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無奈大半生。不斷惡化的生存處境,有時不知該怨誰,怨天怨地怨空氣?有這樣一家企業,就面臨這樣的處境。
這家壽險公司,于2025年3月剛剛低調過完16歲生日,這一年也算得上是新15年的開局,然而這樣的開局堪稱是一場夢魘的延續。
在2025年4月29日召開的一年一度股東大會上,沒有未來的暢想,只是現實的面對,聽取的只是償付能力情況回顧與分析,還有股東資質與行為等有關情況的評估,通過的只是董事會、監事會工作報告的議案,因為現實足以讓這家險企焦頭爛額。
這家險企于2009年3月成立,已滿15年,年年虧損,無一例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已累計虧損19.96億元。正因如此,這家險企凈資產為-2.99億元,創下新低。
我們就暫且稱這家險企為“它”吧。
凈利年年為負
凈資產負數增長
它的生平經營頗為波折,前身為新光海航人壽。前幾年經營方面的技術性虧損可以理解,但光景不長,股東海航出事完全打亂了經營節奏,經營長期停滯不前。
好在2018年,新股東的進入,加上增資的同步推進,讓新光海航人壽看到了一絲希望,現在看來,這一絲希望也只是一種奢望。
在這次增資中,海航集團徹底退出,柏霖資產(現正名為“深圳市為順正新投資”)、香江金融、國展投資、樂安居和冠浦地產等公司接手,成為新光海航人壽的新股東。新光海航人壽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其中,新光人壽持股比例降至25%,柏霖資管與香江金融并列成為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20%。
隨著股權的變更,2019年6月,新光海航人壽正式更名,于是有了它的誕生。當時行業也對這家更名換姓的險企充滿期盼。然而,誰曾想,更名后的它,在經營層面依然難走出虧損的旋渦。
具體來看,2009年至2024年,它的凈利潤分別為-0.41億元、-0.49億元、-0.72億元、-0.90億元、-0.86億元、-1.08億元、-0.82億元、-0.99億元、-0.88億元、-0.79億元、-1.10億元、-1.62億元、-2.65億元、-2.55億元、-1.66億元、-2.07億元。2025年一季度,其凈利潤為-1.95億元。
可以看出,這家險企自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盈利,甚至在近幾年,其虧損數額更大。
不僅如此,近年來,它的凈資產也在大幅縮水。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它的凈資產持續下降,已從2021年的4.3億元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2.99億元,超過了2017年底-2.17億元的歷史低點,也意味著它已經處于資不抵債的處境。
償付能力吃緊
互聯網業務暫停
經營不景氣,資本金消耗,讓它的處境左右為難。不僅如此,它的償付能力也并不樂觀。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它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0.81%,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7.47%。盡管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24年四季度末提高了6.94個百分點,但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數據較2024年四季末下降了約14.58個百分點。
4月30日,它發布公告稱,于2025年5月1日起暫?;ヂ摼W人身保險業務。而這樣的變化,或許是基于償付能力惹下的禍。據悉,根據《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保險公司(不包括互聯網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應具備以下條件,即:
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20%,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75%;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連續四個季度責任準備金覆蓋率高于100%;保險公司公司治理評估為C級(合格)及以上;原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根據預測,它在下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將為93.2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2.2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再度逼近監管紅線100%。
股東情何以堪
唯有“增資”解難
當初更名前后的它,其實一度讓股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增資一時難以實現時,股東甚至無償幫助,無償捐贈真金白銀。
早在2020年時,它當時謀求增資,擬增資7.5億元,增資后注冊資本由12.5億元增加至20億元,由新光人壽出資1.875億元,香江金控出資2.5億元,柏霖資產出資2.5億元,樂安居出資6250萬元,增資完成后,新光人壽、香江金控、柏霖資產三家將并列第一大股東,均持有它的25%股權。
但增資事宜推進得并不順利,它只好另做打算。2021年3月,它分別與柏霖資產、國展投資簽訂協議,并獲得兩家股東現金捐贈4.5億元、0.5億元,捐贈資金計入資本公積。也是這次捐款使得它的業務規模快速增加,例如,2021年保費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751.8%。
但是好景不長,生不逢時,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讓行業直面挑戰,背負壓力,更何況經不起風雨的它呢。說到底,要么股東增資,要么股東讓位,別人增資。
還真是,股東擬集體出走。
2021年7月,它的一大股東新光人壽擬將所持有的25%股權全部轉讓至紅豆集團,同時,它還謀劃擴大增資額,擬增加注冊資本金25億元,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金將增至37.5億元。但這份增資同樣沒有下文。
2024年4月份,一家中小壽險公司的四名股東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匿名”轉讓手中持有的65%股權。從公開信息看,這65%的股權為四家股東共同持有,掛牌采取集中方式進行招商,掛牌起止日期為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如果沒有征集到意向合作方,將按照5個工作日為一個周期延期,直至征集到意向合作方為止。
雖然這次掛牌未透露險企名稱,但從各項信息看,市場鎖定了它。而根據轉讓的股權數,業內推測這四家股東應為深圳市為順正新投資(原名“深圳市柏霖資產”)、香江金融、國展投資、樂安居四家股東。想當初,正是這四家股東前來拯救,為何現在又如此絕情要分手,這背后可能有太多的無奈。
增資不成,轉股后再增資也不成,它在2024年年報中只能這樣說,增資計劃未能如期完成,公司將維持現有業務以維持未來經營活動中持續取得凈現金流入的能力,同時,還計劃在2025年度推進增資工作。
回想去年年初,它的掌門人曾預料到當前公司還處在一個比較艱苦的爬坡時期,各業務線、各機構需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年度任務目標,實現穩健經營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它的當家人也說,堅持降本增效,堅持效率優先,堅持以點破局,等等,要走出一條具有它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它不是口口聲聲說,“公司擁有一支專業能力強的管理團隊。高管成員不僅有大型壽險公司管理崗位的資深人士,還有國際化壽險公司經營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積累了壽險行業數十年豐富的工作經歷,深諳市場規律”嗎?成績單一交,連市場都無語了。
15年的答卷,股東情何以堪,掌門人、當家人情何以堪,管理團隊情何以堪?
新15年開局了,它的夢魘,還在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