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突然降溫,大伙都被凍得措手不及。昨兒還熱得像蒸籠,今兒北風一吹直打哆嗦。農村老話“麥子不倒,不離棉襖”,說得一點沒錯。
小麥沒收進倉,冷天還真沒徹底走遠。
白天太陽毒,早晚涼氣卻能鉆骨頭縫。這“五月寒”到底是啥?
其實就是夏天里的倒春寒。
端午節還沒到,冷風就殺了個回馬槍。前一天最高38℃,空調開整宿;今兒跌到18℃,外套都扛不住。街上老嬸子直接套上薄棉襖,這溫差誰受得了?
農諺里藏著老祖宗的智慧,“芒種端午后,伏里涼嗖嗖”。今年端午節5月31號,芒種6月5號,還真應了后一句。
難道今年伏天真要冷?
大伙心里都犯起了嘀咕。再看最近天氣,冷熱交替比翻書還快。早上穿棉襖,中午熱得脫衣,傍晚又得加圍巾。
賣早點的劉叔直苦笑,一天得換三回衣裳。莊稼人更愁,小麥灌漿期最怕忽冷忽熱。麥粒長癟了咋辦?
收割時遇雨麥穗霉了咋整?有經驗的老人說,寧可早收三天,不拖晚收一時。
趕緊趁天晴割麥,麥垛碼整齊,薄膜蓋嚴實。
可有人擔心,五月寒都這么冷,三伏天還能好?
從氣象角度看,今年節氣特殊,全球天氣也不太平。極端天氣常態化,咱普通人得學會見招拆招。衣柜里春秋裝別急著收,空調被旁備條毛毯。
老人小孩更得注意,背心、襯衫、外套三件套不能少。
再看氣象預測,2025年夏季“南澇北旱”可能成趨勢。長江中下游等地降水偏多,華北黃淮等地可能干旱。
這氣候格局,對咱莊稼人來說又是個挑戰。不過農諺也分地域,北方端午穿棉常見,南方六月飛雪才怪。
但今年這情況,保不齊真有地方夏天得翻厚被子。天要變臉咱攔不住,但能提前做準備。看天穿衣,看地吃飯,老祖宗的話不能忘。
年輕人別嫌老人啰嗦,寒氣入骨落下病根就晚了。“五月北風刮得兇,棉襖秋褲別收籠”,這話記心里。
衣裳備足,熱了脫冷了穿,管它啥極端天氣。當然了,農諺俗語得結合當地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天氣還得看預報,咱多留點心總沒錯。
這波“五月寒”來得突然,背后的氣候變化更值得關注。咱莊稼人靠天吃飯,天氣好壞直接關系收成。
面對琢磨不透的天氣,大家有啥看法?都來聊聊。
關注天氣號,及時了解最新氣象信息,早做準備。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具體以實際天氣情況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