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枸杞拿鐵變成便利店“顯眼包”,當熬夜達人們開始用黃芪水“干杯”,一場屬于年輕人的“朋克養生”風潮正悄然改變著飲品市場。
作者 |高宇哲
劉楊
如今,在711的貨架上,“薏米水”已和冰美式并列陳列;在盒馬、山姆的冷藏柜里,四神水和氣泡水一起“排隊納涼”。這屆年輕人正用最硬核的方式,把千年的中草藥養生理念變成新消費的潮流符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18年中式養生水的市場規模僅有0.1億元,到2023年已增長至4.5億元,預計2028年有望突破百億大關。
與此同時,褪黑素氣泡水和人參電解質水逐漸取代咖啡因,成為打工人工位上的新寵。這場以“食補自救”為名的情緒消費,將如何重塑飲品市場的競爭格局?
1、靠“養生水”續命的年輕人
711便利店飲品區貨架的黃金位置被“祛濕養生團”占領:元氣好自在的薏米水突出“慢煮”理念,有氣草本的金銀花強調植物飲料。在揚揚看來,雖然養生水的味道略有不同,但最終選擇哪款還是取決于價格。作為養生水的忠實擁躉,她在2023年第一次購買“紅豆薏米水”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常年熬夜加班的她,認為養生水可以“祛濕補氣”。
均價5-6元一瓶的中式養生水,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健康搭子。相比2元一瓶的礦泉水,貴出幾塊錢的養生水融合了枸杞、薏米、玉米須、陳皮等中草藥材的健康功效,為打工人提供了性價比極高的“低成本養生”選擇。在口感上,它比無色無味的飲用水更適口,也被當作健康“水替”。
“白天冰美式,晚上薏米水”的健康焦慮下,“養生水”某種意義上也成為年輕人的“情緒消費”。在社交平臺,“中式養生”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小紅書上這一標簽有高達2.2億瀏覽,“中式養生水”“中式養生茶飲”成為熱門關鍵詞。就連“褪黑素軟飲”“維生素氣泡水”等小眾功能飲料,也被打工人列入購物清單。
過去兩年,0糖0脂的無糖茶一度成為茶飲行業黑馬。以東方樹葉為代表,曾被嫌棄“口感平淡”的無糖茶強勢崛起,成為兼具口感與健康的最佳選項。去年,在FBIF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展區上,無糖茶也是最火熱的話題,各家大中小廠商,紛紛競逐這一賽道。
但在今年,這種情況似乎有所變化。在FBIF2025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中,比無糖茶更細分的功能飲品的展商明顯增多,不少展商以膠原蛋白飲、西梅飲等作為主打產品。馬上贏品牌CT的數據顯示,今年無糖即飲茶的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從2024Q1到2025Q1,功能飲料類目中的能量飲料、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等產品,增速節節攀升。
這意味著,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需求逐年增高。杭州天云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告訴《豹變》,即飲茶行業來到迭代升級的關鍵節點。在1.0時代,市場側重于調香創味,有糖茶滿足了“從無到有”的需求;進入2.0時代,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0糖0卡推動代糖,無糖茶成為市場新寵;如今到了3.0時代,消費者需要的不止是“水替”,而是更好的附加功能。
這種趨勢下,中式養生水成為功能飲料的代表品類。社交平臺上,年輕人一邊測評哪家的紅豆薏米水最好喝,一邊討論養生水是否是智商稅。不論結果如何,身體卻更加誠實——去年10月,盒馬推出的蘋果黃芪水和陳皮四神水,在部分消費者對口味的“討伐”下,依然沖上了盒馬貨架中植物飲料的TOP3。
與此同時,山姆也引入了好望角、元氣森林等多個品牌的中式飲品,并推出了蘋果黃芪水。在配方上,與盒馬的產品配料更為豐富。顯然,0糖0脂已經成為“標配”,年輕人對飲品的要求正在從“好喝”走向“喝好”。
2、比包裝、拼成分,品牌卷進“功能”賽道
國人對“養生”并不陌生,但以“養生水”為代表的小眾功能飲料,自2023年才嶄露頭角。
穩穩抓住“養生水”第一波福利的是元氣森林。正如最早喊出“0糖0卡”帶火無糖飲料一樣,2023年2月,元氣森林押注“養生”趨勢,推出“好自在養生水”系列,紅棗枸杞水、紅豆薏米水兩款產品在天貓旗艦店上架5天便售罄。
在元氣森林的帶領下,2024年養生水品類迎來爆發,一批新老品牌卷入該賽道。
當參與者越來越多,玩家開始呈現分化。以元氣森林、可漾、好望水為代表的品牌戰隊中,元氣森林表現突出,該系列2024年銷售額突破10億,成為品牌的新爆款;而瓶裝紅豆薏米水開創者可漾,在經歷了初創階段的冷清之后,也迎來品類爆發,定下三年5億的銷售目標。此外,果子熟了、好望水、六養、天士力降茶等新品牌來勢洶洶,好望水的“照顧系列”上線僅半年銷售破億。
養生水的熱度很快彌漫到以山姆、盒馬為代表的平臺渠道,去年10月底,山姆、盒馬先后推出“養生”飲品,都銷量可觀。就連新茶飲賽道也不愿錯過流量,茶百道、奈雪的茶、甜啦啦等品牌也推出養生食材的茶飲產品。
為了搶奪年輕人的注意力,品牌們使勁渾身解數,在包裝、配方、口味上玩出花樣。擺放在貨架上的功能飲料,上演著一場沒有硝煙的“視覺戰爭”——元氣森林的極簡圓瓶包裝,透明瓶身看得出不同口味產品的顏色,瓶身上一個放大的“煮”字突出健康概念。果子熟了則是全透明方瓶,原茶顏色一目了然。
白熱化的競爭下,品牌們還卷起了“配方”。較早進入養生水行業的可漾,其紅豆薏米水中的多酚含量大于120毫克,還含有豐富的鉀和鐵;六養的百合綠豆飲,以綠豆、百合、蓮子、冰糖為主要原料,強調“看得懂的配方表,喝的更放心”;還有泰新鮮、露露等品牌添加人參、桑葚等特色食材。
渠道平臺也致力于挖掘新賣點。山姆從“藥食同源”切入,與盼盼合作蘋果黃芪飲、雪梨枇杷露等產品,其中蘋果黃芪飲精選黃芪、酸棗仁等5種食材;盒馬將“水果”和“中藥”結合,開發出紅豆薏米水、小吊梨湯、蘋果黃芪水等多款自營產品。
在激烈的競爭中,品牌們應該在哪幾個方面挖掘亮點?張文告訴《豹變》,首先是看成分與配方,大家都主打天然成分,如果這時候某一品牌是特殊成分,會引起消費者的獵奇,比如當下很火的羽衣甘藍等。其次是生活方式,例如0糖0脂無添加,本質上是有機綠色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為當下年輕人提供一種情緒價值。最后是口味上的研發,這在國際快消品牌中都是重要的指標。
顯然,一場以“營銷+口感+功效”的食養實驗正在展開,而品牌們的目標是圍獵有養生意識的年輕人。
3、同質化、功能爭議,品牌面臨困局
過去,人們提到功能飲料大多會想到紅牛等傳統品牌。如今,年輕人早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提神醒腦功能,而是轉而追求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等細分需求。當功能飲料需求增加,更多品類的功能飲料正在推出——WonderLab的小藍瓶益生菌粉在抖音電商銷售領先,褪黑素軟飲則因年輕人睡眠問題加劇,受到部分消費者歡迎。
顯然,健康已成為品牌的潛在共識,且細分趨勢愈加明顯。然而,這場看似蓬勃的“養生水大戰”背后,卻隱藏著同質化內卷、功能爭議和價格混戰的困局。
深耕多年的能量飲料市場中,紅牛、東鵬特飲等頭部品牌占領著消費者心智。當功能飲料愈加細分,頭部品牌也想分一杯羹,東鵬飲料推出無糖茶飲“鵬友上茶”等嘗試消費者多元需求。
但縱觀新興的中式養生水等細分功能飲品,正處于發展初期,目前尚無頭部品牌。雖然元氣自在水銷量可觀,但整體市場仍被可漾、好望水等品牌分割。在711等便利店,僅薏米水一個品類就有多個品牌同臺競爭,消費者的選擇眼花繚亂。
同時,產品的同質化和價格戰逐漸顯現,也成為品牌們面臨的難點之一。以多個品牌都推出的薏米水為例,產品配方重合度高,均以紅豆、薏米為主,營銷賣點集中在“祛濕”“排毒”等傳統概念,配料表也比較相似,大多是水、紅豆、薏米等材料。
相似的配料和營銷方向,不僅讓消費者難以區分品牌,也陷入功能爭議,不乏消費者質疑產品為“智商稅”。
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是否真的有效”。有業內人士告訴《豹變》,中式養生水的功能也有正向的市場反饋,但是在生產制造端,如何定義功效,其實是缺乏一個精確的指標和意義。目前,有消費者已經對紅豆薏米水品類建立起信任,但也有人認為“口感寡淡”“沒有效果”。
在價格上,以功能飲料中新玩家眾多的中式養生水為例,價格從4到10元不等。在盒馬的線上平臺,自營的900ml紅豆薏米水7.5元,占據果蔬汁飆升榜TOP1;另外元氣好自在的紅豆薏米水價格在4.5元左右,可漾推出900ml的紅豆薏米水,價格略高,單瓶價格超過8元。另外,在711等便利店,養生水等產品會推出第二瓶1元或2元等活動。
據了解,考慮到不同品牌的規格,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時會進行比價,也有人被創新口味勸退。李巖對某一品牌的五指毛桃水印象深刻,喝第一口時,他甚至認為飲料已經變質了。李巖告訴《豹變》,在購買這類詞飲料時,會對比價格。
這也道出了品牌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消費者忠誠度低。對此,張文提到,一個產品很難打遍所有場景,能在某一特定場景中,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就已經能夠吃掉大部分紅利。
功能茶飲賽道的品牌會經歷哪幾個階段?在張文看來,第一階段主要拼流量,即前6-12個月,拼獲取流量的效率和成本,還有自身的資源實力;第二階段拼供應鏈,考驗品牌供應鏈的綜合能力,包括成本、效率、儲備研發等;第三階段則是品牌影響力,在同類競爭時,品牌心智對消費者的影響至關重要。
對于年輕人來說,功能性飲料除了口感、功效以外,也成為人們健康焦慮的“解藥”。與此同時,他們通過比價、看成分表等真實測評做出更理性的決策。顯然,長期打動消費者并不容易,品牌們想抓住功能飲品的風口,還需要盡快找到差異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