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教學與實踐分會主辦、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承辦、中睿人才集團等單位協辦的“2025首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與實踐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華東師范大學普陀校區麗娃河畔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大語言模型驅動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為主題,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等全國百余所高校學者和知名業界HR資深專家共130余人齊聚上海。
學界與業界共啟革新對話
論壇開幕式由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法碩教授主持。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歐曉理、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高恩新教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教學與實踐分會會長劉昕教授及秘書長朱飛教授等嘉賓出席并致辭。
歐曉理會長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人工智能技術正重塑人力資源管理全流程,從智能招聘到職業發展個性化,人工智能是企業戰略重構的驅動力。當數字文明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全新要求時,若學科體系仍停留在工業文明框架下,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鴻溝將愈發難以彌合。”歐曉理呼吁學界與業界深度融合,通過企業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成果展示,賦能高校培養兼具技術駕馭力與人文洞察力的復合型人才。
高恩新教授介紹了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AI背景下的育人創新實踐。學院以“問題驅動、場景嵌入、交叉融合、數智賦能”為導向,重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體系,并倡議“高校打開圍墻、企業伸出雙手”,推動實務界的技術資源與管理標準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
劉昕教授則從教育者視角提出,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需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引領”,在AI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浪潮下,培養能夠架起學術、技術與產業橋梁的“造橋者”。論壇籌備歷時半年,旨在通過多維對話,希望教學與實踐以此次論壇讓學術的深度、技術的速度與產業的溫度在此交匯,為中國人力資源人才的培養和人力資源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找尋新的模式與方向。
聚焦AI與人力資源的深度融合
論壇圍繞四大核心議題展開,通過9場主題演講、1場圓桌對話及創新實踐展示環節,實現學術與實踐碰撞、供與需深度融合。
1、AI在高校教學與企業實際應用場景探討
學術與實踐代表共同探討AI技術在各領域及教學場景中的創新應用,企業方現場演示了數字化工作場景中AI招聘智能體的全流程應用,展示從簡歷篩選到面試評估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為高校教學提供實戰參考。
2、AI及ESG與人力資源管理融合
與會專家強調,ESG目標需與人才戰略緊密結合,AI技術可通過數據分析優化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天潤集團CHO 潘總指出:“AI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實現可持續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支撐。”
3、AI時代下關鍵能力培養與可持續職業發展
實踐專家提出,AI時代需強化“人機協同”能力培養,重點提升數據分析、倫理決策等復合技能。學術專家分享了AI賦能教學的創新方法,如基于大語言模型的職業競爭力診斷系統。
4、AI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
論壇設置“人力資源管理實戰性創新教學”專題分享,多所高校展示AI驅動的課程設計案例。其中,DeepSeek招聘全流程賦能工具的演示引發關注,其通過智能匹配算法提升招聘效率,為校企合作開發實戰課程提供新思路。
成果與展望:以行動宣言推動行業升級
本次論壇在學界與業界的深度交融中圓滿落幕,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正站在技術變革與價值重構的交匯點。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教學與實踐分會秘書長朱飛教授在對嘉賓分享的總結中提出:“論壇不僅是一場思想盛宴,更是一次行動宣言。要以此次論壇為抓手,推動高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的深度融合。
結語
2025首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與實踐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以“開放、融合、創新”為基調,為學界與業界搭建了深度對話的橋梁。當技術浪潮奔涌向前,唯有打開圍墻、擁抱變革,才能讓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驅動社會進步的溫暖力量。期待更多高校與企業攜手,共同書寫人力資源管理的數智化新篇章。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