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人稱章總,熱衷寫詩,喜歡在各種書畫上敲章。 這是他相對有趣的一面。 另一面是無情的政治機器,帝王術的集大成者。
相比之下,他爹雍正不僅藝術品味好很多很多,而且更有人味兒。
說雍正更有人味兒其實蠻怪的,畢竟長期以來他都是以相當負面的形象出現的。不過由于《雍正王朝》、各種宮斗劇的流行,對政治人物評價標準的變化,對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鄙夷,以及故宮文創產品等塑造出來的萌萌噠的形象,雍正最近幾十年風評大有好轉。
這篇文章想從一件很有名的事兒談談雍正和乾隆、人和政治動物的區別,那就是他們倆對待曾靜的不同態度。
基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曾靜是個鄉野文人,受大儒呂留良影響,有了強烈的反清復明思想,講夷夏之防,宣揚雍正得位不正,并聯系岳飛后人川陜總督岳鐘琪反清復明,結果被岳鐘琪抓捕交給了雍正。
雍正是怎么做呢?
寫了一本書,叫《大義覺迷錄》,針對曾靜的指控一一作出回應,說自己并非謀殺父親、屠戮兄弟的暴君,蠻夷和華夏也不是種族區分,而是文化區分,受圣人的禮法就是華夏,反之才是蠻夷。
然后雍正還要求此書發行天下,讓官員好好把里面的大義好好給老百姓講講,以覺醒迷思。而他最后也沒有殺曾靜。
乾隆即位后是怎么做呢?
把《大義覺迷錄》全部銷毀,曾靜凌遲處死。
很多人會覺得乾隆做得對,雍正你是皇帝啊,怎么書呆子兮兮地去辯論,還向全天下廣而告之。
從皇帝維護自己統治的角度出發,這里的問題還不只是雍正可能在越描越黑。因為即使雍正的大義確實能夠覺迷,把這些事兒向全天下講,至少也讓很多本來壓根不知道的老百姓注意到了高層政治的丑惡,乃至夷夏之防這些涉及統治正當性的大問題了。
更進一步地,對于統治者來說,真正關鍵的從來不只是“論證自己的統治是正當的”,而是“允不允許論證”。因為允許談這些問題——哪怕最后的答案是皇帝您得位很正——就意味著得出否定答案的可能性,意味著最高的權威是道理本身,是論證本身,而不是誰在皇位上誰就是真理,誰就說什么你都得聽。
《史記》中記載了另一個故事,幾個儒生辯論商湯、周武推翻夏桀、商紂的統治是在造反,弒君犯上,還是替天行道,誅殺獨夫民賊。兩方意見不一,吵著吵著其中一方說:“按你的意思,難道我們漢高祖取代秦二世,也是造反了?”
漢景帝見狀馬上制止說:“吃肉不吃馬肝(馬肝是有毒之物,不能食用),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談學問的人不談湯、武是否受天命繼位,不算愚笨。”意思就是,放聰明點,別談這些問題,找些不敏感的問題去研究不好嗎?再研究下去你們不僅要談高祖皇帝得位正不正,搞不好還會討論“如果我大漢天子不好好對待老百姓,那也可以替天行道來推翻了?”
總之,對統治者來說,對待這種問題的最好方式不是論證自己確實占理,而是壓根不允許談,聽我單方面宣傳就行。所謂宣傳,不是論證,不是讓大家通過思考從而認同,而是訴諸情感、訴諸修辭乃至暗含威脅,讓你不動腦子直接接受,讓你不敢不接受。
因此,在完美的政治動物乾隆眼中,自己爸爸的行為顯然很愚蠢,你一個皇帝沒點皇帝樣,竟然去和老百姓講道理?!擺出講道理這種態度就意味著接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意味著自己也要遵從邏輯、證據的力量,錯了就得認。
乾隆會想,爸爸你何必呢?
但也因此,雍正是個真漢子,是個有人味兒的皇帝,而不是無情冷酷的政治動物。
如今越來越多人在短視頻中失去思考,
還好有一群人“吃力不討好”堅持做雜志,
三聯生活周刊團隊就是這么一群人。
《三聯生活周刊》2024年跨年刊訂閱
贈送2本往年精選期刊
原價:780元
全年52期限時特惠價:390元
長按掃碼 立即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