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自我認知和社會認同的關鍵階段,13-14歲的初中生,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渴望被同齡人接納,卻尚未完全形成獨立判斷能力。
他們眼中的世界往往簡單直接:穿名牌就是有錢,用團購就是寒酸。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讓他們容易陷入攀比的漩渦,也讓許多家長感到措手不及。
網上有一名媽媽分享了自己最近的遭遇,讓網友們既無奈又憤怒:這名媽媽趁著13歲的女兒休息,帶著她去商場吃西餐,只因付款的時候用了團購優惠,就讓13歲的女兒當場崩潰,而女兒接下來的一席話,徹底惹怒了網友。
“好寒酸,媽媽吃西餐還要團購”,13歲女兒當場崩潰,網友卻怒了
起初,當得知媽媽要帶自己去吃西餐的時候,13歲的女孩還非常高興,可沒想到,在結賬的時候,女兒遇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學,而當時媽媽正在結賬,可她卻沒有直接支付,而是購買了團購的優惠券,這讓13歲的女孩感覺很沒面子,擔心同學會瞧不起自己,當場崩潰落淚。
回到家之后,媽媽急切的關心女兒為何突然落淚,沒想到女兒接下來的一席話直接讓媽媽愣在了原地,女兒直言:"我們吃西餐就別用這種優惠了,沒錢就別吃,這樣太low,別人會瞧不起我們。
女兒的一席話讓這位媽媽心里一沉,她不知如何應對女兒突如其來的虛榮心,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才導致年紀輕輕的女兒有這樣的錯誤認知,于是將此事發到網上,尋求其他家長,是否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該怎么教育孩子,才能在幫助女兒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避免傷害到她的自尊心。
面對這種情況,許多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已經上大學的學生表示,等到大學時每月只有1500元生活費,自然就會懂得珍惜錢了;也有網友被女孩不懂事的行為激怒了,直言:問題不在家長,而在孩子自身的虛榮。
這些觀點雖有道理,但簡單地責備孩子或等待他們"自然成長",并不能有效解決當下的問題,青春期孩子的價值觀塑造需要積極引導,而不是被動等待。
等待他們"自然成長",并不能有效解決當下的問題。青春期孩子的價值觀塑造需要積極引導,而不是被動等待。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要明白節儉和貧窮的區別
首先作為家長,必須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節儉并非貧窮的標志,而是一種理性的生活態度,許多家境殷實的家庭同樣注重節約,因為他們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恰恰是混淆了“節儉”和“貧窮”的概念,才導致陷入了虛榮的誤區之中,團購西餐并不"low",這恰恰體現了消費的智慧——用最合理的價格獲取相同的體驗,這在今后的生活中,恰恰是能力的體現。
作為家長,與其指責孩子的虛榮,不如從根源入手,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金錢觀和價值觀,這需要家長的身體力行和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就以這件事為例,家長在選擇西餐團購的時候,可以解釋為什么選擇西餐團購而不是直接付款。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家庭消費的決策,比如為什么選擇這款商品而非其他,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同時也可以在給零花錢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自己規劃并且記賬的習慣,慢慢培養孩子合理規劃消費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參與和引導,無論是虛榮心還是其他錯誤價值觀,只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合理的教育,青少年孩子們都能在經歷價值觀的搖擺后回歸理性,在這樣的成長歷程中,孩子們會逐漸明白:真正的價值不在于擁有什么,而在于成為什么樣的人。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