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撒馬爾
日系三強的境遇天壤之別。有人賺的盆滿缽滿,有人岌岌可危,有人等待反攻。
5月13日消息,有報道稱,日產汽車計劃進一步裁員約 1.1 萬人,預計整體裁員規模將達到約2萬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5%。
日產又一次面臨生死時刻
據汽勢Auto-First了解,此次裁員計劃是在去年 11 月宣布削減全球產能 20% 及裁員 9000 人的基礎上追加的,目的是加快業務重組。日產將于最近的財報發布會上正式公布這一系列新措施。同時,日產預計 2024 財年(截至今年 3 月)凈虧損可能高達 7500 億日元(約合 372.31 億元人民幣)。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日產汽車的危機或比外界想象的更為嚴峻。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日產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
合資品牌里,日產是國內下滑最嚴重品牌之一。
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4月銷量為46,295臺。
4月,東風日產(包括日產、啟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銷量為42142臺。輕型商用車事業板塊(鄭州日產)銷量為4153臺。2025年1-4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累計銷量為16.76萬臺。
2024年日產全球銷量為335萬輛,僅微降0.8%,但中國區銷量暴跌12.2%,美國市場也因缺乏混合動力車型和產品線老化表現不佳,日產預計2024財年(截至今年3月)凈虧損可能高達7500 億日元(約合372.31億元人民幣)。
根據日產汽車5月13日公布的重組計劃,目標在2024財年實際成本基礎上節省5000億日元固定和變動成本,到2026財年實現汽車業務營業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為正。日產計劃到2027財年將整車生產工廠從17家整合至10家,此外還將精簡動力總成工廠,加快崗位改革、班次調整和資本支出削減,包括取消計劃中的九州磷酸鐵鋰電池工廠。
如今的日產,真是岌岌可危。
豐田最穩 本田中國市場下滑四成
對于豐田,近日的消息有三:
一是2024財年凈利潤是中國7大車企總和的3倍;
二是4月“南北豐田”在中國市場同比兩位數的增幅;
三是預計2026年業績承壓,預計凈利潤為3.1萬億日元(約人民幣1550億元),相較2025財年下滑幅度達 34.9%。
財報顯示,豐田2025財年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分別是汽車業務、金融服務業務和其他所有業務。 在汽車業務方面,與2024財年相比,2025財年汽車業務的銷售收入增加了1,933.6億日元,增幅達4.7%,總計43,199.8億日元。
從營收和凈利潤來看,豐田2025財年的營收相當于中國7大車企的總和,凈利潤卻是這7大車企總和的3倍。
這7大車企分別為比亞迪、上汽、廣汽、吉利、長城、北汽、長安,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7771億元、6275.9億元、1067.98億元、2402億元、2021.95億元、1925億元以及1597.3億元;凈利潤分別是 402.5億元、16.7億元、8.24億元、166億元、126.92億元、9.56億元以及73.21億元。
顯而易見,中國車企普遍在盈利能力方面還存在巨大提升空間。
“如此高的營業利潤水平,得益于價格調整帶來的效應以及價值鏈利潤的拓展,同時我們還推進了面向未來的全面投資,并強化了經營基礎。”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表示。
銷量方面,根據乘聯會數據,4月“南北豐田”更是呈現出同比兩位數的增幅,而這也與豐田今年以來在中國市場加快本土化轉型有著密切聯系。
其中,廣汽豐田4月銷量為4.98萬輛,同比增長2.08%、環比下滑27.41%。一汽豐田4月銷售超6.5萬輛,同比增長約32.1%、環比回落8.45%。其中,電動化車型4月銷量近3.48萬輛,銷量占比達53.51%。
在當下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豐田能取得同比增長表現已屬不易。
本田中國4月終端汽車銷量同比降逾四成。
4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43,689輛,上年同期為73,831輛。2025年1-4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201,576輛。其中,東風本田4月銷量超2.2萬輛,同比下滑33.8%、環比回落42.22%。
整體來看,中國市場銷量日系三強4月銷量僅豐田正增長,本田銷量同比降逾四成、日產等待反攻。
電動化集體反攻
電動化轉型放方面,豐田依舊走在前列。
廣汽豐田新推出的鉑智3X成為熱門產品,在4月份的零售銷量排在合資榜單的第一名,達到6727輛。不只是廣汽豐田,東風日產推出的N7,本田燁GT、豐田鉑智7,一個個都是中國的里子,中國的速度,中國的智能。
價格方面,日系品牌以破局者姿態,殺瘋了。售價10.98萬-15.98萬元的廣汽豐田鉑智3X,11.99-14.99萬元的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不僅奔著新勢力、也奔著比亞迪、吉利、長安們的腹地。且豐田在車展開幕前正式落地了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 Engineer)體制。
整體來看,2025年是日系電動化產品集體反攻的元年。
汽勢觀:多重沖擊
全球汽車市場風云變幻,局面復雜,未來的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關稅沖擊、智能電動化轉型、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供應鏈挑戰,對于車企而言,是一場艱難的戰略突圍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