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紀念館坐落于寶塔區西北方向的延河東岸,距離城區約1公里。1973年,周恩來總理前來參觀時,曾深刻指出:“一個黨史陳列,便是一部黨史教科書?!?989年,江澤民總書記蒞臨延安視察,在參觀過程中,他神情專注,認真觀看了館內的全部展覽內容。
延安革命紀念館,堪稱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最為生動鮮活的教材,它是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中一個熠熠生輝的聚光點。
1996年,經中宣部確定,這里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延安革命紀念館肩負著重要使命,是面向廣大群眾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以及延安精神教育的關鍵場所。自建館40余年來,已累計接待中外觀眾達1800多萬人次。
紀念館的原址坐落于鳳凰山麓,1973年,新館得以重建。其占地面積約7公頃,地處延安城北1公里處的王家坪。該館建筑面積達5500平方米,使用面積為4500平方米,而展出面積則有3240平方米。
延安革命紀念館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整個館區由館前廣場與紀念館共同構成。
紀念館前的廣場,面積達2.7萬平方米,地勢平坦開闊,綠地連綿成片,繁花絢爛如錦。廣場正中央,一尊毛澤東青銅像巍然矗立。這尊銅像高5米,重約3噸,加上基座通高8.15米。毛澤東身著中山裝,雙手叉腰,目光遠眺,盡顯浩然之氣,此像名為“高瞻遠矚”。基座之上,鐫刻著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在延安”六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周圍的花壇中,種植著松、柏、牡丹、月季、龍爪槐等諸多名貴花草樹木?;▔胺绞?000多平方米的茵茵草坪,廣場兩側,由柏樹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醒目而莊重。這里為廣大觀眾營造了良好的游覽與休憩之地。
該銅像由著名雕塑師程允賢精心設計,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澤東進駐延安60周年紀念日時落成揭幕。1996年9月,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廳前動工建設毛澤東塑像廣場,面積2.7萬平方米,廣場中央塑造此尊毛澤東銅像,總投資1000多萬元。
紀念館內設有6個展廳,這些展廳是展品展示的具體依托。展廳大門前,三個大花壇格外醒目,其中花草精心拼成的“實事求是”四字鮮艷奪目。展廳中陳列著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偉人當年在延安的光輝事跡。
館內共展出革命歷史文物1260余件,歷史照片670多幅。這些資料為我們學習中國革命歷史、研究陜甘寧邊區革命歷程以及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素材。
此外,紀念館工作人員會在表演大廳為游客獻上舞蹈。館內還設有聽歌臺,參觀者于隔間內可免費聆聽當年流行于延安的革命傳統歌曲與陜北民歌。
延安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文獻與照片。這些展品依據歷史脈絡,分置于11個單元之中。長達400多米的展覽大廳里,1000多幅歷史照片與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動且形象地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時期,于窯洞居住、以小米為食,奮勇抗擊日寇的光輝事跡。
呈現了黨中央及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與陜甘寧邊區,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輝煌歷史。同時,也展現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卓越功勛,以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毛澤東思想。為研究中國革命史以及陜西地區陜甘寧邊區革命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延安革命紀念館目前對外開放的,有“黨中央在陜北13年革命實踐”基本陳列,同時還設有鳳凰山麓、楊家嶺、棗園、王家坪、南泥灣五處革命舊址的原狀陳列,以及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輔助陳列。這些陳列,均被中宣部命名為“百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作者簡介:程衛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