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微軟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了其所有Xbox Series主機及眾多配件的價格,同時確認部分第一方新游戲的售價將達到80美元。一個月前,索尼上調了PS5在部分地區的售價。4月初,任天堂NS2的海外版的高昂售價和80美元的《馬里奧賽車:世界》也震驚了無數玩家。
為什么游戲行業都在紛紛漲價?IGN為此采訪了多位行業分析師,請他們評論一下,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想當一名游戲玩家到底要花多少銀子。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Joost van Dreunen表示:
“微軟這次是一口氣撕掉了創可貼,而不是選擇‘千刀萬剮’式的緩慢漲價。我認為微軟這次同步的全球性價格調整,是出于應對關稅壓力的戰略性再校準,而不是試探市場的漸進策略。通過同時上調硬件、訂閱服務和第一方游戲的價格,他們試圖將消費者的反應集中在一個新聞周期內,同時在這個日益以服務為導向、硬件只是入場券的市場中,維持自己相較競爭對手的定價地位。”
Newzoo市場情報總監Manu Rosier指出,微軟的漲價時機遠早于游戲頻繁發售的假期季,這給了Xbox的合作伙伴時間調整,也給了消費者時間重新調整預期。
那么,接下來的大問題就是:索尼是否也會跟進,提高PlayStation的硬件、配件以及游戲價格?IGN表示,他們采訪的大多數分析師似乎都認為索尼很有可能會這么做。而Alinea Analytics的市場分析主管Elliott尤其堅定,特別是在80美元游戲這一點上。
他說:“這只是個開始。在硬件漲價的基礎上,我們很可能還會看到PlayStation提高軟件售價。隨著任天堂和Xbox都已上調軟件價格,現在閘門已經打開了。所有發行商——無論是第一方還是第三方、PC還是主機平臺——只要能賣80美元的游戲,就一定會賣。市場能夠承受這個價格。有相當多玩家愿意為超過70美元的游戲買單——我們的數據顯示,有數以百萬計的玩家愿意花100美元提前幾天游玩游戲?!?/p>
他接著說:“有數據表明,當Steam上一款游戲降到50美元以下時,許多玩家就會咬牙下單。出于類似的原因,我預計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游戲以80美元起售,最大化首發期間忠實粉絲的購買力,然后隨著時間推移逐步下調價格,從而拉長高價游戲的銷售周期。這種模式現在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但我認為今后它會成為發行商定價策略中更加重要的一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