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巨子何在
原創不易,歡迎討論點贊加關注!萬分感謝!
1851年1月11日,廣西小小的金田人滿為患,2萬人齊聚一起高呼洪秀全萬歲的場面很是壯觀。
站在臺下的李秀成看著臺上的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石達開、韋昌輝五軍主將。心里很是激動興奮。
雖然此時的李秀成還不是很清楚太平天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朝廷,雖然一月份的天氣有些陰冷潮濕,但比起一年前,自己食不果腹、饑寒交迫時的情景是強的太多了。
說到去年1850年,廣西又是一個災害之年,本來就是地少人多,很多老百姓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27歲的李秀成就是其中一個。
李秀成大小伙子一個,本身這個時期就是男人飯量大的階段,又帶著兄弟姐妹,還有父母,種的糧食不夠吃,自然時不時就要像流浪漢一樣到處找吃的。
清朝剛打完鴉片戰爭,賠款的事還沒了結了。再加上官員腐朽到了骨子里。更別說去救濟百姓了。
這個時候剛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李秀成家附近傳教,李秀成一聽說能吃飽飯。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太平軍。
據《李秀成自述》中記載:
十歲之上,俱自與我父母尋食度日而已。西王在我家近村鄉居駐,傳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同家食飯,何必逃乎!我家寒苦,有食不逃。
這個時候說起當兵吃糧,民以食為天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人的第一本性就是動物性,填飽肚子是第一要務。拋開這個談理想就有點扯淡了。
李秀成加入太平軍后能吃飽飯,再也不用流浪似地乞討。算是找到了一個暫時的鐵飯碗。
李秀成心里自然是有點小小的幸運和感激之情的。中國的農民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總是有些奴性的,雖然知道太平軍就是造反,自己從沒干過這事,心里想想還是有些害怕的。這可是要誅九族的大罪。
可是想想清朝官員那一副副高高在上,不問世事的嘴臉,心里就來氣,這樣的朝廷早就不是李秀成心中的朝廷了。
想想這些,李秀成心里所有的懼怕都消失殆盡。何況能給我飯吃的就是大爺。
同時,中國農民又是淳樸的,很明白一個道理:吃飯就要干活,不能白蹭飯。何況這種行為也是太平軍紀律還有楊秀清、蕭朝貴這些創始人所不能容忍的。
所謂的干活,其實就是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的帶領下積極宣傳太平軍,準備起義需要的武器、馬匹、車輛、糧草、士兵訓練,努力把太平軍隊伍壯大。
人數一多,當然吃的糧食也多,可這些糧食不是白來的,很重要的活動就是打壓地主劣紳,分他們的糧食供給給太平軍。
此時的李秀成和很多剛加入太平軍的吃糧百姓一樣,并不知道拜上帝會是干什么的,太平軍將來要干什么。
學習天王洪秀全寫的《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這些宣傳教義還有相關紀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以此來鞏固或者可以說是忽悠太平軍士兵。
學習之余再去實踐,到附近縣,村莊的窮苦老百姓中去傳教,包括后來成為英王的陳玉成13歲的時候,面對太平軍的能吃飽飯和“理想國度”的宣傳,懵懵懂懂的果斷加入太平軍。
并且不只是一個人的加入,一般都是像石達開那種毀家紓難式的全家人都加入。把親戚家族都綁入太平軍。一人加入,全家不餓!
李秀成、陳玉成以及很多太平軍初始的隊伍就是這么拉起來的,也算是終于湊齊了1851年金田起義的2萬人馬,算是正式起義干大事。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建立了太平天國,發出了檄文,打響了口號,就是正式的要和清軍真槍真刀的打仗,再也不是散打式的游擊戰。可這兩萬人顯然是不夠的,那么就要繼續一路走,一路擴大隊伍。
雖然清朝腐朽,民不聊生。太平軍走出原來廣西的根據地,新地方的老百姓沒有宣傳的基礎,對于一個相對陌生的拜上帝會以及造反的大罪多少是猶豫甚至抵抗的。
這些難題是難不倒楊秀清、蕭朝貴這些貧苦出身的領導者,江湖經驗老到又熟知窮苦百姓的心理。
據《李秀成自述》中記載:
臨行營之時,凡是拜過上帝之人,房屋俱要放火燒之。家寒無食之故,而隨他也。鄉下之人,不知遠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頭,加后又有追兵,而何不畏?
老百姓只要加入太平軍,房屋能賣掉的就要賣掉,賣的錢充入太平軍的圣庫,作為軍用,賣不掉就燒掉。
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只跟著太平軍才能有飯吃,也只能一家人跟著太平軍。
只有一路走下去,才有活路。家都毀了,自然是無家可回,就算想回去,普通老百姓走遠了也不認識回家的道,還有很大可能被后面追的清軍截殺。
每到一個地方,就搶地主、官軍的糧庫、財產,有錢有糧,心里不慌。普通人只要加入太平軍,就沒有回頭路。李秀成是比較早加入太平軍,這種情形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
金田起義時的五路大軍,各自一路像病毒式的發展隊伍,是力量就要發展團結,不管是天地會,還是煤礦工人各種底層勞動人民全部拉入太平軍。
此時整個太平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扣除打仗的時候損失的太平軍,可是總體人數依然增長迅速。
據張德堅在《賊情匯纂》中記載:
“太平軍1853年1月迨陷武漢,裹挾男婦老幼水陸東下,合前數五十萬有奇。”
自然的,短短兩年時間,太平軍人數就從2萬人暴增到了50萬。
一家老小加入太平軍,那么就有男有女,很自然的發展起男營和女營制度,而且管理嚴格,方便太平軍統一指揮。
拖家帶口的打仗,這點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李秀成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可是很多想吃口飯,對太平天國有幾絲希望的,又帶點無可奈何老百姓沒等太平軍運動失敗就早早戰死異鄉。總歸是不幸!
原創不易,歡迎討論點贊加關注!萬分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