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體量迸發大能量 /
作者 | 賈斐
排版 | Lumi
◆ ◆ ◆
當城市商業綜合體陷入“體量競賽”的紅海,位于上海普陀區核心地段的189弄購物中心卻以4.5萬方總建筑面積、2萬方商業面積的“迷你體量”,在競爭激烈的長壽路商圈殺出重圍。
2025年八周年慶典之際,項目以“聚勢 共生”為主題,通過戶外市集、脫口秀快閃、親子運動挑戰賽等創新場景,再次驗證其“垂直城市·精致煙火”定位的精準性。贏商網數據顯示,項目4月日均去重客流達3.6萬人,同比激增50%,在周邊強勁對手環伺下,189弄購物中心走出了一條小而美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這家運營八年的社區商業,究竟如何將“小體量”轉化為“大能量”?
精準定位
讀懂客群需求,重構“家門口”消費生態
在商業地產同質化競爭的背景下,“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商業正經歷從“功能配套”到“生活方式提案者”的轉型。作為上海內環內的微型社區商業體,189弄購物中心不僅破解了小體量運營的先天局限,更以“精準客群洞察+場景化內容運營”雙輪驅動,重構了社區商業的價值邏輯。其八年深耕形成的“全時段、全客層、全場景”模式,為行業提供了社區商業精細化運營的范本。
//區位賦能,錨定200萬客群消費密碼
189弄購物中心坐落于普陀長壽路商圈核心,毗鄰雙地鐵(7/13號線)的便捷交通網絡,使其15分鐘可觸達靜安寺、南京西路等高凈值客群聚集地,同時背靠蘇州河水岸經濟帶,與商圈內其他商業體形成互補共生格局。毗鄰長壽公園的生態資源,更賦予其差異化基因,成為城市中稀缺的“綠洲型”消費場域。
數據顯示,項目周邊三公里左右可覆蓋消費客群近200萬,其中年輕家庭與成熟家庭合計占比超75%,這部分客群以兒童教育、品質生活、家庭社交為消費主軸,消費力強勁;占比近25%的年輕客群,更追求“日咖夜酒”的微醺經濟、輕運動社交及文化體驗。這一畫像精準匹配了長壽路商圈“居住密度高、家庭結構穩定、消費升級需求旺盛”的區域特質,這種“高密度、高黏性”的客群結構,為項目的差異化定位提供了堅實基礎。
//垂直城市模型,打造精致煙火氣
面對有限的空間,189弄購物中心創造性地構建了“垂直城市”模型,通過樓層功能的精細化劃分,實現“全時段、全客層、全場景”覆蓋:
LG2-LG1層打造“弄堂食集”:以盒馬鮮生為核心,聚合了大米先生、BAKER&SPICE等輕食矩陣,以及依茉朵烘焙品牌,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滿足日常剛需;
1F“日咖夜酒”:引入上海首店“蘇小牛牛肉串”、上海制面世家“知福里”等品牌,搭配Livehouse場景,形成日間輕餐+夜間社交的互補,延長消費時長;
2-3F“家庭共享”:圍繞家庭消費布局兒童教育、女性服務、運動休閑三大核心業態,引入藝顆橙子、好青絲養發、Yogaga瑜伽館等細分領域標桿品牌,形成“教育-健康-社交”全維度家庭服務矩陣;
4-5F“運動療愈場”:打造“健身日記”、“盡峰攀巖”等品牌矩陣,以運動方式營造“身心共振·能量再生”的沉浸式療愈場景;
6-7F“創客樞紐”:引入共享辦公空間,吸引年輕創客形成生態閉環。
這種“垂直動線即生活動線”的設計,使消費者在有限空間內完成從日常餐飲到辦公需求、家庭共享到精神療愈的全鏈條消費。數據顯示,項目家庭客群復購率超65%,盒馬鮮生單店年銷售額破億,驗證了“小空間大生態”的可行性。
情緒運營
用“陪伴感”構建商業護城河
伴隨著消費需求日益細分、流量紅利逐漸消退,商業體的競爭已從單純的商品交易升級為情感價值的博弈。當Z世代追求“體驗溢價”,家庭客群渴望“生活提案”,銀發群體需要“情感撫慰”,如何通過情緒運營構建深度聯結,成為商業體突破同質化困境的關鍵。189弄購物中心的實踐揭示了一個核心邏輯:真正的商業護城河不在于物理空間的擴張,而在于能否以“陪伴感”為錨點,將短暫交易轉化為長期共生關系。
//八周年慶典:在地化營銷激活社區認同
借勢歷史地標"大自鳴鐘"的文化勢能,項目團隊將鋼筋混凝土的商業空間轉化為文化容器,印證了在地文化對社區認同的催化作用。189弄購物中心沒有簡單復刻網紅市集模板,而是深度挖掘區域歷史記憶——將老式鐘樓造型解構為藝術裝置,讓攀巖墻與建筑輪廓共生,市集活動營造出歷史與現代煙火交織的沉浸式場域,既保留城市肌理,又注入現代活力。這種“文化賦能”策略,本質是構建集體記憶的共享場景:非遺手作人現場教學、邦德咖啡推出限定款“鐘樓拿鐵”,租戶品牌與在地符號形成強關聯,使商業空間成為社區文化的“翻譯者”而非“闖入者”。
場景創新則進一步將文化符號轉化為可體驗的日常。日間經濟布局流動式美甲、快剪服務,精準切入社區“最后一公里”剛需;夜間經濟以蘇小牛燒烤搭配脫口秀開放麥,用煙火氣與幽默感消解打工人的疲憊,打造“下班解壓站”;親子經濟通過攀巖挑戰賽、寵物領養日,將家庭客群的碎片化需求轉化為沉浸式參與。這種“全時段情緒覆蓋”的策略,讓商業體從功能提供者升級為生活陪伴者,實現客流與情感的雙重留存。
//從交易到交心,服務顆粒度升級
當會員體系淪為折扣工具,項目設計“鄰里積分卡”的創新之處在于將積分兌換從物質激勵升維為情感投資。寵物洗護、兒童課程等社區服務,本質是構建“生活互助網絡”——年輕白領用消費積分兌換生活服務,全職媽媽以課程積分換取親子活動名額,商業體成為資源流轉的中樞。這種“積分即社交貨幣”的設計,讓消費行為轉化為鄰里關系的信用資產,高凈值會員消費占比的提升便水到渠成。
社群運營的精細化同樣值得關注。5個活躍的業主微信群并非簡單的信息推送渠道,而是通過親子活動、健康講座等垂直內容,形成“興趣部落+生活顧問”的雙重角色。當商業體能精準預判家庭客群的細微需求,或為銀發群體定制講座,客戶滲透率與忠誠度的提升便不再是數字游戲,而是情感依賴的自然結果。
從交易到交心的轉型,本質是商業邏輯的重構。當租戶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共享客戶資產,商業體便從“二房東”進化為“生態構建者”。這種轉變需要勇氣——短期收益可能讓位于長期投入,即時效果可能慢于促銷活動;但數據不會說謊:高凈值會員消費占比的提升、社群活躍度的指數級增長,都在印證一個樸素真理:在情緒稀缺的時代,能提供持續陪伴感的商業體,終將收獲不可替代的信任溢價。
社區商業的“長期主義”方法論
社區商業的生存法則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在以189弄購物中心為代表的長壽路商圈的實踐中,我們看到了社區商業從單一功能載體向復合生態體的進化路徑——通過“年輕力反哺”激活內生動力,以“競合關系下的生態共建”重塑區域價值,最終構建起兼具商業韌性與社會溫度的“微型城市單元”。
//年輕力反哺:打破空間邊界,重構服務生態
項目6-7層的共享辦公空間目前吸引了多家初創企業,這里正成為社區商業“年輕化改造”的試驗場,一種全新的“產商融合”的模式悄然成型,通過“商業+辦公+社區服務”的垂直設計,白領階層可以在一棟樓宇內完成工作、休閑、社交需求的無縫切換。商業與共享空間的融合,進一步放大空間價值,實現空間功能重構到價值共創的鏈式升級,最終將商業體演變成兼具效率與溫度的城市第三空間生態體。
這種“無界融合”的深層價值,在于構建了自我循環的年輕力生態。初創企業為商場導入精準客群,帶動周邊餐飲午市銷售額增長;商場則以靈活的租金政策、共享會議室等配套反哺辦公人群,形成“空間換流量,服務換粘性”的雙向賦能。更值得關注的是,年輕消費力的聚集正在重塑社區商業的服務顆粒度——從單一的購物場景,進化為涵蓋創業支持、社交互動、生活服務的“第三空間”。
//競合關系下的生態共建:從單打獨斗到集群共生
在長壽路街道的官方規劃藍圖中,189弄購物中心等商業體不再是孤立的“點”,而是通過路面景觀一體化提升、資源共享,編織成一張“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網絡。這種“串珠成鏈”的生態共建,本質是區域價值的再發現,各商業體在差異化競爭中凝聚人氣,最終匯聚成富有活力的長壽路商業集群。
無論是通過共享停車資源打破物理邊界的隔閡,還是聯合營銷活動放大區域整體聲量,都意味著社區商業正從“零和博弈”轉向“正和博弈”。而政府“一江一河”發展目標的落地,則為這種競合關系提供了戰略支點。當商圈聯動、園區互動、創新驅動形成合力,社區商業便不再是城市更新的“配角”,而是承擔起“高品質生活”標桿、“高質量發展”行動派的使命,在生態共建的框架下,1+1>2的協同效應將逐漸凸顯。
◆ ◆ ◆
在商業地產追求規模化的時代,189弄購物中心用八年時間證明:小體量不等于低能量密度,通過讀懂客群、深耕服務、創新場景,社區商業同樣能構建不可替代的競爭力。當“15分鐘生活圈”成為城市規劃關鍵詞,項目的實踐或為行業提供了一份“小而美”的生存范式——商業的本質,終歸是人與生活的連接。
2025年5月28-29日
廣州朗豪酒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