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半年的時間,排便總是特別費力,一周只解一次大便,這是怎么回事呢?55歲的宋女士來到醫院就診。
醫生說,這種情況,顯然是屬于便秘。
出現便秘,很多人都認為是自己的腸道功能不好所致,他們寧愿去吃通便的藥物,也不愿意到醫院檢查。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宋女士便秘的呢?通過檢查,醫生發現,導致宋女士便秘的元兇,其實是大腸癌。
醫生提醒,大家平時不僅要觀察大便的性狀,還要注意觀察大便的次數,排便次數太少或太多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可是你知道嗎?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他的排便次數究竟是一天幾次呢?
由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子刊上的研究指出,個人每天排便的次數對長期健康影響十分顯著,每天排便1-2次更為健康。研究人員收集了1400多名健康成年人的疾病情況、生活方式以及生物學的數據信息。按照個人報告的排便次數將所有人分成便秘(每周排便1—2次)、低正常(每周排便3-6次)、高正常(每天排便1-3次)和腹瀉四組。
結果發現,女性、年輕人及BMI值低的人排便頻率較低,而且排便頻率與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有關,排便頻率正常的人群纖維發酵細菌豐富,而腹瀉或便秘的人群蛋白質發酵細菌更多見。
研究人員還發現排便頻率與幾種血液代謝物和血漿化學成分也有關,這也反映腸道健康可能與慢性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性,經常腹瀉的人,含有較多與肝損傷相關的代謝物,長期便秘的人血液中含有較多的與腎功能下降相關的代謝物。由此可見,每天排便1-2次的人,腸道更健康,壽命也會更長。
第一,出現大便次數太少或太多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出現大便次數太少,大家一定要重視,大便次數太少,往往是便秘的重要信號,便秘一般是每周的排便次數小于3次,且伴有明顯的排便困難和排便費力;如果大便次數太多,且大便像稀水一樣不成形,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是腹瀉,腹瀉是每日排便超過3次、排糞量超過200克/天,糞便質地稀薄,含水量>85%。
第二,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讓大便更好
很多人之所以出現排便的異常,是因為他們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早上的時候,無疑是最佳的排便時間,因為早上的時候胃腸道蠕動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這個時候下意識養成排便習慣,是非常有利于排便的。
建議平時大便習慣不好的人,都在早上的時候去蹲蹲廁所,以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第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大便更好
我們每天進食的東西,與我們的大便密切相關,如果平時吃的東西太過油膩,那么很容易引起便秘的出現。
如果平時吃的東西太過辛辣刺激,很容易引起腹瀉的發生。
良好的飲食習慣,要膳食均衡,一定要注意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和粗糧,大家一定要重視。
第三,堅持運動,才能讓大便更好
生命在于運動,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有利于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更有利于腸道的健康。
很多人很長時間都沒有排便,這個時候不妨去運動一下。
第四,腸鏡檢查很重要
一個人,無論是出現腹瀉,還是便秘,都一定要積極到醫院就診,最好去檢查一下腸鏡,以便明確腸道是否有器質性病變。
腸鏡,是發現腸癌的最佳方式,如果到了45歲,你依然沒有做過腸鏡檢查,那么這顯然是不合格的,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