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門長江印業主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小區存在質量問題且長期未獲有效處置。政府主管部門回復表示“還需等到南通三建內部解決資金問題后落實”。這一問題暴露出地方龍頭企業債務危機對民生項目的連鎖影響。
業主投訴焦點——
①外墻脫落安全隱患:自2022年交付以來,小區多次出現外墻墻皮高空墜落,物業僅以警戒線圍擋及發布公告應對,未進行系統性維修與隱患排查。
②地庫大面積破損:地下車庫地坪大面積破損,車輛通行時揚塵問題突出,物業僅采取臨時灑水降塵措施,未能根治。
住建局回應與困境——
海門區住建局核查后表示,外墻脫落問題暫未發現大面積情況,但已督促物業加強排查;地庫修復則因開發商經營困難受阻,僅完成局部區域找平處理,全面修復需等到南通三建內部解決資金問題后落實。
信息顯示,長江印項目由碧桂園、陽光城、南通三建聯合打造,開發企業為海門富利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物業公司為廣東碧桂園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海門分公司,施工單位為南通市裕成建設有限公司。
深陷債務泥潭、訴訟糾紛纏身的南通三建,何時才能解決好資金問題?這恐怕是一個短期內沒有答案的問題。當一家地方龍頭企業陷入債務深淵,誰來保障產業鏈末端普通業主的權益?
Part.1
被執行總金額超22億元
波及多家金融機構與國資企業
天眼查信息顯示,江蘇南通三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風險信息超2.2萬條,涉訴關系超5300條,被執行總金額超22億元,失信記錄超440條。
南通三建復雜龐大的債務網絡波及到多家金融機構與國資企業——不僅與海門農商銀行、南通農商銀行存在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還與海門三大國企之一的江蘇海潤城市發展集團存在借款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以及票據追索權糾紛,此外還牽連到中信銀行、渤海銀行、南京銀行、蘇商銀行等金融機構。
南通三建多家子公司也已被列為被執行人,包括江蘇南通三建建筑裝飾集團有限公司、南通三建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南通三建鋼構有限公司、南通三建交通網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海門市北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其中,江蘇南通三建建筑裝飾集團有限公司還在今年2月被常州市天寧區人社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Part.2
恒大拖累 盲目跨界擴張
加速南通三建流動性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通三建對外投資的多家公司中,筆者還看到了一家恒大關聯公司——廣州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曾有“亞洲足球第一股”之稱、由恒大集團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足球俱樂部。
信息顯示,南通三建為該公司十大股東之一,持股數為150萬股,持股比例為0.38%。然而,該公司自2015年上市后連年虧損,已于2021年3月從新三板退市,有消息稱其“合計虧損超70億元”。
不少網友認為,南通三建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主要原因就是被恒大拖累(網傳其被恒大拖欠360億元工程款)。南通三建自己也曾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受到房地產市場下行(特別是恒大集團)的影響,工程款回籠困難,進而無力償還到期的有息債務。
誠然,恒大爆雷或許是南通三建爆發流動性危機的導火索,但非唯一原因。在外界看來,導致南通三建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原因還有一個——盲目擴張。
除了投資恒大足球隊之外,南通三建還在2021年入主上海證大,將經營業務伸至商業地產領域。然而彼時的商業地產賽道已是一片紅海,且商業地產運營前期投入高、資金回報周期長,缺乏經驗的南通三建卻想要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盲目的擴張無疑進一步加速其資金消耗。
事實上,也就是從2021年開始,南通三建開始全面陷入負面泥潭,項目停工、供應商訴訟、評級下調、股權凍結等負面事件接踵而至。直至2022年4月,南通三建宣布擬進行債務重組,至此大勢已去。
目前來看,南通三建若想通過追債恒大扭轉局勢,希望渺茫。恒大清盤雖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但其跨境資產處置、債權人博弈、資產追索等仍存很大不確定性。
相關信息顯示,目前清盤人對中國恒大可處置賬面資產還不足100億元,相較于恒大2.4萬億的債務黑洞簡直杯水車薪。
作為恒大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許家印持有公司近60%股份,其個人資產狀況對于債權人能否順利收回欠款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在4月23日的法庭回應中,許家印已明確表達了不愿公開個人資產的態度。
顯然,恒大2.4萬億的債務黑洞遠非短期內能填補,對于成千上萬諸如南通三建的恒大供應商而言,他們的“救命錢”何時能到賬仍然未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