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閉店大修,由于意義重大,信奉效率至上的香港人,不惜讓恒生指數暫停交易幾秒鐘以示敬意。
高端酒店曾是風云際會的話題中心,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國王總統的睡眠質量,左右著上流社會的日程規劃。然而時移世易,如今的輿論場上,曾經貴為地標的五星級酒店們各自黯然,銷聲匿跡,放眼輿論場,也就兩個群體仍舊執著:
一是拼單拍照的名媛。2020年,一份“名媛群”聊天記錄引發全網熱議,大到五星級酒店套房,小到二手Gucci絲襪,人均投入兩百元,就能以流水線量產出背景雷同、姿勢統一、文案相似的精修朋友圈。
二是熱心抄底的煤老板。2023年,金茂威斯汀、君樂城堡等五星級酒店被集中打包拍賣,來自陜西水泥、原油等實業的老板大展財力,買酒店像買白菜一樣爽快。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五星級酒店伴隨市場經濟萌芽,希爾頓、萬豪等外資集團集先發優勢成為市場主導,花了近30年在房地產、地方政策傾斜下駛入快車道。
但在本土酒店冒頭、消費結構巨變的沖擊下,牌桌上的外資酒店卻逐步淪落到邊緣位置,翻開各大國際酒店財報,大中華區無一不是全球業績的拖油瓶。
萬豪是為數不多能挺直腰板的高端酒店之一。今年一季度,萬豪業績大超預期,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遠超同行,簽約客房數也同比增長73%創歷史新高,一路把酒店開到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貴州畢節大方縣。
一個行業的周期性起伏里總有著可供參考的經驗,讀懂了萬豪等外資酒店的起落,也就讀懂了中國酒店行業的浮沉40年。
消失的蜜月期
中國高端酒店有個樸素的發家背景:不夠住。
改革開放之初,外國面孔涌向中國,提前40年體驗了一把特種兵旅游。學者劉潔在論文中描述[1]:由于床位供不應求,外國游客參觀完北京,就得乘夜班火車到一百公里開外的天津、北戴河等地過夜,翌日再被運回北京繼續游覽。
彼時囿于民營資本不足,酒店行業供給稀少,且大多是單打獨斗,連鎖化率極低。在總設計師“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學[1]”的理念支持下,外資酒店蜂擁而至,截至2017年,國內800多家五星級酒店里,大部分都是外資背景。
然而,看似光鮮的高級酒店其實并不賺錢。有酒店行業資深人士測算[1],中國五星級酒店的年度投資回報率僅為0.3%-4%。拿太古集團來說,酒店板塊除了2014年盈利3000萬港元,此后連著9年巨虧8億。
作家海巖曾在小說中《五星級大飯店》提到一個細節,“光一個雞蛋就有四種做法”,在這背后,是極其嚴苛的服務與餐標,繁重的三大成本,漫長的建造周期(10倍于中端酒店),造就了五星級酒店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局面。
酒店的價值在自身之外,具體地說,是成為地產的配套設施,引流的同時增添附加值
號稱“深圳房價珠穆朗瑪峰”的深圳灣一號,靠全球第14家萊福士酒店把房價飆到27萬一平,“成功人士標配”的印象深入人心,傳聞許家印都忍不住買了一層。據克而瑞數據,2021年全國房企100強中,85家都布局了酒店業務。
酒店與地產的默契配合,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牽線搭橋。為招商引資與提升城市形象,各地政府將建五星級酒店寫進土拍文件,有的甚至立下軍令狀:規定時間內建不成,就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和滯納款。
政府賣地連續創收,地產商蓋樓坐地起價,酒店抓牢高端人群,看似三贏的“地產+酒店”模式,卻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即土地資產不斷升值。
而當2018年后房地產政策收緊,面臨高周轉壓力的開發商光速拋售酒店資產以回籠資金,原本的地產門面從此不是被賣,就是在被賣的路上。
A股第一家退市房企藍光集團,在資金鏈斷裂后,旗下酒店藍光己莊兩次被法拍,只留下一晚標價兩萬八的都市傳說。
失去地產這條粗壯的大腿后,五星酒店只得獨自面對生存壓力。以去年為例,全球六大國際酒店集團凈利率大多徘徊在12%-15%,部分甚至在10%以下,還比不過賣饅頭的巴比食品16.6%。
去年11月,萬豪CFOLeeny Oberg在業績會上無奈表示:“(大中華區市場)表現持續疲軟,中國游客的消費水平不如從前了[2]。”
誠然,2023年國內旅游短期需求暴漲、酒店價格不降反升,給2024年的業績同比增長帶來壓力,但這也為酒店行業提了個醒:想要業績持續增長,不能只靠短期的供小于求,關鍵還是提高自身的品牌力
自2016年收購喜達屋后,萬豪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行業利潤下滑,龍頭企業最有感觸。但也正是國內酒店市場的水溫變化,迫使萬豪走出了變革的第一步。
萬豪的作業本
前段時間端午節剛過,酒店員工總算松了一口氣,原因無他,人人身負賣粽子的業績指標,連人事和財務都不能免俗[3]。
高端酒店的新“愛好”不只有賣粽子。麗思卡爾頓賣58元一個的牛肉餅,深圳龍華希爾頓推79元的“剩菜盲盒”,在華業績的全線告跌,逼得國際集團紛紛放下身段搞副業。
北上廣美食:???
但粽子月餅頂多貼補家用,改善業績還得從主業入手,高端酒店當下最迫切的問題其實是:失去地產托底后,新用戶從哪里來?
政務接待曾是五星酒店的主力客群,但2013 年一則《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讓五星酒店從此與政府會議絕緣。
趕上企業降本增效,商務差旅也被中端酒店分流。坊間傳聞,螞蟻集團酒店賬單追溯周期長達半年;比亞迪超4.5折的機票不讓買;外資藥企反向操作,突然將酒店標準從500提到700,釣魚執法等員工上鉤清算;更有甚者用GPS定位核查出差行程,抓出差像抓賊。
作為整個行業的重要流量來源,OTA平臺一度進入高端酒店集團的視野。但這筆看似雙贏的流量買賣,雙方做得都不痛快,各有心思。
OTA一心做地主,樂見于市場供給分散,恨不得酒店的每筆訂單都走自家平臺;酒店卻不甘當佃戶,只想提高連鎖化率,將消費人群鎖定在自身的會員體系內。
于是就有了辦理入住時,前臺小姐姐的惡魔低語——從平臺上退了吧,我們這買更便宜。
2016年,萬豪提出一個活動,只要有第三方平臺的價格低于官網,萬豪就當場跟進、再打75折,結果慘遭OTA平臺不推流、無排名、搜索墊底的三連制裁。去年,萬豪一度死心,宣布不再給第三方平臺用戶提供積分與VIP待遇。
但在今年5月,萬豪卻突然宣布與美團達成合作,雙方發布聯合會員,讓新用戶也能直通萬豪VIP。這不禁讓人好奇,萬豪為什么要在“酒店紛紛建設自有渠道”的行業背景下,選擇和美團合作?究竟是什么樣的條件吸引了萬豪?
萬豪國際大中華區總裁毛怡冰曾公開表示:“會員忠誠度很高,消費最多,住得時間最長,且獲客成本最低,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答案或許就藏在此處。面對高端酒店拉新獲客、提高業績等方面的需求,美團這樣消費者龐大、場景豐富的本地生活平臺,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優勢:
一是更低的流量成本。傳統OTA平臺本質上是流量搬運工,比如攜程要向百度買量,Booking要給Google交錢,而美團在本地生活市場擁有7.7億用戶,其中又以消費頻率更高、用戶粘性更強的餐飲外賣為流量引擎,結果就是其獲客成本只有OTA的五分之一,字里行間盡是性價比。
二是更廣的人群覆蓋。傳統OTA平臺大多面向一線城市商旅客,美團在此基礎上,還掌握了大量從新線城市到下沉市場的年輕客群。美團旅行調研數據顯示,美團鉑金及以上會員中有96%都有酒店住宿需求,具體到95后黑鉆會員,需求也遠高于其他年齡段。他們或許是未來中國最年輕、最具消費力的新群體,不但一直在吃喝玩樂上追求品質,還在考慮辦理人生中第一張萬豪白金卡。
三是更大的消費潛力。萬豪和美團合作后,坊間戲言“吃外賣的也住上五星級酒店了”,似乎吃外賣的不夠高端。其實觀察當下文旅業就能發現,酒店早就不是“睡一覺就走”,年輕人會專門宅在酒店完成餐飲、娛樂等各項消費。2025年黑珍珠餐廳指南中,46家餐廳來自酒店,還有不少酒店在傳統的泳池、溫泉之外,還提供非遺演出等特色體驗。實際上,這句話大多是黑鉆會員的自嘲,一年消費3萬元的他們實力不容小覷。
同時,美團低線城市用戶消費旺盛的特點,恰好與萬豪的擴張路線重合。2024年,萬豪酒店30%-40%的新開業酒店都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新項目以泉州豐澤、日照、紹興等地為代表。
接入美團的效果立竿見影,雙方合作首日,萬豪旗下酒店預訂量就猛增88% ,95后訂單增幅超148%,其中聯合會員占比貢獻了總量的70%。此后,萬豪的整體間夜量、年輕用戶增速一路抬升,在如吉林白山、云南迪慶等縣域預訂量增長均超30%。
萬豪旅享家的2億多會員群體中,也在30歲-40歲的商旅用戶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家庭與在校學生。這類習慣在線上下單的“互聯網原住民”,在美團7億多用戶中占較大比例,也恰恰是高端酒店未來最需要的新客群
但與美團的合作價值不只導流。隨著新平臺的接入與新人群的涌現,以萬豪為代表的高端酒店還及時地捕捉到了酒旅市場消費的新趨勢。
酒店的新征途
最近兩年的社交平臺有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為什么很多酒店房價不低,住起來卻舊舊的?
拋開高端酒店的服役年限,消費者的關注點在設施更在服務。不僅“電視不能投屏,片源老到包漿,床墊睡出凹陷,浴缸出水慢到能寫完周報”的體驗尷尬,頭頂尊貴頭銜的會員,還得以投訴相逼才有房型升級和早餐服務,以至于酒店員工吐槽:會員都是“要飯的”。
酒店和消費者的互不理解,源于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消費人群、結構與偏好的系統性變化
過剩的供給與富足的物質滿足了基本的消費需求,消費者開始在衣食住行上追求更加新奇、個性且豐富的消費體驗,比如把澡堂當食堂,在酒店睡午覺。
去年以來火爆老中青三代的馨樂匯就是一個例子。這家位于上海的日料店原本門可羅雀,經過老板魚曉輝的改造[4],成了集餐飲、KTV、棋牌室、老年大學于一體的社交樂園,阿姨爺叔齊聚一堂,自學防范電信詐騙之余,還組團出行游西湖,5家店超4萬名會員。
活力老年宣阿姨表示:100多元的收費便宜到我不好意思。
酒店行業也早早開始改變,不僅加碼早飯飲料、延遲退房、免費洗衣房等附加服務俘獲年輕用戶,商業鬼才如亞朵,還靠著睡服牛馬的住宿體驗,把枕頭被子賣成爆款單品。
上海徐家匯的豪華潮流酒店A.T.HOUSE更是激進,集密室逃脫、瑜伽、咖啡館、游泳學院、籃球場、游泳池等于一體,勢要讓年輕人一整天都不出門。
但有別于“閉眼消費”的老錢做派,越來越多消費者將性價比與品質體驗擺在了同等位置,搶購LV不耽誤拼多多砍一刀,快樂固然重要,但有性價比的快樂才更讓人心動。
消費市場正在以新的標準為衣食住行重新定價。當“吃喝玩樂一條龍”成為普遍追求,高端酒店的競爭早已跳脫出單一的住宿維度。
一輪以“住宿+”為核心的業務探索早已在業內興起,毛怡冰就在采訪中提過,萬豪要從音樂、美食、體育和生活方式四個方面入手打造會員權益[5]。
以美團為代表的本地生活平臺,論流量比內容平臺更精準,論需求又比傳統OTA平臺更豐富,自然成為高端酒店們摸索新業態、打造新體驗的試驗田。
美團的強勢品類——餐飲,就成為高端酒店扎堆的新陣地之一。去年,全國星級酒店餐飲收入占比約40%,和客房收入近乎持平,萬豪也有1400多家餐廳及酒吧。
今年美團“黑珍珠餐廳指南”中,萬豪集團六家餐廳上榜。五一期間,萬豪的餐飲預訂熱度上漲近40%,其中又以東南亞菜系與浙江菜尤為受到青睞。在北京,萬豪的亞洲風尚餐廳還成功輻射到住客之外,成為打工人的新食堂。
美團的用戶價值不只在一蔬一飯。作為本地生活領域規模最大的平臺,美團在事實上成為了消費者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的需求合集,其黑金及以上會員人均年消費超1萬元,黑鉆會員年均消費額是普通用戶的23倍,復購率更高出58%
這是萬豪進一步拓展會員價值、尋找業務增量的基礎。其與美團的聯合會員,不僅提供住宿權益,還貢獻自家星級廚房暢吃優惠券包,搭配美團到店全品類券共計388元的見面大禮包,對年輕人“想進又不敢”的心理手拿把掐。
在美團平臺的加持下,今年端午,萬豪在美團上線的親子吃住玩套餐預訂量同比增幅暴增超4倍,玩樂、旅拍等業務也隨之增長。
參透“流量密碼”的不只萬豪一家,截至目前,美團平臺已有69個五星級酒店在線旗艦店,32個酒店集團和美團打通了會員體系。
前段時間,美團高管周默在媒體采訪中提到了一個洞察[6]:“現在各行各業迫不得已的低價內卷很激烈,美團自己也在想辦法減少無效內卷。有了會員這套工具,商家的營銷效率會有極大提升。”
增長從來不是卷出來的,而是從新的需求裂縫中長出來的。
尾聲
寧波的“雷迪森廣場酒店”,是行業公認的反面教材。
其最大的騷操作是沒錢還從三星硬上五星,注冊資本不足6000萬,卻要花3.6個億改建酒店,結果在一聲聲反腐令下,政務訂單斷崖式下跌,隨后業績下滑、老板跑路、主動摘星、最終破產,在2014年成了中國內地第一家破產的五星級酒店[7]。
從山東藍海到寧波雷迪森,高端酒店破產的姿勢千奇百怪,根源卻如出一轍:既高估了自己的商業頭腦,也低估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彼時優質酒店數量有限,常住酒店的也僅限于手握出差預算的少部分人,尚有坐地起價的空間。可今日不同往日,酒店行業靠信息差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滿足最具消費力的那波人最真實的需求才是正途。
如今,中高端酒店個個是卷王,消費力最為蓬勃的那群人反倒心懷最樸素的愿望:逃離疲憊的日常生活,換個地方也能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這對于五星酒店而言,光是放下那份“愛住不住”的傲慢還遠遠不夠。
但凡改變的覺悟來得晚一點,可能就一腳踏進了明年煤老板的抄底名單。
參考資料
[1]中國高端酒店四十六年:什么變了,什么沒變?財經雜志
[2]國際酒店集團Q3財報
[3]國際酒店巨頭要在中國過緊日子,搜狐旅游
[4]人均100出頭,享受10小時兩頓飯,還可以打牌或唱歌…上海阿姨:千萬別倒閉,上觀新聞
[5]專訪萬豪國際大中華區總裁毛怡冰:中國市場50年,挑戰與機遇并行,21世紀經濟報道
[6]對話美團周默:會員是美團的一件大事,它指向更大藍圖,36氪
[7]擠破虛假繁榮的泡沫?——國內首現五星級酒店破產背后,新華社
作者:黃茜琳
編輯:黎錚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黃茜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