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ol
資料來源| 公開數據、公開資料
本文129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在競爭激烈的醫美與生物科技領域,華熙生物與券商之間關于玻尿酸和膠原蛋白的爭議持續發酵。
5月17日深夜,華熙生物在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長達5480字的文章《概念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公開炮轟華泰證券、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
華熙生物指出,這些券商發布的研報中存在“玻尿酸過時論”,通過不科學的對比,過度吹捧重組膠原蛋白,嚴重貶低了玻尿酸產業。
例如,華泰證券在研報中聲稱重組膠原蛋白在美白、抗衰等領域比玻尿酸更具生物活性,還提及玻尿酸有潛在交聯劑殘留導致“饅化臉”的風險 。
這些言論在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廣泛傳播,對玻尿酸產業的聲譽造成了極大傷害。
華熙生物認為,玻尿酸作為歷經數億年演化的物質,在生命科學領域地位重要,尤其在衰老研究與衰老干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并且,中國玻尿酸產業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華熙生物更是以44%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龍頭,這些不實言論嚴重損害了中國玻尿酸產業的市場轉化基礎。
在5月21日晚,華熙生物再度發力,發布第二篇文章《眼前之巔與群山之險——答媒體及各界朋友》,進一步闡述自身立場并回應市場關切。
文章強調此次行動旨在防止少數資本與消費市場超級勢力結合,防止學術權力與市場準入資源不當結合,以及防止信息生態被少數人操控。
華熙生物還在文中呼吁更多主體加入,共同維護行業的科學與理性。
此次爭議的另一主角——巨子生物,作為“港股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在這場風波中雖未公開回應,但市場表現卻十分明顯。
自華熙生物首次發文后,巨子生物股價連續三日下挫,5月23日報收76.7港元/股,跌幅5.716%,近三個交易日區間跌幅達9.61% 。
這一股價波動反映出市場對兩家公司競爭關系的高度關注,也側面凸顯了此次成分之爭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
從業績表現來看,巨子生物近年來發展迅猛。
2023 - 2024年,其核心品牌可復美為公司創收73億元,而這期間巨子生物的總營收為90.59億,可復美成為公司核心增長引擎 。
2022 - 2024年,巨子生物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2.8%和35.55% 。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熙生物2024年營收下滑11%,歸母凈利潤下滑70%,其中主要拖累業績的是功效護膚品業務 。
華熙生物在第二篇文章中再次強調,在細胞外基質(ECM)中,透明質酸與膠原蛋白是共生共損關系,不能簡單比較兩者孰強孰弱。
在改善外基質與干預生命衰老方面,透明質酸的相關證據支撐等級更高,主流學術界更多把重組膠原蛋白理解為多肽物質的一種。
事件發生后,華熙生物已向證監會反映情況,部分被點名的券商研報已被刪除,如安信證券發布的巨子生物多篇研報已不見蹤影,但信達證券、華泰證券等部分研報仍可在同花順iFinD檢索到 。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倡議書,呼吁回歸科學本質與商業文明初心,為這場爭論增添了行業層面的反思。
這場玻尿酸與膠原蛋白之爭,不僅是兩種成分的較量,更反映出醫美行業在技術創新、市場競爭與資本博弈下的復雜格局。
未來,行業的發展究竟是繼續被資本概念左右,還是回歸科學與產品本身,這場爭論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市場和消費者都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