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日,在柳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室里,2歲9個月的小月(化名)坐在媽媽懷里,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名字,驚訝地抬起頭來。而61歲的王女士(化名)在人工耳蝸開機瞬間,渾身一震,脫口說道:“大聲,很大聲!”——這場讓人期待已久的“開機儀式”,讓兩個沉寂的世界重新涌入了聲浪。
一場期待已久的“開機儀式”
“出生時篩查出極重度耳聾,我們等了兩年多,終于等到她能聽見媽媽的聲音。”小月母親紅著眼眶。
自2025年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落地以來,柳州市人民醫院陸續完成柳州市首例患兒以及成人集采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一個月后,他們順利完成首次人工耳蝸開機調試。
“對于兒童來說,3歲前是語言發育黃金期,早干預能最大限度減少殘疾影響。”柳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磨賓宇介紹道。此外,對成人而言,恢復聽力意味著重建社交紐帶,避免因失聰導致的抑郁、認知衰退等次生問題。
“慢慢適應,我們調低音量。”聽力師輕拍王女士的肩膀。隨著儀器參數調整,拍手和敲桌子測試的聲音、聽力師在背后輕喚名字的聲音、甚至起身走動的腳步聲漸次清晰。
惠民政策讓更多患者重返有聲世界
據悉,在集采前,人工耳蝸約9至10萬元的價格,讓許多家庭望而卻步。隨著集采中選設備價格降至4至5萬元,符合條件的14歲以下(含14歲)的參保患者,可以享受到居民醫保60%的報銷政策,自付部分最低僅需1萬余元。“了解到國家有好政策,我們馬上決定手術。”小月母親說。
配合政策落地,柳州市人民醫院同步開通“聽力重建綠色通道”——組建包含手術醫師、聽力師、言語康復師的MDT團隊,提供從術前評估到術后康復的全流程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柳州市人民醫院供圖
“我們給每位患者建立專屬檔案,術后前三個月每周隨訪調試,并通過康復訓練的微信小程序(涵蓋了耳蝸術后訓練及每個聲音頻率的純音自測),讓患者能夠隨時隨地測試自己的耳蝸聽效,并且在家里就能做一些適應耳蝸聲音的針對性訓練,極大的增加了患者的便利性。”磨賓宇說。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柳州市臨床重點專科、柳州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質量控制中心。目前配備了人工耳蝸植入圍術期全套專科設備,成立了專門的人工耳蝸植入管理小組及質控小組,已累計為40余名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成功手術,最小患者僅13個月,最高齡患者76歲。
“耳蝸就像一個小小的田螺,入口寬度不到1毫米,深度約3.5毫米,在這么細微的結構里面插入含有24個電極卻只有細針大小的導管,需要醫生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磨賓宇指著手術顯微鏡說,,目前為止該院的病例都完整地植入了電極。作為自治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人工耳蝸手術定點醫院,該院持續幫助困難患兒重返有聲世界,“從第一次開機到完全適應,我們都會全程陪伴。”(梁晶晶、歐人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