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血液病患者而言,骨髓穿刺檢查是一項較為重要的診斷與病情監測手段。甚至有部分血液病患者,在病情已經康復后仍然需要遵循醫囑定期復診。那血液病患者一生中需要做多少次骨穿檢查呢?
1、在疾病診斷階段,骨穿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當患者出現貧血、出血、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疑似血液病癥狀時,醫生為了明確病因,往往會安排骨穿檢查。這一階段的骨穿檢查,一般1~2次即可完成診斷,但也有病情復雜、難以一次確診的情況,可能需要進行復診,從不同部位取材或補充其他相關檢測項目,以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2、在治療過程中,骨穿檢查是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的關鍵環節。如果血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此時則可以根據骨穿指標,為新的治療決策提供依據。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骨穿的頻率也有所不同。初始治療階段可能每1~2個月進行一次骨穿,隨著病情逐漸穩定,骨穿的間隔時間會適當延長,可能3~6個月一次。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數次甚至數十次骨穿。
3、治療結束后,對于一些病情容易復發或需要長期隨訪的血液病患者,骨穿檢查更是貫穿一生。為了預防病情復發,或在病情復發的早期及時發現。有些患者可能每年都要進行1~2次骨穿,持續多年甚至終身。
在臨床上,骨穿是一項有創檢查,因此會有部分血液病患者產生抵觸情緒,但遵循醫囑積極配合,并不伴隨并發癥發生,相對簡單且安全。唯一需要患者注意的是,在進行骨穿檢查后,做好局部護理,避免感染。
??
(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于公益知識科普,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