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產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后,央國企已經成為地產圈的中堅力量。我們見證了許多央國企憑借其深厚的背景、較低的資金成本以及體系化的運作打法,在樓市叱咤風云。
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家地產央企發布公告,也刷新了大家對地產央企的認知,原來地產央企也會走到如此境地:
4月底,南國置業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電建地產擬受讓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等相關資產和負債,交易采用現金支付方式。
圖片來源:公告
用人話說就是:南國置業打算“賣身”給電建地產了。
南國置業做出這樣的舉動,顯然在運作上是遇到了壓力。但讓很多人看傻眼的是,接盤者居然是控股股東電建地產,而實際上電建地產這些年在經營上也遇到了些許挑戰。
電建地產此番舉動,頗有一種“掏錢救崽”的意味: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讓南國置業能夠在寒冬中生存下來,并且讓雙方都實現互利共贏。
對于南國置業而言,此舉或許是剝離虧損業務、尋求新生的關鍵一步;而對電建地產而言,這是優化戰略布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契機。
今天,艷姐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此次事件,也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評論,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
01
地產央企的“絕地求生”
很多人對南國置業可能會比較陌生,所以艷姐先簡單嘮嘮南國置業的基本情況。
南國置業早在1998年就已經成立,而且最開始還是民企,是一家以武漢市為大本營、以商業地產為引導的綜合性物業開發企業;除了商業地產外,其還涉足產業地產以及住宅開發等多個領域。
之所以很多人之前都沒太聽說過這家企業,是因為成立20多年來,南國置業主要還是在武漢進行深耕,也布局過其他城市比如重慶、成都等,但項目數量屈指可數。
雖然影響力不算大,然而,南國置業一路走來,卻持續受到“資本”的青睞:
2009年是南國置業的高光時刻,當年它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當時地產行業IPO重啟后首家上市的商業地產公司。
2012年開始,電建地產開始陸續對南國置業股份進行收購,到2014年,持股比例上升至41.14%,成為第一大股東至今。南國置業也由民企正式變為了央企電建地產旗下上市平臺。
電建地產控股南國置業后,雙方也是聯合打造過多個項目,比如在武漢合作開發了洺悅府、瀧悅華府等項目,在南京合作開發了南京泛悅中央廣場等。
然而,當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南國置業也陷入了財務困境:
今年4月底,南國置業發布了2024年年報,和諸多房企一樣,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9.7億元,同比增長180.46%。然而歸母凈利潤為-22.38億元,同比下降32.18%;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7.75億元,同比下降71.32%。
關鍵是2021年以來,南國置業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已超過50億元。
商業運營項目因培育期長、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業績,同時資產減值計提進一步加劇了財務壓力,南國置業的股價更是一度跌破2元,最終戴上了*ST帽子,面臨退市風險。
所以此次南國置業的“絕地求生”邏輯,也是不難理解:
通過剝離表現不佳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可以優化整體資產結構,提升現金流狀況,并為未來的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當然,此次公告也已經說了,交易仍處于初步籌劃階段,交易什么資產、交易價格如何,一切還沒有定論,都要等后續深入論證和細致溝通協商,以確定最佳路徑。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公告發出后,南國置業股票一直保持著持續走高態勢。看來南國置業放出這樣的“震撼彈”消息,對于股價的穩定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南國置業近期股價走勢
只能感嘆,南國置業真會“玩”。
02
電建地產的“掏錢救崽”
此番南國置業的公告,也引起了大家對于在地產圈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電建地產的關注。
電建地產是首批獲得國資委核定的16家主營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務的央企之一,但這些年來和華潤置地、保利發展等央企相比,電建地產的勢能還是有待提升。
根據克而瑞數據統計顯示,電建地產在2024年實現全口徑金額394.9億元,位列第25名的位置。
在4月底,電建地產發布公司債券2024年度報告,從中也可以看到目前電建地產的經營狀況:
去年其營業總收入為123.35億元,同比下跌28.97%;歸母公司凈利潤虧損14.34億元。
另外,去年電建地產資產負債率攀升至75.52%,現金短債比僅0.82,可見還是存在一定的短期償債壓力。
讓人覺得有點神奇的是,電建地產這些年來即使面臨經營上的挑戰,但卻想要“掏錢救崽“,這到底是出于怎樣的邏輯呢?如果去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此次交易對于電建地產來說,也還是會有諸多益處:
一方面來看,南國置業此前也已經打造了部分優質商業項目,也算是比較優良的資產,如果將來這些資產注入電建地產,有助于增強其商業運營能力。
要知道的是,盡管去年電建地產整體營收下滑,但商業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80.42%,毛利率提升69.71%,這也顯示了它在商業地產業務方面的韌性。
另一個方面來看,通過現金交易的方式,電建地產可以向市場釋放支持旗下上市公司的訊號,從而穩定投資者信心。在公告發出后,南國置業的股價表現也說明了部分投資者對于此次交易計劃,還是抱著非常積極樂觀的心態。
更值得玩味的是,此前市場上也有聲音猜測:
此次交易或為電建集團新能源資產分拆上市鋪路,電建集團可能會將其新能源資產注入南國置業,從而使南國置業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業務轉型為新能源業務的運營。
當然了,電建地產是中國電建集團唯一的房地產開發平臺,其發展路徑也與普通房企相比也有所不同,具有兩大抗風險基因,也還是有底氣來接手南國置業相關資產的:
一個抗風險屬性,就是電建地產擁有天然融資成本優勢:
要知道的是,電建地產有母公司電建集團的信用背書,融資成本更低:
比如在2024年3月,電建地產就與南國置業聯合發行5.51億元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利率僅為3.3%。
第二個抗風險基因,則是電建地產經過多年發展,所形成的投建營一體化的獨特模式:
電建地產發揮了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在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優勢,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協同效應,將房地產開發與基建項目結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其他房企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模式。
比如此前在重慶打造的網紅盤重慶之丘項目,就是依托電建集團在基建領域的經驗,打造出了“生態 + 產業 + 商業 + TOD + 藝術 + 品質居住” 六位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實現了從土地開發到運營的全鏈條把控。
這樣的模式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拿地成本,并且通過各種業態的導入,讓項目產生了一定的附加值和溢價。
所以艷姐覺得,假如電建地產在接手南國置業相關資產后,大概率還是能夠平穩運作,也能夠繼續在行業寒冬中保持一定的發展動能。
03
高管團隊的轉型勢能
一家企業能夠走多遠,發揮怎樣的勢能,也是和核心管理團隊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電建地產已經形成了董事長王海波和總經理李端為核心的管理團隊。
王海波在2021年成為電建地產董事長,王海波可以說是電建體系的“老人”,曾在河南電力安裝公司、河南第二火力建設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等任職。
在王海波的帶領下,電建地產早2022年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并且還進一步深化電建地產與有關地方的合作,比如此前參與了雄安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項目打造。
然而在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電建地產也和其他諸多房企一樣,面臨一定的利潤挑戰。王海波也非常注重企業的管理能效和風險防控,他在今年的工作會議上也提到:
“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這樣的穩健而務實的管理風格,相信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助力電建地產穿越周期。
電建地產總經理李端則是于2022年,在王海波上任約半年后上位的。
李瑞曾在水電二局、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房地產公司等公司就職,加入電建地產后,歷任電建地產副總經理、戰略與運營管理部總經理、總法律顧問,電建地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電建河北雄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等職務。
在今年的工作會議上,李端也提出對于電建地產的工作戰略規劃:
2025年要緊扣 “品牌建設年” 主題,重點從 “轉”“干”“優” 三個方面發力:
在 “轉” 字上加快步伐,全面開拓輕資產第二曲線; 在 “干” 字上凝聚力量,各級管理團隊明確目標,以高效執行力確保各項經營任務順利完成; 在 “優” 字上持續用力,進一步提升產品力、成本力、交付力和服務力,全方位支撐品牌力建設工作。
雖然電建地產是央企,但電建地產這些年來,還是在謀求轉型和突破,比如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還是以比較開放的姿態歡迎外部人才的加入:
此前電建地產就曾引入原陽光城陜西區域總裁、原華發珠海區域城市總孟偉擔任華南區域常務副總經理;再比如曾在萬科、龍湖、泰禾工作過的張世錚,如今也成為了電建地產副總經理。
諸多“新鮮血液”的流入,也讓電建地產打破傳統企業發展的固有思維,讓組織更具有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
結語
此次南國置業與電建地產即將發生的交易,也折射出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地產行業正在從 “規模擴張” 轉向 “質量提升”:
如果企業的發展質量不夠格,就真的可能被行業所淘汰;又或者面臨被收購或者擺在貨架上的風險。
地產行業的格局正在持續重塑,唯有適應變革者,才能在寒冬過后迎來曙光。
主編:張艷
責編:mar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