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主辦,遂寧市安居區教育局、吉利學院教育學院、成都大學師范學院以及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承辦的“川渝地區中小學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實踐展示活動”在安居中學成功舉行。活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決策部署,通過理論研討與實踐案例展示,推動川渝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來自川渝地區的代表學校通過圖文展板、學生作品等方式,集中呈現愛國主義教育創新成果。在書法創作區,學生揮毫的“山河無恙”“強國有我”等作品,以傳統藝術形式展現新時代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本次活動由吉利學院教育學院院長鄧達教授主持。遂寧市教育局副局長錢春紅、遂寧市安居區副區長李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毛明山先后致辭,強調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川渝德育實踐注入新動能。
中共遂寧市安居區委教育?委書記、教育局黨組書記、局?何琴發表題為《深耕安居紅色沃土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主題報告,具體介紹安居區通過“三化三進三評價”“三賽三展三實踐”“三營三造三傳播”“三地三項三平臺”“三聯三同三共享”進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企業、政府多元協同育人共同體,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走深走實。
吉利學院教育學院院長鄧達教授提出“認知·情感·行動三維一體”教育模型,強調要“實現從理性認同到行動自覺的螺旋式進階”,促進青少年全球視野與本土情懷的有機統一。易連云教授立足傳統文化視角,以“德”字演變歷程為切入點,指出“師德修養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支點”,倡導教師要做“中國故事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小學組的交流分享精彩紛呈: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構建的“六愛三徑”體系,通過數智化課程與家校社聯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達州市通川區第二小學打造“三德養心”課程,分層培養“大德、公德、私德”,開發八類協同課程。成都市雙流區?甲?學以“科技賦能·勞動鑄魂”融合思政教育,構建“三色三課三場”課程體系。成都市郫都區郫筒二?推出“三力課程”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多樣活動深化學生愛國情感,培養具有國家認同感的新時代少年。
重慶兩江新區嘉成?學校推出“當家教育”,通過“1334”育人模式及家校社聯動,培養學生責任感,開展“為國當家”系列活動。重慶市潼南區???學研發“1+X”思政課程,開展紅色研學與志愿服務,實施“54321”跨學科評價,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小學通過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創新“三環三化”課程模式,聯動社會資源培育學生愛國情懷。
中學組分享同樣亮點紛呈,各校積極踐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系列創新且多元的實踐形式,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成都市溫江區燎原職業中學構建“認知-情感-行為”三維協同機制,校企共建數控課程,縮短崗位適配周期。成都市郫都區第四中學實施“5C”協同課程,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培育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現代君子”。
重慶科學城含?中學構建“6R德育模式”,以“一核三層八維”框架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四川省?英縣育才中學構建“三層三階三式”德育體系,通過五階段實踐、積分激勵等策略,實現學生道德認知到行為的轉化。成都?新區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的“大健康教育”,通過“五維一體”理念、家校社合作及課程創新,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
此次活動的舉辦,不僅為川渝中小學德育工作者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更通過理論研討與實踐案例的碰撞,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注入新思路、新動能。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引領下,川渝教育正以創新之筆,書寫愛國主義教育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