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香里故園情(散文)
文/南豐后人
早上路過縣城菜市場門口,一位農村大媽叫住了我,說:“你要買艾草嗎,5元錢一把。”剎那間,那熟悉的艾草模樣,帶著質樸的鄉土氣息,一下子把我拽回了曾經在農村的悠悠歲月里。
談及艾草,如今在市面上,以它為原料的產品眾多,艾灸條、艾灸凳、艾草泡腳包等等,已然走進了大眾的養生保健生活。在我的記憶里,低調的艾草隨著春天的來臨,在廣闊的田野山間,它們一叢叢、一簇簇,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正因為其隨處可見,反而常常被人們忽視,就如同那些默默奉獻、樸實無華的鄉村勞動者,在歲月的長河里,無聲無息地扎根生活。
我老家房屋低矮又狹窄,夏日悶熱異常。記得從上小學開始,每至夏天,傍晚時分,母親總會喚我把凳子、小桌子搬到門口的坪地上,準備吃晚飯,調皮的蚊子不知道哪里得到訊息,也來騷擾了。此時,父親早已從山上砍回了艾草,曬干后扎成一把一把的。
當夜幕降臨,蚊蟲開始肆虐,父親便點燃一把艾草。瞬間,裊裊青煙升騰而起,那股獨特的香氣迅速彌漫開來,蚊子原本囂張的嗡嗡聲頓時弱了下去,紛紛逃竄。一家人圍坐在桌旁,頭頂是廣袤無垠的夜空,繁星閃爍,腳下是散發著溫熱的土地,伴著艾草的香氣,我們一家子安然地吃飯乘涼。偶爾有鄰居路過,也會駐足閑聊幾句,那場景,滿是溫馨與愜意,而艾草,就像一位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著這份平凡的美好。
隨著年齡增長,我知道艾草的價值遠不止驅蚊這么簡單。它不僅具有顯著的藥用價值,還是一味歷史悠久的中藥材。在傳統中醫典籍里,對艾草的記載數不勝數。《本草綱目》中就提到:“艾草氣味苦,微溫,無毒,治百病。”它能溫經止血,對于女性虛寒性的出血病癥,如崩漏、月經過多等,有著良好的療效;還能散寒止痛,若是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小腹冷痛、經寒不調等,艾草也能發揮作用;此外,將艾草外用,還能祛濕止癢,像皮膚瘙癢、濕疹等問題,用艾草煎湯外洗,能緩解癥狀。
每逢端午節前后,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在門前、窗臺懸掛艾草的習俗。在傳統觀念里,這一舉動寓意著驅邪避害、招來吉祥。雖說艾草并非真的有神秘力量驅邪招福,但它獨特的氣味,確實能有效驅散蚊蟲,給居住環境帶來一份安寧。而且,艾草全株都可作為殺蟲劑使用,把它點燃,那煙霧還能對房間進行消毒和驅蟲,在過去醫療條件有限的農村,艾草無疑是守護家人健康的得力幫手。
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也對艾草情有獨鐘,留下了許多贊美艾草的古詩詞。早在《詩經》里,就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的詩句,借采艾表達了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艾諧音“愛”,賦予了艾草浪漫的情感內涵。唐代劉禹錫曾寫“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描繪出端午時艾草生長的茂盛姿態;宋代劉黻的“世路幾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則借艾草抒發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元代王旭的“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經三載,療病不無功。從此更多采,莫遣藥囊空”,體現了艾草的藥用價值深入人心。這些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艾草在人們生活與情感中的重要地位,讓艾草在實用價值之外,又多了一份詩意的魅力。
前幾年,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在那段人心惶惶的日子里,老家的親人們又想起了艾草。大家在門口和堂前常常點上一把艾草,裊裊青煙升騰,那熟悉的香氣彌漫在庭院內外。神奇的是,鄉人們在艾草香氣的縈繞下,都沒有被疫情傳染。或許這其中有巧合的成分,但在人們心里,艾草就像一種精神寄托,給予大家安心與慰藉,能給農家小院帶來一股醉人的溫馨。。
在外忙碌了一天后,我走回家里,突然見到門口掛起了一把新鮮的艾草,嫩綠的葉片還帶著清晨的露珠,清香撲鼻。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端午節就要到了。看著這把艾草,我的思緒飄遠,想到了農村老家那片生機勃勃的田野,想到了父母在門前懸掛艾草的身影,想到了兒時與小伙伴們在艾草叢中玩耍的歡樂時光……
艾草,它無私無畏,千百年來,一直為人類奉獻著自己。它生于鄉野,長于自然,不挑剔環境,不追求奢華,卻在平凡中彰顯著非凡的價值。無論是作為驅蚊的“神器”,還是治病救人的良藥,亦或是傳統習俗的承載者,艾草都以它獨特的方式,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它就像故鄉的符號,無論我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艾草,聞到那熟悉的香氣,心底就會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往昔歲月的無盡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