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從一個典型病例學習急性膽管炎七大知識點。
撰文 | 師春煥
在臨床工作中,隨主任查房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和交流過程。查房時,主任通常會就病例提出許多問題,旨在考察醫(yī)生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床思維。
Q
對于今天這個急性膽管炎的查房病例,你都能答對嗎?
典型病例
患者,男,72歲。 主訴: 間斷右上腹痛5日,發(fā)熱伴皮膚鞏膜黃染1日。 現病史: 患者于5日前飽食后出現右上腹痛,為脹痛,初始為陣發(fā)性,后逐漸轉為持續(xù)性,伴惡心,無嘔吐,無發(fā)熱,1日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發(fā)熱,體溫最高39.5℃,伴畏寒、寒戰(zhàn),皮膚鞏膜黃染,小便顏色發(fā)黃。 既往患者高血壓8年,長期口服硝苯地平治療,控制血壓可。
體格檢查提示:血壓 146/84mmHg,心率 113次/min,右上腹壓痛,無明顯反跳痛,墨菲征(-)。
血常規(guī)提示:白細胞計數 1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92%,血小板計數 325×109/L,血紅蛋白 135g/L。
血生化檢查提示:ALT 156U/L,AST 124U/L,總膽紅素 115μmol/L,直接膽紅素 96μmol/L,淀粉酶 75U/L。
腹部超聲提示:膽囊多發(fā)結石,膽總管結石,膽總管增寬。
Q1
什么是急性膽道感染?診斷標準是什么?
急性膽道感染是指以發(fā)熱、右上腹痛為特征的發(fā)生于膽道系統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膽囊炎和急性膽管炎。急性膽道感染多為膽石癥、膽道狹窄、膽道腫瘤等原因所致膽道系統梗阻后繼發(fā)的細菌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急癥,可發(fā)展為重癥甚至危及生命。
表1 急性膽道感染診斷標準[1]
注:確診急性膽囊炎,1和2中至少各有一項陽性;疑似急性膽管炎,僅有3影像學的支持。確診急性膽管炎,1中至少有兩項+2+3;疑似急性膽管炎,1中至少有兩項。
Q2
該患者初步診斷是什么?
對發(fā)熱、右上腹痛患者均需考慮膽道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排除肝膿腫、肝癌、急性肝炎等情況。皮膚鞏膜的黃染、尿色發(fā)黃、血中膽紅素升高提示黃疸的存在,根據血膽紅素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且影像檢查有膽道系統擴張,可確定為梗阻性黃疸。不完全梗阻性黃疸多無白陶土樣大便,黃疸需注意與肝細胞性黃疸鑒別。
梗阻性黃疸的存在更提示膽道疾病的可能。腹部超聲對膽道疾病的診斷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在超聲顯示不清或者腹腔脹氣等情況下,膽管顯示不佳時可行腹部CT、MRI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
根據患者相應病史及檢查結果,該患者診斷為:急性膽管炎、膽囊多發(fā)結石、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肝功能異常。
Q3
急性膽管炎如何評估嚴重程度?
急性膽管炎的病程發(fā)展迅速,可發(fā)展為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或)膿毒血癥,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因此,及時明確診斷與評估嚴重程度對于治療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
表2 急性膽管炎嚴重程度分級[1]
Q4
該患者診斷為急性膽管炎,應如何進行治療?
治療方式應依據嚴重程度決定,應注意治療過程中病情進展情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急性膽管炎治療包括抗菌藥物治療、全身支持治療、膽管引流及病因治療等。其中以抗感染治療及解除膽道梗阻最為重要。
圖1 急性膽管炎的處理流程[1]
1)抗菌藥物治療前,留取血培養(yǎng),膽管引流時留取膽汁培養(yǎng);
2)急性膽管炎的治療原則包括抗菌藥物治療、膽管引流和病因治療;輕中度患者合并膽總管結石時,如有可能,盡量同期行膽管引流和取石。
Q5
急性膽道感染的抗菌藥物如何選擇?
急性膽道感染病原菌多為腸道菌屬,常有厭氧菌混合感染,應盡可能通過膽汁培養(yǎng)和血培養(yǎng)獲得病原學證據,選用能覆蓋這些細菌并在膽道系統中能較好分布的抗生素。
輕癥患者選用一代、二代頭孢菌素,或氟喹諾酮類藥物靜脈或口服使用;
重癥患者通常需選用三代頭孢菌素和/或酶抑制劑,甚至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通常需要聯合抗厭氧菌治療;如懷疑革蘭氏陽性菌,應使用萬古霉素或替考拉林等抗生素。
表3 常用于重癥急性膽道感染的抗生素[1,2]
Q6
急性膽道感染患者抗菌藥物的停藥指征是什么?療程為多久?
停藥指征:(1)體溫正常72h以上;(2)腹痛及腹部壓痛、反跳痛等臨床表現緩解或消失;(3)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正常;(4)降鈣素原<0.05μg/L;(5)重度以上急性膽道感染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及重要器官功能恢復正常。
療程:輕、中度急性膽囊炎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僅在術前或手術中使用,術后應用盡量不超過24h。重度急性膽囊炎患者抗菌藥物治療至感染控制(手術切除或膽囊穿刺造瘺術)后4~7d。在有效膽汁引流基礎上,急性膽管炎的抗菌治療應持續(xù)至達到停藥指征。
Q7
如何進行急性膽管炎的引流?
輕癥急性膽管炎患者經保守治療控制癥狀后,可待擇期行病因治療。
重癥患者通常需要立即行膽道引流。首選內鏡下引流術,可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一方面可明確病因,另一方面可根據具體情況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管支架引流術(ERBD);如為結石性膽管炎,可行內鏡下取石。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PTCD)可作為次選方式,但對于肝門或肝門以上部位的腫瘤、結石或狹窄引起的梗阻,可作為首選。
思考:針對本例患者,應如何給予治療方案?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解析:
一般治療:如患者腹痛、嘔吐嚴重,可暫予禁食、補液、解痙、退熱、保肝等對癥治療。
抗感染治療:可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3g bid聯合甲硝唑500mg bid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
針對膽道梗阻,該患者存在持續(xù)性黃疸,及時予以解除梗阻防止病情進展惡化。可先行ERCP檢查并行ENBD膽道引流,擇期取石或放置膽道支架治療。
患者存在膽囊結石,可在病情穩(wěn)定后(一般2~3個月后)擇期行膽囊切除術,預防急性膽囊炎或膽管炎再度發(fā)生。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 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21版)[J]. 中華外科雜志,2021,59(06):422-429.
[2]內科學:消化內科分冊[J].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23.
[3]侯心闊,楊生虎*急性膽管炎診斷與治療的進展及展望,臨床醫(yī)學進展, 2023, 13(10), 15986-15991.
責任編輯:葉子
*"醫(yī)學界"力求所發(fā)表內容專業(yè)、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