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醫學人物周刊】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431字,閱讀時長約11分鐘。
1996年,在平輿縣衛生學校教了13年皮膚科與臨床基礎課程的董新德,受到當時平輿縣人民醫院的極力邀請,希望他能加盟他們的皮膚科工作。一邊是已穩定工作十余年的教書崗,一邊是治病救人初心的召喚,最后董新德還是選擇了后者。
那時候的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設施非常簡陋,看的病種也很雜,但董新德還是毅然選擇辭去穩定的教職來到了這里。而當他剛到這里,前任醫生就離職了,科室就剩下了他自己和一名護士,從之前科室聊勝于無的積累中一點點做起。
有人問過他后悔嗎?放棄了原本穩定的教師崗位,到一個條件簡陋、基礎差,在當時還看不見什么未來的科室。
“既然沒人做,那我就干。”
董新德的回答樸實無華,他說既然選擇了就沒什么可想的,況且治病救人本就是他學醫的初心,能有機會走上臨床、幫助患者,本就是一種幸福;將自己這么多年教書積累的知識,運用于臨床、教授于科室團隊,使其能幫助到更多的患者,這正是最好的講臺延伸。
作者 | 人物君
起于微塵
那幾年,董新德邊看病邊申請設備,不斷提升科室的軟硬件實力。董新德帶領皮膚科一步一個腳印前行著,終于在經歷了4年多的努力后,從2000年開始,科室逐漸擺脫了“小門診”的身份,開始走上系統化建設之路。從搬出門診部獨立運行到引進更多的大學生人才、建立病房體系、增設治療室……
在皮膚病的診治中,顯微鏡是一切基礎的起點,“濕疹和真菌感染,光看外表,肉眼是難以分辨出來的。”
董新德回憶,當時醫院雖是為皮膚科配置了顯微鏡,但卻一直沒人會使用。直至他來后,這臺被長期擱置的設備才真正開始在診療中發揮其作用。
▲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董新德主任
從最初自購雜志學習顯微技術,到后來逐步完善從皮膚鏡、真菌熒光鏡到紫外線治療儀、激光設備等的多方位診療體系,董新德始終將“有得看,有得治”作為核心目標來推進。特別是在2019年,當科室引入皮膚鏡和高清成像顯微鏡后,整個皮膚科在真菌感染診斷、皮膚腫瘤識別以及患者宣教等方面真正實現了“看得清、講得明、治得準”的質變式飛躍。
“病人自己看到滴蟲、真菌的圖像,比我們說一百句都更有說服力。”
之后,隨著皮膚外科手術以及點陣激光、光子嫩膚等醫美技術的開展,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皮膚科在專業技能不斷提升的同時,更是在業務與收入增長上打開了新的空間。
臨床育人
作為一名從講臺走向臨床的醫生,董新德也將其教書育人的風格帶到了科室,他明白團隊的培養、知識的學習,才是一個科室永葆生命力的根本。
因此他積極推動年輕醫生外出進修學習,他相信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更好的技術與診療理念服務于患者。
“醫生的成長,不能光靠熬。而是要送出去學、帶回來做。”
三年前,在董新德的力薦下,科內的一位年輕醫生被送去鄭州進修學習,專攻皮膚外科與醫學美容方向。學成歸來后,這位醫生就很快推動了皮膚腫瘤切除、色素病變激光治療以及美容注射等業務的常規化開展,也因此贏得了越來越多患者的信任。這正是董新德所期望的,以持續不斷的學習,讓科室的發展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接診的患者中, 以濕疹、皮炎類疾病的占比為最高,達到總患者數的約三成左右。其中,頑固難治、反復發作的特應性皮炎為整個科室工作的重點所在。特應性皮炎的典型表現為瘙癢,那種瘙癢難忍的感覺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也成為董新德一直以來夢寐以求,希望能帶來治療提升、大幅減輕患者痛苦的重要方向。
逃離“瘙癢圍城”
“這不是普通的癢,而是癢起來讓人大半夜想撞墻的感覺。”很多患者描述他們被特應性皮炎的瘙癢難耐折磨得徹夜難眠、撕心裂肺的感覺。
董新德表示,過去由于診斷標準復雜,特應性皮炎經常被泛稱為濕疹,導致診療準確率很低。而隨著診療標準的日趨完善以及大小醫院間交流的頻繁,如今縣級醫院同樣具備了對于特應性皮炎的精準診斷能力,將“半年以上病史、過敏家族史以及IgE【免疫球蛋白E,當身體誤判某些無害物質(過敏原)為威脅時會大量產生】升高”這三項標準一一對應,使得特應性皮炎的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
過往,對于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多是以激素類藥物為主,但存在很大的副作用風險,無論醫生還是患者對此類藥物的使用都非常謹慎,但那時候沒有辦法,沒有更多的治療工具可以選擇。患者也了解激素類藥物的危害,所以一旦病情有些許好轉,他們就會自行停藥,這又導致了病情在短時間內的復發。如此反反復復,加上瘙癢帶來的心情煩躁,使得很多患者對于治療甚至于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直至近幾年,特應性皮炎這類常見多發且頑固難治的疾病才迎來了治療格局的真正改變,這是得益于近些年來科學家對于由炎癥因子介導的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在此基礎上,針對該致病機理研發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等,為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帶來了很大改變。很多患者在服用此類藥物后,很快就不癢了,并且相關的副作用要小很多。
眾多長期飽受特應性皮炎折磨的患者,終于等到了可以逃脫瘙癢圍城的那一天。
而今更是得益于醫保的惠民政策,讓這類可以帶來治療效果顯著改善的藥物納入醫保,讓基層百姓對于先進療法、先進藥物有了更好的可及性,從而真正實現縣級醫院與省市級醫院在皮膚病診療上更好的同質化,患者也就更愿意留在基層治療。
“在我們這查個IgE等指標就能開藥,醫保報銷七成左右,病人自然就愿意留下來了。”
專病規范管理
而影響皮膚病發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不能僅是停留在治療層面,而是一個從疾病的長期管理到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綜合體系。
“很多病人覺得長痘、濕疹等跟其他因素沒什么關系,但其實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不健康飲食、熬夜、焦慮等都脫不了干系。”
董新德表示,諸如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紅斑狼瘡等慢性病患者,皮膚上的表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的體質特征、免疫機制以及心理狀態等因素對于治療效果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因此,對于皮膚病的長期規范化管理尤為重要,從首次就診的詳細問診到后期隨訪計劃的制定,以及依從性教育、對于飲食與作息的建議等,“這樣的慢病管理其實比開藥難得多,也重要得多。”
特應性皮炎的長期瘙癢除了對患者生理上的影響,更是容易導致患者的睡眠障礙、情緒失控等精神類疾病問題,嚴重者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所以,這是一種常見卻又常被我們忽視的疾病,很多人覺得癢起來忍忍就過去了,殊不知其導致的一些嚴重后果可能遠比我們熟悉的其他慢性疾病要大。
所以,要想實現對這一疾病的長期科學化管理,從生理上的止癢到心理上更好地幫助患者回歸社會、回歸生活,規范化的專病門診建設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從治療環節的標準化流程到后期對患者的長期規范化管理、科普宣教帶來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都是帶動特應性皮炎、銀屑病這類常見多發皮膚病在治療與慢病管理上整體提升的重要抓手。
影響力延伸
如今,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特應性皮炎達標門診雖尚未正式掛牌,但很多實質性的細節工作已在全面展開、穩步推進中,未來可以想象其規范科學的診療管理體系,會帶領更多患者走出疾病的痛苦,走向舒心而又美好的生活。
“能開藥是技術,會解釋是能力。”
這是董新德常對年輕醫生說的一句話,在他的規劃中,未來特應性皮炎達標門診將設置標準化的診療流程,同時將科普宣教的資料印在卡片上給到患者,“說一遍不如給他一張知識卡片帶回家的好。”
董新德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實現了科室脫胎換骨式的改變,構建了從皮膚內科到皮膚外科、醫療美容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業務體系,成為整個駐馬店地區排名前列、有著很好區域影響力與輻射能力的縣域皮膚專科樣本。
這些使得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在駐馬店區域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外地回流的患者數量顯著增加。2023年,在河南省僅有的5家申報入選省級皮膚專科的縣級醫院中,平輿縣人民醫院即是其中之一。皮膚科早已不是當年醫院“靠邊走”的邊緣學科,而是越來越多患者眼中的重要選擇。
時至今日,科室已從當初醫護各僅有一名的“二人轉”到現在成為擁有6位醫生、2位護士的規模化團隊。合理且完善的團隊架構,加上多年來董新德對于團隊臨床技術能力等方面的靜心培養,讓董新德看到科室發展的接力棒,在代際傳承中的良性循環。
如今,董新德雖已不再擔任科室主任,但仍主持著平輿縣人民醫院皮膚科各項業務的推進,他不喜歡被稱為“創始人”或“拓荒者”,而是更愿意被理解為“一個把皮膚病當作終身事業的人”。
為了自己的熱愛,為了患者的需要,一切值得。
責編 | 張 坪
校對 | 楊 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