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斯里蘭卡財政部長哈里尼·阿馬拉蘇里亞在記者會上神情凝重地宣布:"我們正考慮向中國提出新的債務重組方案,包括以99年租借漢班托塔港周邊約130平方公里土地的方式,抵消部分無法償還的債務。"這一消息迅速引爆國際輿論,漢班托塔港區作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其命運牽動著全球對中國海外投資模式的判斷。130平方公里,相當于1.9個澳門特區的面積,這片土地能否真的成為兩國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
斯里蘭卡欠中國的債務遠沒有外界炒作的"500億美元"那么多,但其還款困境確實真實存在,"土地換債務"的提議也并非空穴來風。 這一事件背后,折射的是發展中國家基建融資困境、全球債務治理挑戰,以及大國博弈下的地緣政治復雜格局。
據中國商務部2024年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斯里蘭卡各類貸款總額約為78.3億美元,占斯外債總額的10.3%。這一數字遠低于市場流傳的"500億美元",甚至不及斯里蘭卡對日本(91億美元)和亞洲開發銀行(83億美元)的債務規模。斯里蘭卡外債構成中,國際主權債券(歐美投資者持有)占比高達36.7%,是最大債權來源。
為何外界會有"欠中國500億"的說法?這與統計口徑有關。有西方媒體將中國對斯里蘭卡的直接投資、工程承包、商業貸款、優惠貸款等各類資金流全部算作"債務",甚至把未來30年的預估項目總額也計入當前債務,導致數字嚴重失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年報告明確指出:"斯里蘭卡對中國的實際債務規模被嚴重高估,中國并非斯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
斯里蘭卡陷入債務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經濟結構脆弱和治理能力不足。2019年,斯里蘭卡爆發恐怖襲擊事件,旅游收入(占GDP的12.5%)驟降74%;2020年新冠疫情又使其僑匯收入下降31%;2022年,政府激進的減稅政策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外匯儲備耗盡,終于引發全面經濟崩潰和主權債務違約。
斯里蘭卡前央行行長卡布拉爾在2024年出版的《小國經濟困境》一書中坦言:"我們的債務危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過度依賴旅游和僑匯的經濟結構、政府財政管理不善、全球疫情沖擊等,都是重要原因。將責任歸咎于任何單一外部因素都是不客觀的。"
漢班托塔港項目確實存在問題,但并非如西方媒體所描述的"債務陷阱"。該項目始于2007年,由斯里蘭卡政府主動提出,旨在開發該國南部落后地區。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了4.6億美元貸款(利率2%,償還期20年),中國港灣工程公司負責建設。
項目完工后,由于斯里蘭卡政府經營不善,港口持續虧損。2017年,斯政府主動提出股權轉讓方案,將港口85%的經營權以11億美元的價格租給中國招商局集團,租期99年。這一交易本質上是商業行為,而非"債務換資產"——斯里蘭卡獲得的11億美元并未用于償還對華債務,而是補充了外匯儲備。
2023年,漢班托塔港在中方運營下首次實現盈利,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2.8%,帶動當地創造就業5600個。斯里蘭卡前港務局局長維克拉馬辛哈2024年接受采訪時表示:"將港口交由專業的中國企業運營是明智之舉,他們帶來了管理經驗和全球航運網絡。如果我們早這樣做,也許能避免后來的經濟危機。"
最新的"土地抵債"提議,實際上是斯里蘭卡尋求進一步債務重組和引入投資的復合策略,而非單純的"割地賠款"。
據了解,斯里蘭卡此次提出的方案包括:將漢班托塔港周邊約130平方公里土地劃為特別經濟區,租期99年,中國企業在區內享有優先投資權和稅收優惠;斯方希望以此換取中方免除約35億美元貸款,并承諾額外投資50億美元發展區內基礎設施。
這一提議的核心是"以土地開發權換取債務減免和新投資",而非簡單的"土地換債務"。斯里蘭卡財政部高級官員費爾南多解釋:"我們不是出售國土,而是希望通過長期租賃的方式,創造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經濟合作區,既能減輕我們的債務負擔,又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
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尚未對這一提議做出正式回應。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外交學者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債務陷阱'的說法,也不會主動要求以土地抵債,這只會強化西方的負面敘事。如果接受這一提議,必將引發新一輪國際質疑,得不償失。"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峰認為:"中國更可能選擇傳統的債務重組方式,如延長期限、降低利率或部分債務減免,而非接受土地抵債。即使考慮特區開發,也會采取商業化運作,確保透明度和國際認可。"
歷史上,以土地抵債并非聞所未聞,但在現代國際關系中已極為罕見。 19世紀的"不平等條約"時代,列強常通過戰爭脅迫弱小國家割地賠款,如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租借旅順大連等。20世紀后,隨著國際法和國家主權原則確立,此類做法已基本消失。
最接近當代的案例是1997年秘魯曾提議以50萬公頃亞馬遜雨林土地抵償對日本8億美元債務,但在國內強烈反對下作罷。2018年,黑山因修建高速公路欠中國8億美元,西方媒體曾炒作"中國將獲得黑山港口土地",最終證實是虛假信息。
國際金融學會(IIF)2024年研究報告指出:"現代主權債務重組幾乎不存在以領土作為償還方式的案例,這類方式不僅面臨法律和主權爭議,還會引發民族主義情緒和國際關系緊張。"
斯里蘭卡的提議在國內引發強烈反彈。 反對黨領袖威克勒馬辛格指責政府"出賣國家主權",并揚言一旦上臺將撤銷協議。2025年3月,科倫坡街頭爆發了5000人規模的抗議活動,示威者高喊"拒絕出售祖國"的口號。
斯里蘭卡國內民調顯示,67%的民眾反對以土地抵債,認為這會威脅國家主權;24%的人表示理解政府困境,但擔憂協議條款不公平;僅9%的人完全支持這一方案,認為這是解決經濟危機的務實選擇。
斯里蘭卡國際關系學者森納納亞克分析:"國內反對聲音如此強烈,政府很難推動這一方案。即使勉強通過,也可能在下屆選舉后被推翻,增加政治不確定性。這對中國而言也是風險。"
地緣政治因素更使這一提議復雜化。 印度將斯里蘭卡視為自己的"后院",對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擴大高度警惕。漢班托塔港距離印度海岸線僅約300公里,印度擔心該港可能具有軍事用途(盡管中斯雙方均否認此說)。
2024年11月,印度外長蘇杰生訪問科倫坡期間明確表示:"印度關切斯里蘭卡債務解決方案中的主權問題,希望任何協議都不會影響地區安全平衡。"印度媒體更直言不諱地警告斯里蘭卡"不要向中國出讓戰略資產"。
美國也積極介入。2024年下半年,美國財政部派遣債務重組專家團隊前往斯里蘭卡,提供技術支持并倡導"巴黎俱樂部框架下的多邊債務處理機制"。美國駐斯大使朱莉·鐘表示:"我們支持透明、可持續的債務解決方案,反對任何可能進一步加重斯里蘭卡負擔的安排。"
斯里蘭卡政府面臨多方壓力,其債務重組策略愈發謹慎。總統維克拉馬辛哈近期表態:"我們將平衡各方關系,既不偏向中國,也不偏向印度或西方。斯里蘭卡需要所有伙伴的支持才能走出危機。"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官方雙邊債權國,其債務處理方式備受關注。 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對外貸款余額約1.5萬億美元,其中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占60%,商業貸款占40%。中國已經成為73個國家的最大雙邊債權國。
2022年以來,全球債務形勢急劇惡化。2024年,全球有39個發展中國家面臨嚴重債務困境,其中17個已經違約或處于違約邊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警:"全球債務危機正在蔓延,需要債權國和債務國共同應對。"
2023年11月,中國與發達國家債權人在G20框架下達成"共同債務處理框架"協議,承諾協調債務重組流程。根據該框架,贊比亞成為首個完成債務重組的國家,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意將63億美元貸款期限從10年延長至20年,并免除部分利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024年多次強調:"中方始終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處理債務問題,從不強制要求以資產抵債,更不會干涉他國內政。個別國家和媒體炒作'債務陷阱'論,純屬別有用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翟東升表示:"中國的債務處理原則是'共擔責任、合理負擔、各盡所能',既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要充分考慮債務國實際困難。斯里蘭卡案例將是檢驗這一原則的重要窗口。"
斯里蘭卡的債務困境及其解決方案,對全球債務治理具有示范意義。 全球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需求與債務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2024年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國家基礎設施融資缺口高達15萬億美元,如何滿足發展需求又不陷入債務困境,需要創新融資模式和風險分擔機制。"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提出:"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不能簡單歸咎于任何一方,而應看作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缺陷。解決之道在于建立更公平、更包容的國際金融架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政治風險,既助力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目標,又確保中國投資的可持續性。斯里蘭卡案例應成為中國調整海外投融資策略的契機。"
2025年4月底,中斯雙方啟動了新一輪債務談判。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傾向于采取傳統債務重組方式,如延長期限至30-40年、降低利率至0.5%-1%、給予5-8年寬限期等,而非接受"土地抵債"方案。同時,中方愿意考慮在商業基礎上投資開發漢班托塔特區,但堅持將債務重組與投資開發分開處理,避免"債權驅動投資"的指責。
斯里蘭卡正嘗試在各方壓力下尋找平衡點。一位參與談判的斯方官員表示:"我們理解中方顧慮,也許'特區開發'與'債務處理'確實應當分開討論。關鍵是找到既能減輕債務負擔,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案。"
斯里蘭卡的案例揭示了全球債務問題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債務國和債權國需要共同努力,在尊重主權、保障發展權益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債務解決機制。傳統大國博弈思維只會使問題復雜化,實用主義合作才是出路。
回看這片面積接近2個澳門的土地抵債提議,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它都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正處于變革時期。在全球債務重組和治理中,如何平衡經濟利益與政治風險,如何兼顧債權保障與主權尊重,中國的選擇將影響其國際形象和全球金融治理的未來走向。
在全球債務治理面臨重大挑戰的今天,你認為中國應如何處理斯里蘭卡的債務問題?"土地抵債"提議是務實之舉還是應當避免的風險?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