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主持人楊瀾參觀梁思成紀念館。
看到一張林徽因身著旗袍站在房梁上的照片,很是感慨。
楊瀾就問一旁的梁從誡:“你母親穿著旗袍,怎么敢爬上這么高房梁的?”
梁從誡臉色一變,回答了七個字:“梁家機密,不外露!”
故事不知真假,但林徽因爬房梁的事,在梁家卻真不是什么機密。
1.
林徽因與建筑結緣,還要追溯到她少年時期。
17歲時,林徽因游歷歐洲。
在倫敦,她的女房東是個建筑師,在房東的影響下,林徽因立下了學建筑的志向。
也正是在歐洲游學期間,徐志摩深深戀上了林徽因。
詩人的愛總是很熱烈,少女很難不心動。
一年后,林徽因回了國,在父親的安排下,她和梁思成見了面。
梁思成持重內斂,兩人第一次見面感覺不錯。
面對熱情的徐志摩和持重的梁思成,林徽因理智占了上風,她選擇了梁思成。
也許,梁林的結合也和建筑有關。梁思成也有心學習建筑。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院學習。
梁思成入建筑系學習,因為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能選擇美術系。
但林徽因依然醉心建筑,她選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課程。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1927年,從美術學院畢業后,已結為夫妻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游歷歐洲,考察歐洲建筑。
1928年8月,東北大學建筑系向梁思成發來邀請函,請他來建筑系任教。
東北大學建筑系是中國大學的第一個建筑系。
帶著滿腹的知識,本著學以致用的想法,林徽因和梁思成來到東北大學籌建建筑系。
梁思成任系主任,教授建筑學概論和建筑設計原理。
林徽因教授英語課和美術裝飾課。
彼時,建筑系還是一門新興學科,沒有教材,梁林又不愿意照搬國外的教材,只能自己編寫。
可想而知,這工作量有多大。
在東北大學,他們將多年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
1929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沈陽北陵測繪
1929年,東北大學向社會征集校徽,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入選。
時局動蕩,“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了東三省,東北大學被日本人關閉。
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了北京。
東北大學1929年校徽
2.
回到北京的林徽因并沒有閑著,建筑依然是他們心中追逐的理想。
梁思成和林徽因加入營造學社,對古代建筑進行解析和研究。
為了得到第一手的資料,梁思成拜訪在故宮做了一輩子的老木匠,找尋第一手的資料。
林徽因就協助梁思成搜集資料,繪圖、攝影,制作整理卡片。
兩人還經常去郊外探尋古建筑。
1932年,林徽因在北平近郊考察古建筑杏子口佛龕
徐志摩來探訪他們,心生羨慕:“既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踏了青,訪了古,還是賢伉儷結伴同行,真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福分?!?/p>
梁思成卻笑道:“詩人總是善于想象,事實上做這些事恐怕沒有那么好玩?!?/strong>
事實證明,梁思成說的是真話。
從1931年開始,為了收集古建筑的第一手資料,林徽因與梁思成,和同事一起,開始了對古建筑的考察工作。
這一路,真是櫛風沐雨。
他們曾到大同考察,到了大同才發現,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幸好碰到了友人借住了一晚。
每到一處新地方,最發愁就是住哪里?
考察云岡石窟時,只能借住在農民家里,搭伙吃飯。
有時候,他們直接住在寺廟里。
每到一處地點,幾人分工合作。
有人測平面,有人查碑文,有人量斗拱,有人畫橫斷面、縱斷面。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左二)等去大同考察
他們走過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筑,發現了許多可以遠溯唐宋的建筑。
很多古建筑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以及國際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
如河北趙州石橋、山西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
此時的林徽因,不是北京家中那個優雅的太太,而是登高爬下,測繪古建筑,儼然一個鄉間婦女。
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考察
她在河北正定的開元寺鐘樓上做測量、她在山西五臺山上,專注地用尺子測量著數據,儼然一個嚴謹的學者。
對于中國的古建筑,她一直懷著崇敬的心。
1937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五臺山上,尋訪古廟佛光寺,發現了已知尚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物。
對著大殿角落中本廟施主“女弟子寧公遇”端莊美麗的塑像,林徽因懷著崇敬的心情,她說:當時恨不能也為自己塑一尊像,讓“女弟子林徽因”永遠陪伴這位虔誠的唐朝婦女,在肅穆中再盤腿坐上他一千年!
考察中的林徽因顯得瘦削疲勞,卻依然無法掩飾她的美麗。
專注的人最美麗,專注事業的女人更美麗。
七七事變后,梁思成和林徽因輾轉來到四川南溪縣李莊避難。
彼時,林徽因舊病復發。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忍著巨大的病痛折磨,在灰暗的煤油燈下,和梁思成完成了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國像中國建筑史》的圖、文資料。
1934年夏,林徽因在山西汾陽小陽村考察
抗日戰爭結束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北京,后來更是成為清華大學建筑系的教授。
1950年6月,林徽因和清華大學建筑系的10名教師參與的國徽設計被選定為國徽。
林徽因非常激動。
后來,林徽因又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林徽因生前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有特殊貢獻,將她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林徽因的墓由梁思成設計,墓碑上刻著八個大字:建筑師林徽因之墓。
1950年,梁思成、林徽因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3.
在民國才女中,林徽因是最受人尊敬的一個。
有人不愿稱林徽因為名媛。
在許多人印象中,名媛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只知交際的女子。
而林徽因不是,她是真正的藝術家。
她美麗會交際,爬得了房梁,寫得了溫柔的詩歌。
與其他光鮮亮麗的民國才女不同,林徽因是腳踏實地的學者和建筑家。
那張站在房梁上的照片,是林徽因成為建筑家一個縮影,也只是一個縮影而已。
也許,這才是洗盡時光,林徽因依然打動人心的原因。
參考書籍:張清平《林徽因傳》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詩詞世界,作者:聶隱娘。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