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余承東喊出“干翻BBA”的豪言時,外界或許以為這僅是科技圈的又一次“口嗨”。但2024年的車市數據卻讓所有人意識到:華為的“汽車江湖”野心,早已從PPT走進現實。問界M9(參數丨圖片)單車型11個月大定破19萬、鴻蒙智行連續大半年穩坐中國品牌成交均價榜首。這個不造車的“技術盟主”,正用生態思維重構行業規則。
如果說傳統車企的競爭是“馬力與機械”的較量,那么華為則直接掀翻了牌桌。其乾崑ADS系統已進化至L3級,但更令對手膽寒的是模塊化架構:用戶可通過OTA將ADS 3.0升級至4.0,硬件接口預留設計讓技術迭代成本降低60%。對比特斯拉FSD在復雜場景處理上落后24個月的現實,華為的全棧自研閉環(芯片-算法-云平臺)儼然成為車圈的新“六脈神劍”。
這種“技術碾壓”甚至讓英偉達、高通坐不住了。在芯片領域,華為昇騰芯片算力已與英偉達Orin X平分秋色,而座艙芯片對高通8155的降維打擊,更讓車機生態之戰演變為“安卓VS鴻蒙”的操作系統級對決。正如部分業內人員的分析:“當特斯拉還在糾結純視覺路線時,華為用激光雷達+云端訓練的組合拳,重新定義了輔助駕駛的準入門檻。”
華為的野心絕不止于技術輸出。通過“智選車模式”,其已構建起覆蓋10萬至150萬價位的品牌矩陣:問界主攻中高端SUV,智界切分轎跑市場,享界沖擊行政豪華,新亮相的尚界則以15萬級中大型SUV直插年輕市場。而與江淮合作的各界老大尊界,則是錨定超高端,并且于本月上市交付。更耐人尋味的是其“暗線布局”:君界、天界等商標注冊,預示著華為正將觸角伸向更多傳統陣營。
這種“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本質是華為對汽車產業鏈的“生態入侵”。以上汽尚界為例,華為不僅輸入電子電氣架構和智駕系統,更通過5000人專屬團隊深度介入生產管控,連工廠標準都按“鴻蒙智行最嚴品控”打造。而廣汽與華為簽署高端新能源品牌協議,則意味著傳統車企的“靈魂論”正在瓦解。當陳虹時代落幕,新任掌門人更在意如何借華為技術實現“賽力斯式逆襲”。
不過,真正讓BBA如坐針氈的,是華為更顯“狠辣”的線下攻勢。鴻蒙智行門店要求“必須接盤BBA原有店面”,甚至規定“重點城市只接受BBA經銷商投名狀”。中升集團等豪華車經銷商集體“換標”,華奧、鵬龍等昔日BBA合作伙伴轉投華為麾下,堪稱對傳統豪車的“精準打擊”。這種“釜底抽薪”,讓余承東那句“干翻BBA”,正通過渠道滲透變為現實。
編后語
2025年沖擊150萬輛,2026年劍指200萬輛……鴻蒙智行的這種規劃,這個和去年BBA的全球銷量相當的數字,很難讓人不懷疑其昭然若揭的“野心”。
當“技術+生態”的飛輪效應逐漸成型,當鴻蒙智行門店開始“四界合一”,當超充網絡與華為手機用戶池形成協同,一個覆蓋“造車-賣車-用車”全鏈條的汽車帝國已隱約可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華為正在用科技公司的打法,改變著汽車產業的生存法則。或許正如行業調侃:“不上華為的船,就等著被浪潮淹沒。”
江湖從來不是請客吃飯,華為的入局,讓中國車市的“戰國時代”比預期中來得更早、更猛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