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9月5日,福州的天空陰沉沉的,這一天,晚清的頂梁柱左宗棠走完了他73年的人生路。消息傳到北京,慈禧太后愣住了,淚水止不住地流,甚至一度昏了過去。
與此同時,福州連下了三天大雨,街上滿是泥濘,百姓的嘆息聲此起彼伏。而左宗棠的墓地,從他下葬那天起,就有人默默守護,這一守就是一百多年。
這個出身貧寒、功勛蓋世的將領,他的離世不僅讓朝廷震動,也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
從窮小子到國之重臣:左宗棠這一路有多牛?
左宗棠,1812年生在湖南湘陰一個普通農戶家里,家里窮得叮當響,連飯都吃不飽。可他天生是個聰明腦袋,20歲就考中了舉人,腦子里裝滿了學問。
不過,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他在科舉考場上連摔三次跟頭,會試愣是沒過。換成別人,可能早就泄氣了,但他不服輸,回家一頭扎進書堆里,啃起了農業、地理、兵法這些實用東西。
他常跟朋友說:“讀書得給國家出力。”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后來他真做到了。
早年間,他認識了林則徐,兩人聊得投機,林則徐還把自己在新疆的見聞給了他,鼓勵他說:“西疆的事兒,你能扛得下來。”
這話成了左宗棠心里的一把火。1852年,太平天國打到長沙,城里亂成一團,湖南巡撫張亮基急得沒辦法,請他出山幫忙。
那時候,大家都懷疑一個書生能干啥,可左宗棠硬是用自己的腦子和膽子守住了長沙三個月,從此名聲大噪。
你說,這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在亂世里殺出一條路?
之后,他帶著湘軍到處平叛,功勞越攢越大。1860年,他因為太能干還差點被朝里的人整死,幸虧有朋友幫忙說情,才保住命,還升了官。
最牛的還是晚年收復新疆那事兒。1867年,阿古柏占了新疆,清廷里吵翻了天,李鴻章說放棄算了,可左宗棠不干,他拍桌子說:“國土丟了,誰都別想好過!”
他自己湊錢,跟胡雪巖借了幾百萬兩銀子,帶著軍隊西征,半年就把敵人打跑了,拿回了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不僅嚇退了沙俄,也讓晚清喘了口氣。
想想看,一個快60歲的老頭,還能干出這么硬氣的事兒,左宗棠是不是有點太猛了?
慈禧哭了,福建下大雨:他走那天咋這么不尋常?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那段時間,他身體已經垮了,可腦子里想的還是國家大事。史書上說,他臨死前還口述了一份遺折,擔心著中越戰事。
消息傳到北京,慈禧太后聽說后,整個人都懵了,眼淚嘩嘩地流,宮里的人忙了半天才把她弄醒。她跟左宗棠的關系挺復雜,欣賞他有才,但也煩他那張不會拐彎的嘴。
1874年她過生日,左宗棠忙著打仗沒去祝壽,惹得她不高興。
可這回看到遺折,看到他對國家的牽掛,她心里那點疙瘩全沒了,哭得稀里嘩啦,還下旨追封他為太子太傅,在他老家和立功的地方建祠堂紀念。
就在他去世那天,福州的天突然變了臉,大雨嘩啦啦下了三天。地方志里寫得清楚,這雨來得太巧了,正好是他下葬的時候,百姓都說:“老天爺都在為左大人掉淚。”
這可能是自然現象,可在當時的人眼里,這就是天人感應的證據。他的墓地在湖南湘陰,下葬沒多久,當地人就自發守了起來。
現在守墓的事兒傳到了第四代,負責人黃志清說過:“左大人保家衛國,我們守他安息,天經地義。”
你說,這天災人情湊一塊兒,是不是讓人覺得左宗棠的離去真不簡單?
大將隕落,國家咋辦:他的影響有多深?
左宗棠一走,清廷就像丟了根頂梁柱。他在遺折里寫:“我帶兵南下,沒干成大事,帶著遺憾走了。”這話聽著讓人心里一酸。
他去世的時候,晚清已經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沒了他這么個能打能扛的人,朝廷更撐不住了。
1885年之后,清政府對外打仗連吃敗仗,國力一天不如一天,左宗棠的去世,像是給這個王朝敲了警鐘。
不過,他留下的東西可沒白費。在新疆,他搞了屯田政策,打完仗后讓農業活了起來,給當地經濟打了強心針。
在福州,他還建了船政局,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海軍人才,算是給近代工業開了個頭。這些事兒,放到今天看,都是中國現代化的種子。
現在,左宗棠的墓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人去祭拜。黃氏家族守墓的傳統,也成了個傳奇故事,說明他有多受人敬仰。
你覺得,一個人的功績,能影響到百年之后,這得有多大的能量?守墓人咋回事兒:這份忠誠哪來的?
左宗棠的墓在湖南長沙雨花區,從1886年開始,就由黃氏家族守著。第一代守墓人黃佑春是左家挑中的老實人,負責打掃墓地、修東西、幫左家后人祭掃。
現在這活兒傳到了第四代黃志清手里。他每天早上都去墓地轉一圈,掃掃落葉,檢查石階,忙得不亦樂乎。
他接受采訪時說:“左大人為國出力,我們守著他休息,是應該的。”這話聽著簡單,可背后是實打實的責任感。
守墓這事兒可不輕松。
70年代,修路修橋的時候,墓地被弄得一團糟,石像被砸了,盜墓賊還撬開棺材,骨頭都露了出來。
黃志清和家人冒著風險收拾遺骨,修好墓地,才保住了左宗棠的尊嚴。
1985年,政府出錢重修了墓地,定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志清每月拿5塊錢補貼,可他從沒抱怨過。
他的爺爺和媽媽死后都葬在墓地附近,生前守墓,死后還陪著左宗棠,這份情誼,真是讓人感動得說不出話。
守墓這傳統,不光是對左宗棠的紀念,也是湖湘文化里忠義精神的體現。
黃志清常跟來的人講左宗棠的故事,講他咋收復新疆、建船政學堂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來憑吊,有四川的、北京的、邵陽的,他還弄了個登記簿,記下每個人的名字。
這些小細節,串起了左宗棠和后人的感情。你說,這守墓人守的,是墓,還是左宗棠的精神?
最后說兩句:他為啥是民族英雄?
左宗棠從一個窮小子,靠著自己的腦子和膽子,成了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他用一輩子證明了啥叫忠誠,啥叫擔當。
他走的那天,慈禧哭了,福建下了三天雨,墓旁還有人守了一百多年,這些事兒都說明他的功績有多大。
他的精神,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為了國家的強盛去奮斗。你咋看這位大人物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