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靈新小區居民向“新民幫儂忙”反映,小區門口的新市路人行道非常狹窄,沿路還有一排電線桿“占道”,最窄的地方“側著身都鉆不過”,只能走到機動車道上,居民通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狹窄人行道
還有障礙物
居民所指的這段人行道位于新市路(汶水東路至廣靈四路段),全長約400米。靈新小區的大門正好位于新市路上,東面毗鄰沙涇港,西面為居民區,通行不便的就是這段西面的人行道。
這段路上除了我們小區,還有商務樓、護理院,每天人來人往的,通行需求很大。
靈新小區居民告訴幫忙君,從新市路大門進出,去往最近的軌交站大柏樹站最為方便。
人行道
前幾年沙涇港沿岸進行了濱水空間的改造,新市路東面建成了整齊美觀的濱水步道,為居民散步休閑提供了好去處,但是西面的人行步道卻一直沒有改善,又窄又難走,只能走到機動車道上,再加上這段路為雙向車道,早晚高峰車輛較多,人車混行時比較危險。
居民們指出,這段人行道之所以難走,一是道路本身比較狹窄,二是道路中間還有很多電線桿“占道”,更是“難上加難”,行人根本無法正常通行。
電線桿占道
電線桿占道
側身過不去
這段路究竟有多難走?幫忙君來到現場實地體驗。
從新市路汶水東路路口出發,沿著新市路由北向南步行,這段新市路上并未劃線,車輛可雙向通行,西側人行道緊鄰靈新小區的圍墻,寬度不足1米,最窄處僅有58厘米左右,僅容1人勉強通行。
幫忙君沒走幾步,就迎頭碰上一根電線桿擋道,占據了人行道的大半空間,僅留下一點點空隙,連側身都很難通過。走到這里再想前進,無奈之下只能走下人行道,借道機動車道通行。剛剛繞過了這根電線桿,走了將近二三十米后,又遇到一根電線桿擋道,只好再次借道而行。走過靈新小區大門后,人行道還越收越窄,到了圍墻的盡頭居然直接消失了一段。
圍墻盡頭人行道消失
根據幫忙君統計,沿著新市路從汶水東路走到廣靈四路約400米,但這段僅僅400米的人行道,平均寬度不足1米,最窄處無法下腳,而且還被10多根電線桿擋道,還有大樹、非機動車等各種障礙物占道,將人行道“切割”地斷斷續續,行人根本無法順利通行。
障礙物擋道
超級腸梗阻
如何微改造
人行道作為城市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肩負著輔助交通的關鍵職能,更是城市文明、包容性與宜居環境的重要標志和生動縮影。實際上,不僅僅是新市路,上海還有不少人行道因被其他設施擠占,導致通行空間不足,行不通走不暢,造成“腸梗阻”。如徐匯區黃石路一段人行道最窄處僅10厘米左右,居民戲言“連貓都難通過”。
幫忙君從上海交通管理部門獲悉,今年聚焦民生訴求,已對35處人行道的“腸梗阻”問題實施“微改造”,著力提升市民出行滿意度。其中,虹口區成功改造了兩條人行道:
?一是位于吳家灣路榮振馨苑西門處兩側人行道缺失,過往市民不得不走到非機動車道上,存在安全隱患。虹口區建管委在符合機動車道寬度標準的前提下,適當壓縮機動車道的寬度,增設了1米寬度的人行道,并與現狀人行道順接,改造后的人行道實現了連貫通暢。
?二是寶安路北側沿街而建的私房侵占人行道,給周邊學校師生和家長帶來諸多通行困擾。虹口區建管委結合區域舊改、人行道品質提升工程,多次協調屬地街道、舊改部門研究人行道改造事宜,確定退界圍墻外人行道的改造方案,打通了該路段人行道,提升了學校周邊出行環境和出行安全。
那么,新市路這段人行道“梗阻”有無破解之法?幫忙君從虹口區相關部門了解到,對于居民們的訴求,虹口區市政及交警等相關部門已經到現場進行了調研,新市路西側人行道“狹窄”主要受先天條件所限,如要拓展存在一定難度,人行道一邊是小區圍墻紅線范圍,一邊是道路,而這段新市路本來就是一條城市支路,寬度僅7米多,如果人行道向外擴展無疑會侵占更多道路空間,影響到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通行。因此,一是建議行人步行時,盡量借道東側已完成改造的濱水步道通行;二是相關部門也會因地制宜盡可能改善實際通行情況。
對此,幫忙君將繼續關注。
幫儂忙工作室
策劃 | 錢俊毅
文字 | 李曉明
攝影 | 李曉明
編輯 | 錢俊毅姚儲杰
編校 | 楊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