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最近一個多月,印度都干了些什么?
美國開啟“對等關稅”戰爭的時候,印度的“跪族”著急忙慌的下跪求饒,主動提出削減230億美元美國商品關稅、取消數字稅等讓步,試圖換取美方豁免,但沒有達成目標;后來為了討好美國,配合美國對中國鋼鐵開征臨時關稅,結果換來了我們對印度氯氰菊酯征收166%反傾銷稅 。
再然后是,印度主動挑起印巴沖突,搞了封閘斷水等一系列幺蛾子,結果不自量力,戰機被擊落好幾架,在全球民眾面前丟了臉。
按照巴基斯坦的說法,還是印度主動求和,這讓印度民眾怎么能接受?
結果更讓印度吃驚的是12日中美會談居然談的出乎意料的好,美國居然主動退讓了,給中國的對等關稅給降到了10%,印度一看這還了得?我們給你當牛做馬好不容易換來的,中國憑什么?
于是乎印度人直接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財聯社5月13日電,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印度擬對美國生產并出口至印度的部分產品征收關稅,以對抗美國對印度鋼鋁制品征收關稅的做法。
印度人是什么性格呀,這樣做太能理解了,既有動機,又有理由,再加上他們只認利益不認道義的個性,翻臉自然是比翻書還快。
印度可能預判到,在中美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后,美國可能會加速推進對印度的施壓,來填補對華貿易戰收縮后的戰略真空。
同時,也順便給印度民意一個宣泄口,畢竟在印度民眾眼里,“美國在印巴沖突方面”可謂是劣跡斑斑。不但不給力,還試圖搶功勞!
用更形象的話來說,印度之所以給美國站隊,就是因為美國能給印度好處,要是美國兌現不了好處,那么印度就有追討的權力,反正好處是印度要定了的,美國不給也得給。
當然印度內部矛盾那是相當嚴重!特別是這次印巴沖突失利的大背景下!
莫迪政府在2025年即將面臨大選,現在是危機重重!“農民選票”以及“經濟增長”這兩大雷區,必須得同時去跨越、去應對。
美國這次重點打擊印度農產品,雙方在杏仁,以及開心果等堅果類產品方面的關稅差幾乎達到了40%。這些產業背后是印度數千萬農戶。
要是直接向美國低頭,繼而降關稅的話,那莫迪的農村票倉,便會立刻出現崩盤的情況。反手對美國農產品加稅,這樣既能夠保住農民的基本盤,又能夠將國內的通脹壓力進行轉移。
印度4月CPI已經沖到6.1%。再讓美國廉價農產品進來砸盤,物價就得起飛。
第三層是產業鏈轉移的博弈。
美國現在正逼著印度去開放汽車市場,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想要進入到這個市場當中來獲取一些利益。印度現有政策對4萬美元以下進口車收60%稅。超過4萬美元直接翻倍到100%。實際落地成本能飆到車價的210%,這次反制清單里大概率包含汽車零部件。
稅率可能沖著100%去。表面看,是在報復美國的鋼鋁稅,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本土車企塔塔以及馬恒達的那種市場壟斷地位。
畢竟印度汽車業占了制造業GDP的7%。
這飯碗不能砸。
具體到關稅數字,印度這次,大概率地,玩起了“精準打擊”。在農產品這一范疇里,像杏仁蘋果以及豆類這類商品,是美國向印度出口的重要物品,這些產品的稅率或許有可能從當下的30%提升至120%,印度之前把哈雷戴維森進口稅從100%降到50%示好,這次可能殺個回馬槍重新拉滿到100%。
既打疼美國又安撫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反制背后的經濟賬,那就算了,別算了,反正印度大儒自會辨經!
反正有人算了一筆賬,印度真把美國惹毛了,若真使出全力,將印度這些具有優勢的產業的關稅調整至相同水平。
印度每年得多掏64億美元關稅成本,GDP增速得掉0.6個百分點。
所以我猜印度大概率就是像學我們,大概率就是東施效顰,畫虎不成反類犬!
老美這邊打的把中國產業轉移的窗口期,也就那么點時間,印巴沖突,印度敗了,其實就已經沒有機會了,沒有資本會去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
2025年頭四個月,已有230億美元外資撤離印度股市轉投中國。資本家們精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