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艷彬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引進人才
稱職/學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廣東省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分會委員;
廣東省營養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等。
負責及主要參與10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課題。獲中國營養學會成立70周年“杰出青年獎”, 發表SCI論文及中文核心期刊雜志40多篇,著作4部。
出診時間:
暨大總院:周一上午(多學科減重門診),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醫學營養減重專科門診)
文章首發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發布
“全院的病人都是我們的病人”
葉艷彬的辦公室位于廣州華僑醫院門診樓四樓,一扇不起眼的綠色磨砂玻璃門背后。與門外聚集著許多等待叫號的病人的超聲科不同,一門之隔的營養科十分安靜。“我們日常值班在這里,出門診在三樓。”沒有專門的病房,辦公空間相對狹小,甚至辦公室與科室不在同一層樓,這是國內大多數醫院營養科的常態。不同于其他科室有特定的治療對象,雖然沒有專門的病床,但營養科服務于全院病人,需要覆蓋所有需要健康與營養支持的患者,“我們沒有自己的病人,但全院的病人都是我們的病人。”葉艷彬打趣道。
營養科的醫生們每天早晨不會進行集中交班和查房,而是直接投入到門診和病房的工作中。她們需要對前一天或前幾天的病人進行隨訪,跟蹤處理,并為新病人準備治療方案。葉艷彬強調,營養科的工作不僅包括門診,還包括病房隨訪和營養處方的開具,而這些往往影響著患者的藥物吸收或接受其他治療手段的效率。
目前,廣東省設立了專門營養科室的醫院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三甲醫院才有”,時常有在網絡或電視節目中看到葉艷彬的科普介紹、慕名前來掛號的患者,“很多患者她們是在別的醫院其他科室掛號之后,檢查了,才發現自己要控制飲食,再轉到我們營養科來的,最常見的是減重、糖尿病、厭食癥這些患者。”此外,腎病患者、腫瘤患者等與營養密切相關的疾病患者也是營養科的治療對象,“他們(專科門診)就是給患者開藥、開檢查,至于怎么吃,專科門診一般不講。”葉艷彬指出,盡管這些疾病有專門的門診,但通常不會涉及營養指導,而營養科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從業二十載
營養學人的術業專攻
正是由于臨床患者多樣、科室跨度大,營養科醫生往往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以便能夠為不同病癥的病人提供專業的營養支持,“其實很多病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說肥胖,就會合并很多肥胖的并發癥,血糖異常、高血脂、痛風、脂肪肝,這些是最常見的;再比如說糖尿病要怎么吃,怎樣控制,還有腎病也是要控制一些蛋白質,需要怎么樣去調整,這些說起來很雜,但都是我們要去掌握得很清楚的。”
二十多年前,結束高考的葉艷彬正處于專業選擇的十字路口,“那時我們的消息是不通的,也沒有什么招生簡章、專業介紹。”最終選擇營養專業,是源于她“不太想當醫生”的想法,“當時以為這個專業未來可以去當營養師、科學家之類的,后來入學了才知道,我們這個專業是培養專業的營養醫師的,就還是要進醫院。”
剛參加工作時,國內醫療營養科學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營養科與醫院飯堂設在一處,“我們跟著飯堂給全院病人配餐,做膳食,摘菜、烹調、開治療餐。”畢業兩年后,營養科學得到重視,卻又面臨營養醫學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許多營養科室通常從其他科室抽調醫生組建,“實際上半路出家和一開始就學營養的人,思想觀念是有區別的。專科醫生通常都想著這個病要用什么藥,做什么手術,但營養科醫生就認為,用藥的前提是病人的身體能承受得住,沒有身體基礎,用什么藥都沒效果。”
當已經成為臨床營養科主任的葉艷彬,再次回顧自己的求學經歷時,她感慨,營養知識的普及,尤其是臨床營養的普及和臨床營養的發展,需要從醫學生、本科生開始培養教育,“不然很多學生到做了醫生之后,他們的觀念就定型了,也很少再去學習相關的知識了。”
近年來,營養學科進步迅速,除了制定、改善患者的日常膳食,越來越多的特醫食品、營養試劑被應用到臨床治療之中。然而,臨床中的許多病人、家屬,甚至醫生,對特醫食品的認知存在誤區,更傾向于讓病人通過直接進食補充能量。“其實這樣是本末倒置,如果一個病人她的營養都不足以維持最基本的身體機能了,她還怎么去吸收自己吃進去的食物呢?我們的營養補充也不是無窮無盡的,等到病人休養到一定程度后,也會逐步讓她恢復進食。”
從投身科普
“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
葉艷彬曾接診過一位體重近300斤的患者,在其團隊的治療干預下,用八個月的時間將體重減到了90kg。“其實營養的治療重在平時,像這個患者之所以能這么成功,既需要我們營養師團隊的執行監督和技術支持,也需要患者自身和家屬的密切配合。”正因此,葉艷彬十分看重營養科普工作,“其實說白了,營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預防,如果能夠在這個關口把疾病預防好了,那患病人數自然會少,患病年齡也會延遲。”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講述,將營養知識帶給更多的人。
如今,葉艷彬開設了“葉艷彬營養小學堂”視頻號,“吃肉少并不代表攝入的油脂少哦,我們精致的碳水攝入過多,糖分攝入過多,這些都會對血脂產生影響的。”視頻中的葉艷彬,身著白大褂,用平實的語言解釋一個個生活中的營養誤區。
談及未來,葉艷彬表示,醫院營養科將開展更多關于肥胖、減重、糖尿病、脂肪肝等營養代謝疾病的研究,“目前已經開設了醫學營養減重的專病門診,未來還會開脂肪肝營養治療、胃腸道微生態的專病門診,去進一步發展亞專科。”事實上,許多醫院同行也常常到訪葉艷彬的辦公室,希望她能打造一份“量身定制”的減重方案,尋求專業的營養指導,“我們營養科是小科室,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能讓大家都慢慢重視起營養科,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營養保健,把疾病在預防的關口就消滅掉,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
推薦您看: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5 月 25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8316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