出現要求盲人眨眼認證這般“睜眼瞎”的荒唐事。
作者:周稀銀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