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779-848年)是唐代著名的賞石大家,以下從其生平、藏石情況、品石方法和影響等方面進行介紹:
生平經(jīng)歷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人,是晚唐大臣,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貞元進士,元和三年(808年),以賢良方正對策,因指斥時政,觸怒宰相李吉甫,不被敘用。后在穆宗、文宗時官至宰相,曾封奇章郡公。
賞石成就
? 藏石豐富:牛僧孺在各地任職的朋友同好知道他有石癖,便紛紛為他搜奇獻瑰。他在洛陽城東和城南分別購置宅邸和別墅,將收集來的大量太湖石安置其中,“游息之時,與石為伍”。
? 品石方法:牛僧孺把太湖石峰從大到小分為甲乙丙丁四類,每類分別品評為上中下三等,并刻于石表,如“牛氏石甲之上”之類,開了唐末宋初品石之風的先河。
? 愛石情愫:他對奇石愛之如命,“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這種對石頭的獨特情感,也體現(xiàn)了他對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相關影響
? 推動賞石文化發(fā)展:牛僧孺對太湖石的喜愛和收藏,促進了當時對太湖石的開采和對其審美價值的宣揚,使得太湖石后來被譽為“千古名石”。他與李德裕雖為政敵,但都愛石如命,二人的行為掀起了中唐時期收集、鑒賞奇石的風潮。
? 留下賞石文化佳作:白居易特于會昌三年(843年)五月題寫了著名的《太湖石記》,不僅紀念了二人的友情,也記載了牛僧孺的愛石情愫,還簡明而深刻地闡述了有關藏石賞石方面的理論與方法,成為中國賞石文化史上第一篇賞石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