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15:00,“湖海相映--中國美院附中1989級學術邀請展”將在青島市瀾灣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指導單位為青島海外聯誼會、青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單位為中國美術學院校友會、中國美院附中校友會、青島市僑聯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青島市美術家協會、國際水彩畫協會中國區,承辦單位為青島市美協水彩畫藝委會、青島市瀾灣美術館、青島藍色藝谷公共藝術有限公司、中國美院青島校友會。
本次展覽將展出近30位藝術家的約80件作品,包括大型架上繪畫、雕塑、設計、影像作品等。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30日,周二到周日每天9:30至17:00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湖海相映》序
錢塘潮信與膠州灣的月光,今夜在黃海之濱撞成滿天碎玉。三十五年前從西湖柳浪里出走的筆墨,終在嶗山云霧中尋得歸處——那些曾在美院附中畫室里滋養的湖山魂魄,原是要借一程東海長風,才肯酣暢淋漓地醒轉。恍惚還是美院附中回廊上那盞不眠的燈,照著少年們用畫筆丈量山水、以宣紙接引星河的年歲。
彼時他們尚不知,自己繪制的每一縷云氣都在為今日的相逢蓄勢。看那工筆勾勒的斷橋殘雪,正被青島的鹽粒沁出蒼茫釉色;油畫布上的孤山鶴影,已在海霧中化作盤旋的鷗群。有人將西泠印社的朱砂拓進浪花紋路,有人令太湖石的皺褶生長成礁巖的肌理。有人以工筆勾勒錢塘煙柳,有人用油彩熔鑄東海曙色。展廳里浮動的松煙墨香,裹挾著咸澀潮氣,恰似當年少年們翻墻夜歸時,衣襟上沾著的未名湖光與海風前奏。有人讓青瓷裂痕生長成太湖石嶙峋的骨相。湖與海原是光陰的兩面鏡子——鏡中倒映著西泠橋頭揮毫的癡狂,也沉淀著異鄉漂泊時硯臺里凝結的霜花。
展墻如展開的經折裝,三十六載春秋在筆墨間簌簌作響。看那荷塘殘莖猶擎著未干的朱砂,漁舟纜繩系住不肯老去的黃昏,潑墨處潮頭撞碎成萬點白鷺。昔年畫案前并立的少年,早已化作散落四方的星辰,卻在今夜借丹青重聚,讓吳山越水的魂魄在留白處重逢。那些曾被宣紙收留的江南煙雨,此刻正從貝殼紋路里滲出,與礁石上凝固的濤聲互訴衷腸。
海天交界處懸著半幅未裱的月色,恍惚仍是1989年教室窗外的那枚銀鉤。三十六年潮汐往復,當年并肩臨帖的少年,有人已成滄海釣鰲客,有人仍是湖心種月人。今夜青島的濤聲拍打展墻,竟與西湖的晚鐘生出同一頻率的共振——原是藝術的血脈貫穿過江海相隔的歲月,每一幅都是通向1989年的月光棧道。當觀者指尖撫過那些未完成的水紋與山影,或能觸到三十多年前的某個秋夜,少年們用松煙墨在彼此畫稿上題寫的暗語——湖海永恒的密契,亦是時光最深情的洄游。
部分藝術家作品:
常青《玄靈》78.5x109cm紙本綜合 2024
張浩《向往快樂的心情》宣紙水墨 80.9x59cm 2022-2033年
盧勇《松禽圖》168X69cm
徐明慧《春江三月-蘆茨灣》100x130cm
周雷 姿木俑雕塑 木制
單虹《潮起》150x100c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