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水稻智能催芽車間。
無人機航化作業。
□文/攝 馬宇兵 初東陽 本報記者 白云峰
作為國家級水稻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近年來,方正縣加快實施“農業強縣”戰略,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四個農業”,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高效協同糧食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百萬畝水稻插秧忙
生機勃勃的五月,正是水稻插秧大忙時節。在方正縣,阡陌縱橫,稻田鋪綠,“中國富硒大米之鄉”百萬畝水稻插秧作業正如火如荼進行。
8日,記者來到方正縣松南鄉馨祎家庭農場的稻田,千畝集中連片的稻田地塊規整,十分壯觀。大棚里郁郁蔥蔥的秧苗一卷卷地被移到田間地頭,已經完成打漿的水田如鏡,農戶忙著卷苗裝車,插秧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有序地從插秧機的苗盤中滑落,為水田披上了綠色新裝。
“我們農場5月4日開始水稻插秧,多臺大型插秧機同時作業,2400畝水田5月中旬全部完成插秧。”農場負責人馮國清說,入春以來農場提早扣棚育苗,科學進行育秧和秧苗管理,實現了苗齊苗全苗壯。同時,抓緊整地、灌水、打漿、插秧,搶抓時間節點,不誤農時。
會發鎮團結村的水田里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插秧場景,農戶們將水稻秧苗放入池里開始“插前寄秧”。“今年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180多畝水田,購置了一臺新的插秧機,安裝了全自動導航,給農業生產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西海屯的李海波說,自動插秧機既節約人工成本,又加快了插秧的速度,每天可以插秧40多畝地。
科技賦能搶抓農時,豐產基礎再夯實。松南鄉副鄉長于文彪介紹,今年松南鄉種植水稻7.6萬畝,主要種植松粳22、松粳10和齊粳10等水稻品種。8日全鄉均已完成泡田,陸續開展水稻插秧,預計25日前全鄉完成插秧。機械化率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戶的生產效率,把秧苗插在豐產的“腰窩”上,為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
據方正縣副縣長劉文海介紹,作為國家級水稻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近年來,方正縣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以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發展提質增效。新建高標準農田7萬畝,黑土地保護4萬畝,新增規模經營3萬畝,綠色有機水稻認證面積突破53萬畝,“黑土優品”產品品牌達到10個。
種業振興穩步推進。方正水稻研究院與企業開展“院企合作”,核心基地276畝,育種創新材料1600余份。2024年審定通過4個品種,另有10個品種參加省試驗和聯合體認定,推動種業創新發展,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
“龍江糧倉”示范園建設進展順利。“龍江糧倉”項目建設集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四化”農業于一體,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同時打造數字系統應用示范區、建設農業大數據管理中心、升級改造稻作博物館、創建農文旅產業融合示范區。計劃流轉5萬畝耕地,已流轉10632畝,建設完成后將成為農業現代化示范樣板。
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多種特色產業齊頭并進,各鄉鎮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如天門鄉中藥材、食用菌等產業,會發鎮中藥材與庭院農產品加工業等。延伸稻米產業生產加工產業鏈,食品產業園區企業發展到7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由12家發展到14家。推進稻田綜合種養,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到5000畝。
“農業強縣”邁出新步伐
據劉文海介紹,方正縣加快實施“農業強縣”戰略,統籌發展“四個農業”,高效協同糧食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全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五良”融合推進糧食單產提升,確保糧食產量達到8億斤以上。將擴大規模經營作為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抓手,新增規模化經營土地8萬畝以上。統籌推進“四個農業”,高標準建設數字化農業基地、水稻良種繁育基地、智慧農場示范基地,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培育壯大冷水漁業,籌備新一輪“定制漁業”繁育,籌建方正銀鯽科創中心和寒地小龍蝦繁育基地,推廣“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漁稻共生、糧漁雙贏”的現代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新模式。加強“方正大米”品牌建設,培育“黑土優品”5個以上,發展定制農業2萬畝以上。整合農業資產資源,設立農業發展基金,探索強農興農富農新路徑。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到2027年,產業園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面積達到33.5萬畝,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個數增加到40個,畜禽糞便(或秸稈)綜合處理率增加到98%,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增加到43%,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增加到49.5%,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比例達到100%。
全力促進農民增收。強化政策扶持、企業引領、大戶帶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更多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堅持把擴大規模經營作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新增規模化經營土地8萬畝以上。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河蟹、黃桃等富民產業,加快培育美食、觀光、采摘、垂釣、民宿等增收項目,打造特色產業村屯16個。做實“寒地龍藥”文章,全力打造“中國·寒地龍藥刺五加之鄉”,推動刺五加種苗繁育面積200畝以上、人工栽植面積14萬畝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