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大潮前首先要學會放下身段,尊重市場。
文/每日資本論
“你們的車呢?”
“額,4S店廣本銷售部分全撤了,只保留了維修部分,以后這個店就賣其他品牌的電動越野了?!?/p>
不久前,武耀東(化名)去北京的一家廣本4S店做車輛保養時,驚奇地發現這家店完全變樣,忐忑之間詢問店員。店員說,他也沒想到,去年底的時候還沒這么嚴重,但過完年,情況急轉直下
沒錯,這就是本田在華的窘境。本田公布的2024財年的財報顯示,本田實現營收21.6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2%;但凈利潤卻同比下跌24.5%,僅835.8億日元,營業利潤為1.21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2.2%。這家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還悲觀地預計,2025財年,其營業利潤將為5000億日元,同比暴跌59%。
中國市場銷量驟減是本田持續低迷的核心所在。2據本田中國發布的銷量報告,2024年全年本田中國終端汽車銷量約為85.23萬輛,較同期的約123.42萬輛下滑30.94%。2025年4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43,689輛,同比下降40.8%。
無奈之下,本田選擇了“轉向”。最新的消息是,本田汽車今日發布聲明稱,因近期電動汽車市場放緩,決定將2030年電氣化投資從10萬億日元減至7萬億日元,降幅30%。按照規劃,調整后戰略重心將更側重于混合動力車型的研發與生產,力爭到2030年使汽車總銷量較目前增加360萬輛以上,其中混動車銷量目標增加220萬輛。
本田方面表示,將對其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及e:HEV混合動力平臺進行全面升級。將力爭下一代e:HEV車型的燃油經濟性提升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初,本田汽車表示,由于迅速轉向電動汽車市場,燃油車銷量比重將大幅降低,將解雇中國合資企業的部分員工。
換言之,也就一年時間,本田又轉向了。那么,本田這回開“倒車”到底能不能拯救業績的頹勢呢?
或許本田到現在都沒有弄明白,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或者說,本田到現在也沒有放下自己的身段,尊重一下市場,尊重一下中國市場。
難道不是嗎?且不論本田這回從電動化轉回到混動這個方向對不對,就問本田之前沒有混動嗎?賣得好嗎?為什么賣得不好呢?難道只是還不夠省油嗎?
錯了,本田作為日系車的代表之一,壓根就沒有傾聽中國消費者的心聲,即便90度的鞠躬再標準,也掩飾不了日系廠商到現在還用有色眼鏡區別對待中國市場的本質。
曾幾何時,本田的任何一款車,比如,飛度、思域、雅閣以及CRV,都在中國市場引起過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并且都有過霸屏過銷量榜第一名的驚人之舉。但不得不說,本田這么長時間以來在中國市場能夠持續扛鼎的也就是雅閣和CRV。問題在于,當年中國市場的類似價位的車型可供選擇的余地并不多,這或許更加助長了本田的盲目自信。
有意思的是,原來的本田車主其實對本田還是比較信任,也深知本田車噪音大、動力弱等缺點。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本田車主會隨著年齡增長,對車的消費也會隨之升級,但本田由于沒有產品縱深,等于拱手放棄了30萬元以上的這一塊市場。
CRV也是一樣的道理。曾經的現象級車型,在中國市場還需要加價去買。但如今呢?死扛很多以后,估計也知道不能再如此下去之后,推出了冠道。這款車一度讓市場對其充滿期待,價格適中,空間大,還說是本田系列中靜謐性最好的車型。但上市之后,這款車的1.5T發動機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現象以及,油箱較小的問題讓部分消費者卻步。
不能不提的是,中國SUV市場火得發燙,而本田在海外市場有一款“飛行員”的7座SUV,價格也就在20萬元左右,卻遲遲不能引進中國。網上有評論認為,這是本田擔心對冠道以及CRV產生沖擊,所以才遲遲不引進。
但本田真的是怕這個“飛行員”影響冠道嗎?
試想,本田若能在CRV大火之后,用飛行員去作為迭代產品,挺進中大型SUV市場,沒準是本田在華SUV市場的第二春??纯淳W上很多網友在各種論壇里詢問本田什么時候引進飛行員到中國,就知道這款車絕對有大賣甚至干掉豐田漢蘭達的潛質。
遺憾的是,這種聲音或許并未傳到本田的決策層面,又或是本田的決策層就那么固執地認為,靠原來的產品就能在中國市場通吃。到底什么原因,也不去多猜測,結果是,至今這款車仍未能進入中國市場。
退一步講,本田就不能聽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冠道的油箱就不能增大一些?畢竟,作為中大型SUV冠道的油箱確實“不在加油就在加油的路上”。
再來說說本田的混動。事實上,本田在混動領域早有涉足。比如,本田皓影。2019年,11月30日,廣汽本田皓影正式上市。新車定位于緊湊型SUV,搭載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2.0L混動系統,提供兩驅和四驅版本。根據配置共推出11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6.98-25.28萬元。
請注意,在大多數介紹本田混動車型時,消費者一般都會注意到本田方面非常注意在燃油經濟性方面的宣傳。就如同,本次本田戰略重心轉向混動,也著重強調了“力爭下一代e:HEV車型的燃油經濟性提升10%以上”。
的確,能夠更省油就等于省銀子,這當然是好事,也體現了本田在發動機方面的精湛技術。但請問,本田的管理層你們真的理解消費者買混動的動機嗎?若不懂,麻煩你們學學理想。
“每日資本論”認為,現階段,混動車能夠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與消費場景息息相關。眾所周知,中國家庭消費升級與露營熱潮的興起,尤其是電動汽車里程焦慮,讓喜歡長途旅行的消費者對混動車青睞有加。
但大部分買混動車型的消費者平時都需要市區的短途通行,而且但凡從油換電的車主都知道,相比于前者用電費用會極大節約車主的開銷。于是,絕大多數開混動的車主只要不是長途,通常都會使用純電。
那么,本田皓影純電表現如何呢?
通過搜索很容易看到:皓影插電混動版(e)配備17.7kWh電池組,官方NEDC純電續航為91km,實際測試中純電續航達成率較高(媒體實測達87.7-83.9km,達成率96%左右)。而根據網友的意見綜合,理想汽車純電情況下行駛里程大約是在180公里上下。
敲黑板!純電續航不到百公里,也就意味著“不在充電就在充電的路上”。反過來講,理想就很聰明,非常準確地抓住了市場的這個痛點,這讓也是理想車能夠大賣的核心原因之一。
本田的管理層真的不知道這些嗎?
縱觀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一波三折,本田管理層真應該冷靜地想一想,時代變了,電動汽車的大潮已經洶涌而至,當年日系車的神話已不存在。還不尊重時代,還不尊重市場,還不尊重消費者,那么,一定會被時代的大潮狠狠地拍在沙灘上。
是時候端正態度了。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若您覺得有價值,麻煩您點贊、轉發。祝身體健康,掘金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