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尿酸,很多人都會想到嘌呤。
當體內的嘌呤過多時,形成的尿酸過多,就會誘發痛風。
實際上,嘌呤并不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反而是人體必需的東西。
只是由于現代人的飲食問題,導致過多的嘌呤進入了人體,身體不需要這么多,原本的好東西就變成了壞東西。
正常情況下,人的尿酸是420毫摩爾每升,當血液中的尿酸超過這個濃度時,晶體就會慢慢產生,并聚集在腳上,這也是痛風急性發作時腳痛的原因。
可見,在整個尿酸形成的過程中,嘌呤的攝入量是關鍵。
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 為了遠離痛風,盡量少吃高嘌呤的食物,這是很有必要的。
常見的高嘌呤食物,比如魚、肉、動物內臟、海鮮等。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魚類、肉類的嘌呤都高,不同種類的食物,嘌呤含量也有所區別。
比如我們常吃的肉類,嘌呤含量大致是:動物內臟>魚蝦蟹貝類食品 >肉及肉制品(豬牛羊>雞鴨鵝) >蔬果和薯類。
其中,動物內臟是名副其實的嘌呤大王,特別是豬肝,達2752毫克/千克,可以說是高尿酸和痛風患者應該避免食用的食物之一。
其次,夏季很多人愛吃的燒烤肉類,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因為在高溫燒烤的過程中,隨著水分減少會使嘌呤含量升高。
還有兩種偷偷升高尿酸的食物,很多人可能每天都在吃,同樣需要重視:
1、干菌藻類和干豆類
在蔬菜中,干菌藻類和干豆類的嘌呤含量要遠高于其他蔬菜種類,比如,紫菜比貽貝肉和豬肝都高,干猴頭菇等菌類嘌呤也是較高的。
不過,經過水泡以后,部分嘌呤會溶解在水中,所以痛風人群可以少量吃這些食物,但不宜大量吃。
此外,新鮮蘑菇、香菇,嘌呤含量稍低,與黃豆等干豆相比,豆制品、豆漿嘌呤含量較低,都可以適量食用。
2、啤酒
雖然酒類,包括啤酒的嘌呤含量看似并不高,還沒有肉類高。
但酒精卻會明顯增加痛風的發生風險。
因為啤酒中的鳥嘌呤核苷在體內會轉變為尿酸,如果在喝酒的同時,進食大量高嘌呤的食物,比如海產品、動物內臟等含原呤量較高的食物,那么患高尿酸癥的風險更會加倍。
夏季天熱,很多人喜歡一邊喝冰啤,一邊吃吃燒烤,吃點小龍蝦,這種“痛風套餐”更加容易誘發痛風。
高尿酸在前期,其實并沒有多少癥狀,不痛不癢的,所以很多人發現尿酸超標了,也不在意,這就很容易使得高尿酸進一步發展。
經過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后,就進入了急性間歇性痛風發作期,這時候常表現為關節紅腫痛,不僅疼痛難忍,而且影響行走。
建議平日飲食習慣不太好的人,特別是男性,定期測下尿酸,可以準備一個家用檢測儀,清晨空腹測一測,正常情況下,尿酸值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